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縣梁集中學,江蘇睢寧 221200)
課程改革如火如荼,課堂上熱鬧了:學生討論多,課件靚麗多了,鼓勵掌聲多了……但細觀教學課堂:有的游離文本,遠程發(fā)揮;有的見書不見人,個性缺失;有的由滿堂問到隨便說,效果甚微。很多課都“飄”起來了,信息教學理性回歸是時候了。要讓課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就要抓住根本。名家們歸結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諸多因素,筆者以為“生本”、“效能”等因素最重要!如何抓住“生本”、“效能”信息技術教學的根呢?
現(xiàn)在仍有不少教師,課堂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往往見其書、不見其人。講得口若懸河,學生卻被動應付。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這就要求課堂上教師心中裝有學生。盧梭在《愛彌兒》中說:“……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當作孩子?!毙抡n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要求:“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首先,以生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是現(xiàn)代教育之根本所在,教師應尊重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在語言表達上盡是用一些親和力較強的詞語,比如:“咱們”、“好嗎”、“你真棒”等,另外,在教學手段上,讓學生充分滿足自我表現(xiàn)欲,樹立其信心。信息技術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利用信息技術參與社會活動,并養(yǎng)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例如:《充實主頁》,其教學技能知識點無非就是在網頁中插入圖片、插入字幕、插入水平線、插入版權信息。如果僅從知識點來講,不但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目的,還可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因此,筆者在進行這一課教學設計的時候,針對實際情況,對這一課與環(huán)境保護這一課題進行整合,要求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比如:讓學生主動關注環(huán)保標語,了解附近環(huán)境污染的情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yǎng)和提高技能,這就更應該讓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鍛煉。這也使本課從純粹的計算機技術學習課程轉為具有現(xiàn)實意義又能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課程。
其次,尊重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由于家庭條件、社會環(huán)境、生活經歷的不同,對計算機使用掌握的程度也各不相同,這就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世界”。這使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性格、特長等方面都各不相同。這些客觀存在的差異,應該是我們教學的基礎,學生發(fā)展的前提。但有些課堂,只是幾個性格外向的優(yōu)秀學生配合老師,有些小組也只是少數(shù)學生在侃侃而談,其他學生均是在“被聽課”、“被討論”。
臺灣著名教育家蘇蘭幾年前在江蘇海門的一堂示范課上,盡管幾個思維活躍的小朋友的小手一直高高舉著,但由于他們已經得到過發(fā)言的機會,蘇老師總是一邊在他們小手舉起的時候微笑著投去贊許的目光,一邊還是把發(fā)言的機會留給那些沒發(fā)言的孩子。一節(jié)課后,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有發(fā)言、朗讀、演示、展現(xiàn)的機會。現(xiàn)在的課堂應讓所有學生有話說、有事做,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盡量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更多的學生有成就感。這才是尊重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再次,教學目標設計要重視學生的差異性,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學習目標都是相同的。要制定面向全班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是不現(xiàn)實的,但我們可以制定分層的教學目標,讓不同認知結構的學生都有收獲。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交往中突顯民主,探究中展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教學風格對于我們研究學生大有裨益。
因此,教師課堂上對待不同表現(xiàn)的學生,只要用欣賞的目光,眼中就會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個性鮮明的人。
胸中有了生本意識的教師,如何在讓課堂更有效或高效?這就是關注效能。一般情況下,課堂的效能就是指在一堂課的時間里學生習得到了多少。新課改實施以來,有些課堂由以前的滿堂問發(fā)展為現(xiàn)在的隨便說,加之課件“亂花漸欲迷人眼”,還有的教師在前面玩,學生在下面玩,一節(jié)課下來,許多學生如在云里霧里,收獲甚微。雖然現(xiàn)在的評價是多元的、復雜的,既有定性與定量評價,又有過程與結果評價等,但無論采用何種評價方式,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應該是評價的主體,也是評價一堂課是否有效或高效的關鍵所在。
要想真正地避免“隨便說”的無效雜語喧嘩狀態(tài),教師應從“真、實、新、活、情、特、效”來下功夫,在把握了七要素后,還應把握“三講”、“三不講”原則,即“三講”:易錯、易漏的知識講;重難點講;有擴展性內容的知識講?!叭恢v”:學生會的知識不講;通過自學能學會的知識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知識不講。教師要設計有價值的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將學生的思維調動到最佳狀態(tài),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當然話題設計要圍繞內容的重難點、情感的激發(fā)點、感悟的生成點、課外的引申點,增加思維的深度;要有藝術性、趣味性、開放性,激起思想波瀾,增加思維的寬度。
據說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在“無計可施”時灑上草種,讓游客走出最佳路徑,其真諦就是讓游客選擇。我們的課堂教學可以借鑒此法,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隨機性學習,教師在學生思維出現(xiàn)挫折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前行。以過程為重,而非以結果為重。這樣既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尊重,又是對思維的尊重。否則單靠教師按部就班地去教去灌,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不可能得到大面積的提高。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我們的課堂正期盼萬紫千紅的春天,更期盼落地生根,真正的開花結果。
[1]陳杰.高效課堂讀解的六個維度[J].江蘇教育研究,2010,(12):15-17.
[2]劉莉婭.科學預設 藝術生成[J].江蘇教育研究,2010,(12):27-28.
[3]陳賓.語文閱讀教學中話題設計[J].江蘇教育研究,2010,(12):55-56.
[4]鄭春.文本教學化三部曲[J].江蘇教育研究,2009,(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