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君 宮蕾蕾
30例產褥感染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韓君 宮蕾蕾
目的 探討和總結 30例產褥感染患者的臨床綜合護理體會。方法 對我院 2009年 1月至 2010年 3月發(fā)生產褥感染的 30例患者實施科學的、合理的個體化護理。結果 護患關系融洽,患者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提高了治愈率,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0例均康復出院,無 1例發(fā)生并發(fā)癥。結論 通過對患者科學的、有效的、合理的護理干預,充分調動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產褥感染;護理;產褥期
產褥感染是產婦產褥期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分娩及產褥期病原體侵襲生殖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F就我院 2009年 1月至 2010年 3月共收治 30例產褥感染患者,進行科學的、合理的、有針對性的護理,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從 2009年 1月至 2010年 3月共收治30例產褥感染患者,其中最小年齡 22歲,最大年齡 37歲,平均年齡 28歲。初產婦 16例,經產婦 14例。剖宮產 13例,正常產 17例。因會陰裂傷縫補術感染者 5例,會陰側切感染者10例,產后出血感染者 2例,其余 3例。伴有子宮內膜炎者 3例、陰道炎 4例、盆腔結締組織炎 4例、糖尿病 1例。惡露異常為臨床表現的 7例,發(fā)熱為臨床表現的 8例,惡露異常伴不同程度下腹痛為臨床表現的 5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 產褥期患者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由于患者現在向正式媽媽這個角色轉變,擔心自己的孩子,出現焦慮、恐懼、緊張等情緒。護士一定要多與患者溝通,以高度的責任心、熱心關心患者,向患者解釋產褥感染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對孩子不會產生嚴重影響,從而減輕患者的焦慮,讓家屬多陪伴,提高安全感,爭取早日康復。
1.2.2 基礎護理
1.2.2.1 發(fā)熱護理 ①做好口腔護理,以增進患者食欲;②合理使用藥物;③密切監(jiān)測體溫變化;④鼓勵患者多飲水;⑤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干凈,增加舒適感。
1.2.2.2 環(huán)境與休息 開窗通風,定期消毒滅菌,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整潔、舒適的環(huán)境,可以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保證充足睡眠,有利于機體的恢復。
1.2.2.3 飲食護理 給予患者高維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同時還要防止腹瀉,影響傷口愈合。
1.2.2.4 乳房護理 哺乳禁忌者,可用人工擠奶法或吸奶器進行擠奶,來解除奶脹,減輕疼痛。病情允許時做到按需哺乳,哺乳前應用溫開水清潔乳頭及乳房,以防乳頭皸裂。對于乳腺管阻塞及乳房過度充盈所致的乳脹,按摩并拍打抖動乳房,在哺乳前濕熱敷 3~5m in,頻繁哺乳以排空乳房[1],減輕疼痛。
1.2.2.5 會陰護理 清洗會陰切口,每日用 1:5000的 PP液擦洗兩次,囑產婦大小便后用清水自行清洗會陰部,使會陰部保持清潔干燥。患者取半臥位,早期下床活動以利于子宮復舊和惡露排出,使炎癥局限于盆腔,有利于宮腔內炎癥的排除。會陰水腫者,可用 50%硫酸鎂局部濕熱敷或紅外線治療儀理療每日兩次各 30min。外陰側切的產婦應取健側臥位,避免惡露污染傷口,以利于切口愈合。
對我院 2009年 1月至 2010年 3月發(fā)生產褥感染的 30例患者實施科學的、合理的個體化護理,護患關系融洽,患者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30例均康復出院,無 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
產褥感染是指病原體侵襲引起的生殖道局部或全身感染,發(fā)病率高達 2% ~6%[1]。以發(fā)病快、起病急、死亡率高為特點。產褥感染的主要診斷手段是病原體檢查[2],主要由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桿菌,真菌感染,一旦發(fā)生需及時治療及護理,否則細菌最終進入血液循環(huán)引起敗血癥,從而導致感染性休克,嚴重威脅產婦生命[3]。護理人員、患者、家屬形成了一個最佳的整體,他們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提高了患者治療的積極性,促進其早日康復。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加強孕期保健,預防胎膜早破,加強產程監(jiān)測,縮短產程,治療貧血,防治產后出血,加強營養(yǎng),增強體質,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樂杰.婦產科學,2008:81-215.
[2] 李木華.產褥感染病因的分析與護理體會.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13(8):1364-1365.
[3]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835-840.
266100山東省青島市第八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