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寶應范水高級中學,江蘇寶應 225819)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正日趨提高。而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則是信息技術學科開展的關鍵。我校作為揚州市“信息技術現(xiàn)代化學?!背薪恿藢υ擁椪n題的研究,從“藝術的授課方式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方面進行了研究。根據(jù)本課題組近兩年來的教學實踐及實踐調查,本文擬就如下幾個方面探討藝術的授課方式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
根據(jù)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不同,導入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但無論怎樣導入,都要有啟發(fā)性、趣味性,要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的愿望。比如:我們在引入Word教學時選用了一幅精心編排的新年賀卡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一見到畫面,都由衷地發(fā)出了感嘆與羨慕,都有一種想自己制作的沖動。此時教師也表現(xiàn)出羨慕的神色對這幅圖像進行贊嘆,然后說“同學們,大家想不想做出如此精美的海報呀”,同學們一致回答“想”,這樣一種渴求知識的氛圍自然就形成了。又如:同學們上機時經(jīng)常會偷偷地玩游戲,對于此問題,如能很好地引導學生了解游戲大體制作的流程,則不難激發(fā)學生編游戲的興趣,進而可以很自然地進行程序設計的講解。因此,對于課堂的引入,教師應力求能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就像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總能在序曲就吸引住觀眾,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同樣也應該如此,激起他們思想的浪花,吸引學生的眼球,使他們充滿激情、懷著期待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正如教育學家洛克所說:“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倍脒_到此境界,我們則更應該精心設計導入語言。
因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不少教師計算機操作嫻熟卻忽視了語言的講解,常常是學生對著冰冷的屏幕發(fā)呆,對教師的操作是百思不得其解,長此以往,必將極大地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信息技術教師要重視課堂語言的藝術性,要適時地對語言進行提煉,采用“比喻法”、“懸念法”等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強教學的效果。比如:我們在講解“文件夾和文件”時,可以將“文件夾”比作“抽屜”,“文件”比作抽屜里擺放的“物品”,或將“文件夾”比作“房間”,“文件”比作房間里的“人”或“物品”。又如:在講解“內存”的概念時,我們比喻“內存”為超市貨架上的貨物,而更多的物品則存放在庫房里(“庫房”則指外部存儲器)。這些語言既形象又貼近學生生活,自然易于學生理解。當然,信息技術課更應注意講與練的得體配合,特別是操作步驟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不能不著邊際和不得要領。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教師主宰課堂,大多是單向傳遞教學信息,使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和獨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抑制了學生思維,難以形成創(chuàng)新教學的課堂氛圍。如果教師以冰冷的面孔出現(xiàn),甚至對接受能力欠佳而致操作有失誤的學生冷眼相看,必然使學生害怕教師,出現(xiàn)敬而遠之的現(xiàn)象,不敢問,害怕問,甚至不懂裝懂,這種課堂氛圍是十分有害的。其實根據(jù)建構主義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氛圍的創(chuàng)設,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一般是在機房里進行,師生的交互比較多,教師的“教”更多的是引導,學生的“學”更多的是自我發(fā)現(xiàn),因此,課堂更易采取一些開放性的、游戲性的、探究性的教學,活躍起課堂的氛圍。比如:我在教學指法練習時,要求學生對鍵盤上的每一個字母鍵位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我給每臺計算機上安裝了金山打字通CAI軟件,里面有吃蘋果、打地鼠、警察捉小偷等教學性鍵位練習游戲。借助它們,學生們在學習中游戲,在游戲中學習,很快在頭腦中形成了各個字母鍵位的表象,有的同學還根據(jù)游戲中的音樂自創(chuàng)了字母鍵位歌來幫助自己識記。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師生交流的機會比較多,教師應能深入到學生中間指導矯正。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應熱情解決,允許學生犯錯誤,從錯誤中給學生以機會,以思考,尋找新的突破點,這樣,才會給學生以信心,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也才能贏得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效果。
我們清醒地看到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傳遞、處理和應用的能力將成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養(yǎng),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達到此要求,是否選擇了藝術的教學方法則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師要不斷改進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要改變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為注重能力培養(yǎng)的“啟發(fā)式”教學;變死記操作步驟的“封閉式”教學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開放式”教學;變“注入式”單一教學為師生互動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要設計真實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和問題環(huán)境,誘發(fā)、驅動并支撐學生探索。提供機會并調控發(fā)揮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不斷獲取“任務”完成的成功感,從成功的喜悅中獲取到一種學習的方法,最終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當然,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做到教學相長。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結合點,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業(yè)務水平,將現(xiàn)代教育理論、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知識靈活地運用到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根據(jù)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知識,努力設計和探索信息技術的模式,創(chuàng)設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藝術的教學方法,從而真正體現(xiàn)教育以人為本,教育以素質為本的特色。
信息技術課程進入中小學課堂時間還不長,而課堂教學藝術卻博大精深,如何提高信息技術學科的講課藝術、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的探索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