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小鹿
半衰期通常是指血漿半衰期,就是藥物的血(漿)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它反映藥物在體內消除的速度。為維持比較穩(wěn)定的有效血(漿)濃度,對病畜給藥的間隔時間不宜超過藥物半衰期。但有些藥物排泄較慢,如連續(xù)使用,間隔時間短,會造成藥物在體內的殘留越來越多而出現(xiàn)藥物蓄積中毒。給藥間隔時間也不宜短于藥物半衰期。比如某種藥物的半衰期為12小時,其在體內產(chǎn)生療效所需劑量是50mg,首次可給藥100mg,而后每隔12小時服50mg,藥效既不會“脫節(jié)”,又不會產(chǎn)生蓄積中毒。
休藥期是指動物從停止給藥到許可屠宰或它們的乳、蛋等產(chǎn)品許可上市的間隔時間。在正常情況下,藥物的大部分經(jīng)過轉化并排出體外,但仍有少量在動物體內轉化不完全或排泄不充分,在體內貯存殘留,即所謂“藥殘”。認真執(zhí)行休藥期制度是消除“藥殘”超標、保障畜產(chǎn)品安全最基本的方法。某種藥物休藥期的長短是根據(jù)藥物進入動物體內吸收、分布、轉化、排泄與消除過程的快慢而定的。同一種藥物用法不同,休藥期長短不同,如鹽酸左旋咪唑,按豬用藥7.5mg/kg體重1次口服,休藥期只有3天,而皮下或肌肉注射,體重、藥量均與口服量相同,而休藥期則長達28天。休藥期的長短還與用藥量大小有很大關系。如用敵百蟲給羊驅蟲,殘留物完全排除時間測定結果為:按羊每千克體重用藥50mg需6天,100mg需9-10天,200mg需15-16天,300mg需21-2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