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哲
(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吉林 吉林132101)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
明 哲
(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吉林 吉林132101)
本文就目前高校學風現(xiàn)狀中存在的問題,從多方面分析了影響學風建設的主要因素,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關于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對策。
學風;學風建設;影響因素;對策研究
學風,簡單來講就是學習的風氣。狹義的學風,可以理解為學生的學習風氣,是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精神面貌、行為風尚,是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紀律等的綜合反映;廣義的學風,“是一所大學中治學、讀書、做人的風氣”[1],是全體師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表現(xiàn)出的精神風貌、文化風氣以及所形成的“治學目的、治學精神、治學態(tài)度、治學風尚和治學方法”[2]。
學風是高等學校辦學思想、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生思想品質、學習精神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是大學精神和高校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風建設是高等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良好的學風,是高校文化底蘊的重要體現(xiàn),是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更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保證。加強學風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關系到學校的發(fā)展和社會榮譽,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和教育質量,關系到學生成才和就業(yè)。
因此,本文從我校實際情況出發(fā),分析目前高校學風狀況,對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風建設,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更具有實際價值和深遠意義。
當前高校學生的學風從主流情況上看尚好,大多數(shù)學生有理想,有追求,學習刻苦,有較強進取精神和責任意識,并涌現(xiàn)出了一批品學兼優(yōu),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大學生。但是也應實事求是地指出,目前高校學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自我校2004年升本及2008年第二次教學工作會議以來,學校一直很重視學風建設,但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學生層次的多樣化和社會一些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使我校的學風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呈現(xiàn)出了一些比較突出的不良學風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部分學生受新的“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影響較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讀書只是為了“混日子”,混一張文憑“裝門面”;有的大學生雖然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帶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把學習成績與能否應聘到一個環(huán)境舒適、報酬豐厚的工作單位聯(lián)系起來,還有的學生學習時很茫然,完全機械地應付以圖“過關”。
許多學生缺乏組織紀律觀念,自立意識較弱,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不能很快適應大學生相對獨立自主的生活和學習模式。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后心理上還不夠成熟,往往會茫然失措,迷失方向,而心理素質不高的學生容易受挫消沉,容易受到周圍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有些學生學習紀律松弛,自由散漫、上課遲到、曠課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玩手機、看課外書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不能正確處理好學習與生活、工作、戀愛、娛樂、休息等方面的關系。我校一直在努力在加強學生管理工作,但學生違紀現(xiàn)象屢見不鮮,在校內考試,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中作弊現(xiàn)象屢禁不止,嚴重地影響和破壞了校園學習風氣。
不少學生進入大學后,受到社會上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所學專業(yè),很多同學對所學專業(yè)不感興趣,認為所學專業(yè)沒用,導致學習不安心,成績不理想,甚至出現(xiàn)厭學現(xiàn)象。學生中普遍存在掛科補考,重修,欠學分的現(xiàn)象。
當代大學生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他們從出生到成長就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關心和呵護,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很少考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意識淡薄,集體觀念較弱,導致班級的凝聚力下降。
當前高校在學風建設方面存在諸多的問題和不足,這些不足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學風建設既有一些很傳統(tǒng)的問題,也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如高中階段的競爭更加激烈、網絡的出現(xiàn)、職業(yè)與專業(yè)不對稱、自主就業(yè)、經濟危機等。學生工作者對新問題不能及時了解和深入研究,大大地影響了學風建設工作。
高校在教育快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普遍存在著重硬件、輕軟件的現(xiàn)象,在上基建、上規(guī)模、增設備等方面抓得比較緊,而“學生工作隊伍師資短缺、專業(yè)化程度偏低、各方面保障不夠,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常常處于被動應付的局面”[3]。因而對學風建設機制、制度探索等方面卻抓得比較松,忽視加強學風建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學質量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另外,學校政務、教務和學務尚未形成有機的統(tǒng)一,造成在學風建設的具體工作上,部門間的協(xié)作性不強,沒有形成合力。相關部門,如教務處、組織部、宣傳部、圖書館、網絡中心等沒有真正參與到學風建設中來,只是學生工作部門進行“單打獨斗”,沒有形成協(xié)調聯(lián)動,齊抓共管的局面,這顯然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責任在于教師,教師的風貌在于師德,師德的提升是學校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F(xiàn)在很多管理教師包括輔導員老師忙于事務性工作,而忽視了學生思想教育不能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及心理困惑,致使不能解決學生實際思想問題。有的教師對學生管理不嚴,對學生曠課、遲到不聞不問,學生上課交頭接耳、睡覺、聽耳機視而不見。有的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呆板、照本宣科,內容枯燥乏味,缺乏新意等問題。使學生對其所教課程失去了興趣,影響了學生學習風氣,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降,這些都影響了優(yōu)良學風的建設[4]。
隨著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要求的提高,高校對學風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比以前更高了。但是涉及到具體怎么抓、如何搞方面,缺乏長效的系統(tǒng)的機制和措施,很多流于形式。只是停留在做動員報告、開會、搞講座、開座談會、搞學風調查等等,最后草草了事。缺乏整體規(guī)劃、系統(tǒng)安排,從而達不到預期期望的效果。
對于高校,加強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學校各個方面和部門,必須在認真分析、充分認識學風建設方面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更新教育理念,整體規(guī)劃,系統(tǒng)安排和長期堅持。既要領導高度重視,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態(tài)勢。又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起一種促進高校學風建設工作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效機制,才能解決好高校學風建設問題。
學風建設的關鍵是解決學生學習目的與需求、學習動力與行為態(tài)度的問題,即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變“要學生學習”為“學生自己要學”。為此可以通過形勢政策報告會、座談會、個別交流思想、學生自我教育、建立學習園地(宣傳板報、廣播)、典型事例或反面教材剖析等多種方式,以正面教育為主,啟發(fā)大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抓好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注意深入學生,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解決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問題,使他們能真正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增強社會責任感,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通過理想信念教育,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端正學習態(tài)度,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誠信意識,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平等的競爭觀,強化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力。
教學改革和學風建設與提高教學質量相輔相成的,學風建設不好,教學改革的措施就會落空;而不進行教學改革,良好的學風難以形成,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因此要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開展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電子教案評比、多媒體教學課件評比等教學活動,大力倡導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益,促進教師研究教學規(guī)律、研究教材、更新教學內容,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同時要必須抓教師的師德師風、文化素養(yǎng),倡導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培養(yǎng)敬業(yè)精神、嚴謹態(tài)度和求實作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導學生加強學風建設,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學風建設中的主導作用[5-6]。
學生工作部門應主動加強與教務處、組織部、宣傳部、圖書館、網絡中心等部門的聯(lián)系,使他們都參與到學風建設中來,克服學生工作部門“單打獨斗”,形成協(xié)調聯(lián)動、齊抓共管的局面。只有在學生建設上形成了合力,真正做到全員育人,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要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管理。學校有關部門要嚴格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制定和完善符合我校實際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學籍管理等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有關規(guī)定和辦法,建立起完備的激勵機制和紀律約束機制。在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進行激勵的過程中,要認真貫徹“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斷改革獎學金評定、發(fā)放和表彰辦法,加大評優(yōu)工作的宣傳力度,激勵更多的學生努力學習、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各級各類獎勵對學風建設的促進作用;同時,在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進行紀律約束的過程中,對各類違紀違章的學生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批評教育,并能按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絕不姑息,在嚴肅處理弄虛作假、考試作弊學生的同時,教務部門也要對不負責任、出現(xiàn)教學事故的教師進行嚴肅處理。
學風蘊涵于一定的校園文化之中,校園文化是學風的重要載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從多方面著手。首先,要致力于校園人文景觀建設,通過建筑、雕像、園林等實物打造文化校園品牌,培養(yǎng)廣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其次,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學者開展學術報告和講座,在師生中廣泛進行學術交流,向學生傳授各學科的最新信息,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第三,學校要積極支持、指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習競賽、科學競賽等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鍛煉學生的能力,營造學術氛圍,增加校園文化的知識含量和科技含量。使學生在課堂里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科技和文化的熏陶,滿足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總之,學風建設是高校發(fā)展的永恒的主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學校的各個方面。如何標本兼治,建立完善的長效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但我們堅信,只要學校領導重視,舉措有力,通過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必然會是高校的學風建設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1]陶潔等譯.希臘羅馬神話一百篇[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及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89.
[2]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曹文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美國借鑒[J].中國高等教育,2007,(8):62.
[4]尹明榮.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0:238.
[5]周凱,方年根,陳昱寧.影響高校學風建設時效性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5):681-682.
[6]周全.關于高校學風建設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農業(yè)科學,2008,15(2):73-74.
[責任編輯:郭一鶴]
G415
B
1671-6531(2011)05-0064-02
明哲,滿族,吉林永吉人,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教學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