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福州大學 建筑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試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張 紅
(福州大學 建筑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從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出發(fā),研究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思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進行積極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用它來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強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戰(zhàn)斗力,培養(yǎng)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積極探索的理論問題,也是時代賦予當今高等院校的重要職責。
黨的十七大強調,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出,“十二五”期間要繼續(xù)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實踐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與深入,將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集中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它是一個辯證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涵蓋了政治、思想、精神和道德四個層面,需要我們全面地加以理解。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1],是我們立黨治國的根本指針,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針。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高地,高校勢必要與時俱進,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生,發(fā)揮馬克思主義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用,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銳利武器認清當今復雜多變的世界局勢,認清新形勢下我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和角色,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增進其社會責任,使大學生善于把握主流與支流,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中明辯方向,健康成長成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1],是國家和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同愿景。高校要通過理想教育,使大學生自覺認同共同理想,樹立共同奮斗的目標,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辯證地處理個人與國家民族的關系,在為共同理想而努力的過程中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追求。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1],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竭動力。高校要牢牢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通過高校知識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文化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民族的自覺意識和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方法,讓大學生開放包容,正確汲取人類發(fā)展歷程中的精華,增強民族復興的緊迫感,做奮發(fā)有為的一代新人。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1],是公民必備的價值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xiàn)實要求。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今天的高校承擔起了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任務。合格公民的首要標準就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知廉恥的人,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合格公民的標準。高校要引導學生學習實踐“八榮八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丑,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做光榮之事、拒為辱之行,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當前,我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用指導思想把握方向,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榮辱觀引領風尚,從而使大學生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信仰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今天的在校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未來生力軍,因此高校要認清國內外形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定這支生力軍的方向、信念和力量。
當前,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總體形勢是好的,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各種敵對勢力始終把我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始終以各種傳統(tǒng)及新型的手段加緊對我國西化分化和和平演變,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仍然是長期、艱巨和復雜的,對此,我們必須時刻警醒,來不得半點松懈。因此,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在國際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等深刻變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認,隨著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各種深層次問題若隱若現(xiàn)。如果大學生沒有較強的鑒別力和判斷力,就不能正確認識這些問題,將會在這些問題面前措手不及,迷失方向,喪失信心和動力。因此,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鑒別力和判斷力,從而正確認識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我國空前的社會變革和變化在大學生身上產(chǎn)生了一系列影響,市場存在的一些負面效應給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較大沖擊,一些大學生政治信仰模糊,六神無主;價值取向扭曲,功利意識嚴重;知行脫節(jié),表里不一;缺乏社會責任感,為所欲為……這些情況,確實要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拓展視野、開闊知識面等便利的同時,那些復雜多樣、模糊是非的思想觀念和不健康的言論信息也在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和道德觀念。如果我們不及時加以重視,聽之任之,那么將導致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被網(wǎng)絡所控制,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因此,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對網(wǎng)絡等先進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進行有效利用,增進思想政治教育輻射力和感染力,又可以明辨是非、規(guī)避其負面影響和作用。
我們要密切貫徹中發(fā)[2004]16號文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先爭優(yōu),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切實引導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甘于奉獻,增進大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高質量地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真正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發(fā)揮其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正確導向作用。要以教材建設為基礎,適時調整、修訂,增強其時效性和吸引力;以師資建設為要義,加強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支持提高學歷,使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發(fā)展有空間,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優(yōu)秀教學團隊;以方法創(chuàng)新為重點,在尊重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掌握學生學習特點的同時,多采用啟發(fā)式、互動式、研究式教學方法,改進教與學環(huán)境,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以學科發(fā)展為動力,建立獨立的、直屬學校領導的教學科研機構,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方向,進一步完善二級學科體系。
毛澤東說過,要當先生、先當學生。高校管理者首先是一個學習者,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的排頭兵,真學真懂真實踐,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及“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意識,做到思想上帶動。高校管理者也是一個實踐者,應該堅持三貼近,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他們的精神訴求,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將解決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讓青年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到源頭上推動;深入調查研究,健全日常教育管理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強化機制保障,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要求體現(xiàn)到制度設計和日常教育管理中,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做到制度上跟進。
校園文化是校內文化與社會文化相互碰撞、交互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特殊文化,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精神家園。在實際中,我們要加強校園文化硬環(huán)境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學校各類媒體傳播之中,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在自然環(huán)境中融入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的人文景觀;更加注重校園文化軟環(huán)境建設,形成良好的學術、育人環(huán)境及人際關系;堅持主流文化、先進文化為主導,引領多樣化的非主流文化,抵制摒棄落后腐朽文化;克服校園文化活動偏重娛樂性的問題,抓住重大節(jié)日,挖掘契機,豐富活動主題及形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精神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之中,增強文化活動的思想性、知識性和科技性,引導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懷,進而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緊密結合專業(yè)學習和教學實踐,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yè)學習、服務社會、勤工助學、擇業(yè)就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實現(xiàn)從“精英實踐”向“大眾實踐”的轉變、從“主題式實踐”向“模塊式實踐”的轉變,提高實踐的覆蓋面及受益率;項目化建設,契合主旋律及學生興趣推動實踐,并開展類似“實踐歸來話成長”的交流提升活動,總結社會實踐,進一步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熏陶、認識得到升華、覺悟得到提高[2],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客觀要求內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使他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主動出擊,加大正面宣傳力度,掌握網(wǎng)上輿論主導權,逐步完善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做到引導與服務、監(jiān)督與管理相結合,延伸工作觸角,提高影響力、滲透力和覆蓋面[3];深入挖掘多媒體功能,實現(xiàn)數(shù)字化、立體化、集成化,增進互動,使網(wǎng)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建造溫馨和諧的網(wǎng)上思想政治教育家園;尋求切入點,以班級主頁大賽等主題式競賽推動班級通過網(wǎng)絡平臺展示班級青春、團結、向上的風采,進一步激發(fā)基層學生組織活力的提升。
毛澤東曾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干部。我們要按照“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吸引優(yōu)秀的人才來從事輔導員工作,形成優(yōu)秀的輔導員團隊,以事業(yè)凝聚隊伍,以制度促進輔導員隊伍建設,這也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要通過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強輔導員工作的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以事業(yè)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增進輔導員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執(zhí)行力,為推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堅強的動力。具體來說,一是要實行校院“雙重領導”體制,學校管政策、管方向、管宏觀,學院管條件、管待遇、管工作;二是要堅持以班級為主體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抓住基層、掌握全局;三是要實行“雙重身份”管理,輔導員既是教師又是干部,要給予輔導員以職稱及職務“雙線晉升”的優(yōu)惠待遇[4];四是在“高進、嚴管、精育、優(yōu)出”四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上構建長效機制,嚴把入口關,規(guī)范考評,樹立典型,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打造輔導員發(fā)展的“綠色通道”。
總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舉措。高校只有通過這種堅實有效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應對當今變化的世界局勢和復雜社會局勢,才能堅持不懈并可持續(xù)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當代大學生成為合格的公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
[1]田永靜,鮑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切實推進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J].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4):14.
[2]石善儒.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甘肅高師學報,2010(4):66.
[3]葛榮霞,郭文玲.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95.
[4]高向東.建立和完善高校輔導員工作機制的探討[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12):126.
Using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Lea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Hong
(Architecture School of Fuzhou University,Fuzhou,F(xiàn)ujian 350108)
Proceeding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the sis means to analyze the necessity to lead and control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ffairs for college students by use of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and to explore the ways of i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4-2109(2011)03-0088-04
2011-04-08
張紅(1970-),女,漢族,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