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軍林
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內容豐富、博大精神,從古至今,文學家燦若群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中學語文教材中入選的都是一些膾炙人口、精美絕倫的名篇。學習這些文章,不但能掌握大量課本知識,還能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熏陶,培養(yǎng)其完美的人格。這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任務。
語文學科的思想性決定了語文德育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在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僅得到“語言”和“文章”上的知識和能力的訓練,而且受到“道”的熏陶。這“道”的熏陶,就包含在語文的的教學中??梢?,語文德育是語文教學中固有的因素,是語文教學截然不可分割的部分,這是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高中學生正處在快速成長發(fā)育的“半成人”階段,也是性格變化最快、煩惱最多的階段。他們開始對社會、人生進行著更多更深的思考,當然也就有更多的困惑和“惑之不解”的煩惱。這時候,他們就像急需灌溉的干渴的樹苗渴望有人為其“解惑”“解煩”。這時,如果我們老師不能及時指導或糾錯,小而言之,會影響他們當前的學習生活;大而言之,甚至將會影響他們一生的事業(yè)與前途,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他們將來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安身立命。因此,這“惑”是非解不可的!而這個“解惑”恰恰應該屬于“育人”的范疇??梢?,在高中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育人”與“教書”同等重要。
說到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人們馬上會很自然聯(lián)想到那種嚴肅呆板、不近人情的批評,或者是苦口婆心、嘮嘮叨叨的道理說教。而對此學生們往往是敬而遠之,煩之又煩,甚至心生逆反。它的收獲也至多只能是“廣種薄收”,收效甚微。
鑒于此種狀況,就要求教師充分掌握學生心理特點,提高與學生交往的水平,變死說為巧說,或者干脆不說。高中生世界觀正在成型,渴望交流,樂于表達,德育活動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唱主角,讓他們改消極被動受教為積極主動參悟,變“老師要我怎樣(我偏不怎樣)”為“我認為我自己應該怎樣”,從而自覺修身養(yǎng)性,進而產生成就感、自信力和自尊心。這樣,老師就在看似“無心插柳”間讓學生自己積極營造出“濃濃綠蔭”。在這十幾年的教學與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語文課本中的資源,我們的課文基本上是不朽名篇,思想性和藝術性兼?zhèn)?,是用完美形式包裹的精粹內容。思想內容是作者?chuàng)作作品的主旨,也可說是作品的靈魂所在。要搞好語文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要深刻的理解作品,得探尋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只有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去探尋作者的生活畫面和寄寓的思想,才能談得上去理解作品、領悟知識。只有在感官上獲得直覺,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靈上得到陶冶,才和文章產生共振、共鳴,才談得上理解品味作品創(chuàng)作意圖和作品主旨,再造作品情景,體會作品中蘊含的喜、怒、哀、樂等情感,進而達到愛作者之所愛,憎作者之所憎,從而在思想情感的理解上,達到學習語文之目的。
語文教材是思想傳播的載體,而情感是影響青少年學生立場、世界觀的重要因素,更是接受思想傳播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把文中思想情感灌注在自己的語言中,消融在思想里,使學者通其情、達其理。達到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受到正確世界觀、思想觀的教育,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情意。我們可以通過移情把時空上遙遠抽象的化為學生個體切身的感受,活學活用之余,更重要的是用這些具有強大時空穿透力的寶貴精神武裝了學生們的頭腦。
第二,我們還可以針對一些典型的文章來設置一些情景,把學生引入這種情景之中,引導他們去寫一些學習心得。不但能使他們更深入、更全面理解文章的精髓,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辯別事物的真、善、美、假、惡、丑的能力。學生通過自己寫感受,對其進行一次又一次的靈魂的洗滌。寫一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學生感受屈原那種情系楚國,寧愿以一縷幽魂來換取對祖國忠貞的不朽精神,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操;寫一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讓學生感受李白那種不媚權貴,保持最真實的自我,從而來熏陶學生的獨立人格及對美丑的辨別;寫一寫對《我與地壇》的感受,讓學生感受史鐵生挫而彌堅的品質,從而來引導學生在逆境中能勇往直前,永不沉淪,永不言敗的性格。總之,寫讀后感是培養(yǎng)學生德行的又一大途徑。
第三,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課文組織學生辯論會、討論會。學生思維活躍,受定勢影響小,往往能見成人之所未見,想成人之所想。而且激烈對抗,有利于內向學生克服怯場心理,忘我地、投入地論辯,結果,同學們在博采眾長之后,思路越理越清,觀點越辯越明。學習了陶淵明的文章可以設置話題,讓學生對其該不該隱退對其討論,老師加以引導總結,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探討、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更能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那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直的性格及愛國主義情感。
第四,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工具,對一些思想性較強,教育意義較重的一些文章,在學習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幻燈片或者電影的形式讓學生去看,從直觀上感知作者及文章的精神。這樣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認知水平,既能改變語文教學中的那種枯燥乏味的缺陷,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在美好的視覺效應中對學生的性格進行熏陶,引導他們學會做人,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情操,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
總之,德育工作在高中的落實方面,語文課是大有可為的。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提高高考的升學率,而更應該注重美好品行的培養(yǎng),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完美性情的培養(yǎng),讓其成為真正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