閆建華
(長治學院 政法系,山西 長治 046011)
《圣經(jīng)》中上帝與人之間“愛”的倫理意蘊
閆建華
(長治學院 政法系,山西 長治 046011)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是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表達情感的詞語。在猶太教以及基督教中,“愛”更是作為最主要的思想意義和宗教原則體現(xiàn)在兩教經(jīng)典《圣經(jīng)》中,不僅體現(xiàn)出猶太教、基督教的宗教神性,更體現(xiàn)了上帝與人之間豐富的倫理價值,筆者力圖通過對《圣經(jīng)》中“愛”這個范疇的分析,揭示“愛”的深層倫理意義。
《圣經(jīng)》;上帝;倫理;愛
《圣經(jīng)》[1]一開始即描述萬能的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萬物,又按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人類,可以說這是上帝愛人的開始。上帝不僅是充滿仁愛的造物主,并且是世界善惡的監(jiān)督者,通過對人的善惡行為最終審判死后是否進天堂或者入地獄,所有的倫理道德原則都是上帝所賦予的,虔誠的信仰上帝并且遵守上帝所制定的律法不僅是猶太教、基督教的最高原則,也是后來整個西方世界所倡導的。如約翰·麥奎利所說:“基督教學者對于愛的探索與解釋所達到的深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其他宗教或世俗哲學。”[2]
《圣經(jīng)》中的《詩篇》都是在贊美萬能的上帝的慈愛:“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保ā妒ソ?jīng)·詩篇》106:1)“耶和華在他一切所行的,無不公義;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愛?!保ā妒ソ?jīng)·詩篇》145:17)“耶和華啊,你用恩惠待你惡百姓”(《圣經(jīng)·詩篇》106:4)。用這么大的篇幅來贊美上帝,足以表明上帝對人的愛。那么上帝與人有著怎么樣的聯(lián)系致使上帝愛人?其實熟讀《圣經(jīng)》會不難發(fā)現(xiàn)在文中有多種關(guān)系來比喻上帝與人的關(guān)系,例如父子關(guān)系——“你們是耶和華你們上帝的兒女。”(《圣經(jīng)·申命記》14:1)例如夫妻關(guān)系——“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也以誠實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保ā妒ソ?jīng)·何西阿書》2:19-20)通過這樣的種種聯(lián)系不難理解上帝于我們的愛。耶穌基督以其言行及其生活道路揭示了神是愛每一個人的神,神愛每一個人并且關(guān)心其個人狀況,僅僅因為他是人。[3]
上帝首先是是慈愛的。上帝看不見,摸不著,但他并不遠離人,因為上帝是慈愛的——“他喜歡仁義公平,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圣經(jīng)·詩篇》33:5)“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fā)怒,并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保ā妒ソ?jīng)·出埃及記》34:6)“我的怒氣漲溢,頃刻之間向你掩面,卻要永遠的慈愛憐憫你。這是耶和華的救贖主說……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憫你的耶和華說的?!保ā妒ソ?jīng)·以賽亞書》54:8)可以說上帝對每個虔誠的信徒都是慈愛的——“你們?nèi)袅粢饴爮奈宜愿赖恼]命,愛耶和華你們的神,盡心盡性的侍奉他……就必蒙福。”(《圣經(jīng)·申命記》11:13-27)
上帝是憐憫人的。上帝因人的過失而不得不降罪與人,但仁慈的上帝又不忍人因遭受懲罰而苦苦掙扎。例如當上帝看見“世界敗壞,地上充滿了強暴”(《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6:11),上帝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后悔了”(《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6:5-8),但是慈愛的上帝并沒有真的全毀滅他所創(chuàng)造的,而是命諾亞造方舟而保留物種,這正是上帝對人的憐憫——“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圣經(jīng)·出埃及記》34:7)。當人類對上帝以彩虹為證不再用洪水毀滅世界的盟約表示懷疑,而妄想造一座通天高塔時上帝并沒有因此而重罰人,而只是使他們的語言彼此不同(《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這其實也是上帝對人類的憐憫,赦免人類的過失。從這兩個例子不難看出上帝的的確確因愛而憐憫常常有著危險意識的人。
上帝又是滿懷寬容的。在《圣經(jīng)·舊約》上帝給迦南人施刑法的故事中,按時間來說上帝已經(jīng)給足迦南人時間去悔改,上帝給其的悔改時間有四百年之久(《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申命記》)可到最后迦南人也沒有悔改,他們罪孽滿盈,上帝不得不做出審判時才吩咐以色列人去殺迦南人,可見上帝是寬容的,上帝等人轉(zhuǎn)惡離行等到最后才不得不用刑法。其實熟讀整本《圣經(jīng)》不難理解,慈愛的上帝一直都對罪人滿懷寬容,例如上帝怎會不知道猶大要出賣他呢?只是再給他悔改的機會!他是有豐盛慈愛的上帝,他其實不喜悅惡人死亡,只要罪人回頭離開所犯的罪惡,一定是會存活而不至于死亡。
上帝是因慈愛而嚴厲懲罰人的。因為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類,這就像父母對自己的子女一樣,是太過愛孩子而不忍心孩子走一點彎路——“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我兒,惡人若引誘你,你不可隨從……不可與他們同行一道?!保ā妒ソ?jīng)·箴言》1:8-15) 可是孩子總是叛逆的。在《圣經(jīng)》中隨處可見把上帝與人的關(guān)系比作父子關(guān)系,就很好說明慈愛的上帝就算懲罰人類也是因為愛——懲罰是因為救贖!
可以說不管是在猶太教還是基督教中,上帝竭盡全力挽救人于罪惡之中,盡顯慈愛于世人:在以色列人撕毀了與上帝的盟約之后(指《舊約》),上帝雖然嚴厲地懲罰了以色列人,但還是不忍看人在苦難之中苦苦掙扎,于是“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保ā妒ソ?jīng)·約翰福音》3:16-18),而這次上帝不僅僅與以色列人訂約而是同整個人類訂立盟約(指《新約》)。可以說上帝通過自己的愛子——耶穌之死把人世間的罪惡與不義完全暴露于眾,又以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自甘受難來使人們悔悟,使人們達到靈性上的超越與升華。這種以犧牲保全原本有罪的萬民的方式,是上帝對人慈愛、憐憫、寬容,哪怕是懲罰也盡顯其大愛。
在《圣經(jīng)》的一開始,人的生命乃至整個生活、社會關(guān)系都是上帝賦予的,因此生命的意義源于上帝?;谶@種關(guān)系,每個人對上帝的崇拜,信仰,以及訴諸于上帝自己的快樂與痛苦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人對上帝愛的表現(xiàn),是對上帝愛人的回應(yīng)?!吧褚呀?jīng)為了人而舍出了自己的生命,人就應(yīng)該堅定不移地信仰神,愛上帝,拋棄一切屬于俗世的愛?!盵4]
在摩西十誡中,第一條就說:“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fā)慈愛,直到千代。”(《圣經(jīng)·出埃及記》20:3-4)這是對人信仰唯一的神——上帝(耶和華)的要求。不管在猶太教還是基督教乃至現(xiàn)在的西方文明中,上帝的位置是非常崇高的,不允許有任何的怠慢??梢哉f每個信徒每天都會向慈愛的上帝禱告類似于《詩篇》中這樣的話:“耶和華我的力量啊,我愛你!耶和華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是拯救我的高臺?!保ā妒ソ?jīng)·詩篇》18:1-3)這段話堅定地表達出人對上帝虔誠的信仰與熱烈的愛。正如猶太圣哲們提出的,篤信不僅是《圣經(jīng)》中典型人物——如摩西——的優(yōu)秀品質(zhì),并且是以色列民族獨特的品質(zhì),是基督教徒們的堅貞。因為只有虔誠的信仰上帝,才被稱為上帝的選民。也只有如此堅定的信仰才與上帝對人的愛相互輝映。
《圣經(jīng)·箴言》的開篇有這樣一句話:“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保ā妒ソ?jīng)·箴言》1:7)因為人的一切是上帝所賦予的,不能因這種給予的擁有而自傲,我們?nèi)藨?yīng)該首先敬畏于賜予,而后謙卑。因為“謙卑的人必吃得飽足。尋求耶和華的人必贊美他。愿你們的心永遠活著……耶和華扶持謙卑人,將惡人傾覆于地。”(《圣經(jīng)·詩篇》147:4-6)也就是說我們?nèi)吮仨毦次飞系鄣牧α?,謙卑地對待所有的瑣事,而最終得到上帝的庇護與寬容——“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wǎng)羅?!保ā妒ソ?jīng)·箴言》14:26-27)換一種通俗的理解方式就是,我們首先是因為愛上帝而尊敬創(chuàng)造我們的上帝,因為他賜予了我們?nèi)怏w和靈魂;其次我們畏懼他,這里不是說畏懼就沒有愛的存在了,而是我們害怕自己那怕一丁點的過失也會使如同父母般愛我們的上帝不高興,不忍看到我們苦苦掙扎于不得不做的懲罰而痛心的上帝,因為我們愛他如同他愛我們一樣,我們不要他不喜悅,不要擔心,所以我們恐懼自己過失帶來的惡果,就像孩子害怕父母一樣的那種難以名狀的愛。所以我們必須謙卑,必須要按照上帝的原則來行事,敬畏慈愛的上帝,謙卑地對待發(fā)生以及將要發(fā)生的事物以求上帝的喜悅,寬容,原諒。何況上帝愛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民眾,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敬畏他而求得上帝的慈愛,更沒有理由不在萬能的上帝面前謙卑。所以在信仰上帝的同時我們必須敬畏與謙卑,這是在最基本的信仰之愛上的更加深沉的愛。
談到懺悔所表達出來對上帝的愛,我們完全從生活中就可以理解這種深層次的愛,還是以父母與孩子的愛作為例子來說明,上帝一定是希望他所創(chuàng)造的人是自身的化身,擁有眾多美德,常常感恩與上帝賜予的,常常懺悔那怕一丁點的惡念,并改過由惡念所引發(fā)的惡行。就像作為孩子的我們做錯事,父母是希望我們承認錯誤并誠心改過一樣的,所以我們回報這慈愛與恩寵最好的方式就是常常懺悔并且虔誠的改正,求善求美,而不是等到末日審判的時候。例如亞當夏娃因違背命令被趕出伊甸園,例如命諾亞造方舟,例如上帝一次次原諒以色列人,上帝喜歡棄惡從善。所以,人要不斷懺悔,禱告,并付諸于行動。真的愛上帝應(yīng)該是做善事,做慈愛上帝的人間化身,乞求上帝的原諒。這一點就像《論語》中提到的一個重要品質(zhì)“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一樣,每天檢查自己的品性,多行善事遠離惡事,這不僅僅是效仿上帝的慈愛,更是我們回報上帝的愛的最好的方式,這是一種更為高深地表達對上帝的愛——將愛付諸行動,做善的引導者,教化自己,感化別人。
通過信仰,敬畏謙卑,懺悔,人最終可以得到上帝的喜悅,以及原諒我們的過失,而這一切其實就是人愛上帝的最具體的表現(xiàn),細微而真誠。
《圣經(jīng)》愛的觀念可以說在整個西方文化思想方面占據(jù)著舉足敬重的地位,是西方社會其它倫理觀念的基礎(chǔ)和原則。其“愛”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突破了傳統(tǒng)思想的禁錮,認為一切的美德——正義、孝順、憐憫、同情——都是愛的內(nèi)涵與體現(xiàn),而關(guān)于《圣經(jīng)》之愛還有很多內(nèi)容與意義是值得我們探究的,期待在以后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更多《圣經(jīng)》中的愛,并深深地去感悟愛帶給我們的力量。
[1]圣經(jīng)[M].上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出版,1979.
[2]約翰·麥奎利.人性探索——一種神學與哲學的方法[M].紐約:十字路出版社,1982.172.
[3]保羅·費爾代恩著.陳建洪譯.與神在愛中相遇——呂斯布魯克及其神秘主義[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1.269.
[4]厲永平、鄭秀明.論基督教的“愛”和儒家的“仁”的幾點不同[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42-44.
B971
A
1673-2014(2011)06-0017-03
2011—11—01
閆建華(1978— ),男,山西晉城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倫理學教學與研究。
(責任編輯 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