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杰 呂丹 孫玲 鄒麗文
高血壓是危害人類健康、導致嚴重致殘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高血壓已達6億,我國約1.2億。每年高血壓導致的腦卒中患者超過150萬,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高血壓不僅增加腦卒中的風險,同樣會損害心、腦、腎。血壓得到控制和沒有得到控制情況是大不相同的,血壓沒有得到控制和血壓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相比,冠心病的危險會增加3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險增加6倍;腦卒中的危險增加 7 倍[1]。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體檢被診斷的中青年高血壓103例。其中男78例,女25例。年齡18歲~50歲,平均年齡38(35±3.2)歲。
1.2 診斷方法 在未服用任何藥物的情況下,連續(xù)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3Kp)舒張壓>=90 mm Hg為高血壓。收縮壓140~159 mm Hg,舒張壓90~99 mm Hg為Ⅰ級高血壓。收縮壓160~179 mm Hg,舒張壓100~109 mm Hg為 Ⅱ級高血壓。收縮壓>=180 mm Hg,舒張壓>=110 mm Hg為Ⅲ級高血壓。收縮壓>=140 mm Hg,舒張壓<90 mm Hg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2]。在體檢中被檢出的中青年高血壓103例,其中Ⅰ級高血壓74例,Ⅱ級高血壓18例,Ⅲ級高血壓4例,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7例。
1.3 臨床癥狀 絕大多數(shù)中青年高血壓沒有癥狀,尤其是Ⅰ級高血壓和大部分Ⅱ級高血壓者。極少部分Ⅱ級高血壓和Ⅲ級高血壓者偶有頭痛、頭暈、失眠、健忘、易疲勞等癥狀。
1.4 方法 在患者堅持正確藥物治療的同時:①對每一位被檢出的中青年高血壓者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宣教,講解高血壓及其并發(fā)癥的危害(如高血壓性腦病:腦出血、腦血栓;高血壓性眼病:眼底出血;高血壓性腎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和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超重、吸煙、飲酒、熬夜、情緒急躁易怒等)。②指導患者選擇適合自身狀況的運動方式,如步行、慢跑、打球、游泳、跳健身舞等。③合理的低鹽飲食;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和薯類;多吃雜糧、豆類及乳品;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重視補充優(yōu)質(zhì)蛋白;三餐分配合理(3∶4∶3)。④戒煙限酒,保證足夠睡眠。⑤教患者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每天早晚各測血壓一次。⑥認真記錄每天的健康行動和血壓情況。
經(jīng)過反復的健康指導,103名中青年高血壓對高血壓及其危害有了明確的認識,并積極行動參與管理自己的健康。一個月后電話回訪,經(jīng)過藥物和非藥物治療,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1 中青年高血壓的特點 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均低。知曉率為可被診斷為高血壓的中青年在體檢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的比例。治療率為可被診斷為高血壓的中青年在體檢前近2周內(nèi)服用降壓藥的比例。控制率為可被診斷為高血壓的中青年在體檢前通過治療血壓在正常高值及以下范圍的比例。在103例中青年高血壓中,知曉率為50.5%(52人),治療率為36.9%(38人),控制率為18.4%(19人)。有的人血壓已達到180/120 mm Hg(Ⅲ級高血壓水平)卻毫不知曉,竟在此次體檢(也是頭一次體檢)中才發(fā)現(xiàn);還有的人錯誤的認為,自身沒有癥狀就沒問題,即便知道自己血壓高,也不治療。另外,中青年人生活不規(guī)律,白天忙工作,晚間忙應酬,即使用藥治療,也難長期堅持。導致高血壓的治療、控制不甚理想。
3.2 中青年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原則 ①選擇正規(guī)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堅持每天按時服藥。治療期間不擅自增減或更換藥物,發(fā)現(xiàn)血壓正常、不適癥狀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藥,以免病情沒有得到很好的鞏固而反復。整個治療一定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②服用降壓藥如出現(xiàn)明顯的過敏反應,要及時與醫(yī)生取得聯(lián)系,必要時調(diào)整用藥。同時注意預防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臥位變座位或立位時,動作要輕緩,不能過快。③藥物治療前最好做24 h動態(tài)血壓檢查,以明確每天的血壓高峰,在血壓高峰前1.5 h左右服藥,以確保降壓效果。Ⅱ,Ⅲ級高血壓一種降壓藥效果不佳時要聯(lián)合用藥,直到達到預期的理想血壓水平。④避免晚間或睡前服用降壓藥,因夜間心率減慢和血壓過低易發(fā)生血栓。
3.3 定期體檢 通過體檢發(fā)現(xiàn)潛在的疾病危險或疾病初期征兆,使高血壓等許多疾病得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早控制。
高血壓患者需要終身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影響血壓控制的因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對高血壓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疾病三級預防的新途徑,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是提高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積極性的重要手段[3]。只有醫(yī)患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或延緩心、腦、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胡大一.談健康從“心”做起.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中華心血管雜志,2004,32:1060-1064.
[3]蔣冬梅.患者健康教育指導.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