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坤
江蘇宜興 宜興214221
宜興紫砂壺鑒賞雜談
蔣金坤
江蘇宜興 宜興214221
“茗壺莫妙于妙,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世間茗具稱為首”都是對宜興紫砂壺的美譽。源于宋,成熟于明清的紫砂陶藝發(fā)展到今天,宜興紫砂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且以其豐富多彩的造型,古樸雅致的色澤,精湛的手工制作工藝和優(yōu)異的日用功能聞名于世。在壺的造型藝術上日臻完美豐富,如何鑒賞陶瓷藝術中獨樹一幟的砂壺藝術?
作為一名壺藝愛好者,熟悉了解宜興紫砂陶的歷史,這是鑒賞壺的前提;加強學習,提高審美理論基礎水平;掌握紫砂壺的基本知識及制作流程是關鍵。不論制作的茶壺是大是小,壺嘴是曲是直,蓋子是凹是平,形狀是高是矮,都在乎被人看了之后有趣,有了感知才能產生情感,才會怡養(yǎng)心靈,才算是一件上乘的佳作。當然,作為一種實用工藝品,它的適用性或者實用性非常重要,每天把玩中感到愉悅心身,引起和諧快樂的興致。而不同的地方,品賞紫砂壺有一定的區(qū)別,所以要根據茶種的選擇,泡茶的習慣、風俗等選擇不同的泥質、容量等,這些都必須作為鑒賞壺藝的重要方面。由于每人的審美觀不同、區(qū)域的不同,對壺的認識也不同,標準當然也不一樣。但作為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者,結合多年的從藝經歷和壺藝交流經驗,對砂壺的鑒別不泛共識之處。
眾所周知,宜興紫砂具有它得天獨厚的特殊原料,泥色的變化,給人帶來視覺感官的不同,紫砂壺是實用功能很強的藝術品,選用上等的原礦紫砂泥制作的紫砂壺,手感好,透氣性好,稍經使用胎質就能養(yǎng)出珠玉光澤,顯現原礦紫砂泥的與眾不同的魅力。
紫砂壺素有“方非一式,圓不單相”的美譽。紫砂壺造型設計上的對比與協調是利用壺身各部的異同來表現。紫砂壺藝中對比與調和經常是交錯的使用在同一件作品上,以取得更佳的造型外觀。如何評價其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人有各人的審美觀,一把好的茶壺,靈魂里透著一股神韻,不論是幾何形體還是自然形體,其形象一定是新穎脫俗,各部件組合剛柔相濟,氣韻貫通的。
傳統的紫砂壺制作技藝是時大彬在繼承前代技藝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即泥片鑲接成形,具體分為圓器的拍身筒成型和方器的鑲身筒成型,可用模型擋坯成型亦可用全手工制作,兩種外表均可修飾成一樣,但手工壺的內部表面則完全呈自然現象,經過燒成后,透氣性較模型的高,而外表則更能體現出藝人的制作工藝水準差異,點線是構成紫砂形體的基本元素,應看其線條是否流暢,面和面之間的轉折是否圓潤、壺咀、鈕、把應在一直線上,比例要協調,壺口和壺蓋結合嚴緊而不失通暢。
一件好的紫砂壺必須在適當的溫度及氣氛中燒成才能成功,火候過則老,壺面則起泡,低則嫩稚無光。恰如其分的火溫,才能使紫砂泥中的鐵錳等元素顯出樸雅的色澤。
人們在實踐中,對紫砂壺的優(yōu)越性不斷總結,不斷改進它的結構,使之日趨完美,日漸適于泡茶飲茶品茶。主要表現在容量適度,大小得當,口蓋嚴密,把握舒適,出水流暢。不同場合壺的容量也應隨之改變。
紫砂壺古樸淳厚,不媚不作,是紫砂藝術中的瑰寶。鑒賞紫砂壺是一門學問,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和實踐中才能提高鑒賞技藝,才能真正做到慧眼識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