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金桂霞
情境教學在《機械設計》課程中的實踐
黑龍江 金桂霞
為更好地實現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社會性、職業(yè)性,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崗位能力,各高等職業(yè)院校紛紛探索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并通過情境教學的實施完成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通過黑龍江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的《機械設計》課程情境教學實踐,介紹了學習情境的設置、情境教學的實施、情境教學的效果以及教學實踐的體會。
學習情境;情境教學;機械設計;實踐
學習情境,是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的結構要素。情境教學是將教學過程引入到工作環(huán)境中,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把實際存在的工作任務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做的時候要有什么樣的知識去支撐。通過具體的工作案例,使學生自覺地找出陳述性知識與事實性知識的關聯。通過工作案例的實施,實現知識重心向能力重心的轉移。
1.學習情境設置思路
(1)對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水平進行分析,針對企業(yè)對學生三個方面水平的要求,確定本課程要完成的學習目標。
(2)學習情境來自生產實際,與學生的專業(yè)方向一致,與其工作崗位銜接。讓學生明確畢業(yè)后的工作任務是什么,在學習時更有目的性。
(3)學習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教學條件和教學實際。
(4)學習情境的排序要符合認知規(guī)律。堅持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規(guī)律。
2.學習情境的載體
學習情境要選擇恰當的載體,它可以是工程項目、工作任務、案例、問題等。《機械設計》課程以設計任務為載體,根據工作崗位選擇了機床、起重機、運輸設備的傳動裝置作為情境主體。
3.學習情境的設置方法
(1)本專業(yè)學生的工作崗位分析
本專業(yè)學生的工作崗位包括以下幾種:①機械CAD繪圖員;②機床操作員;③設備安裝技術員;④設備巡檢員;⑤設備維修員。
(2)工作崗位對學生能力的需求分析
企業(yè)對高職學生的技能要求各不相同,針對《機械設計》學習領域課程,總體上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學生要有熟練的機械識圖能力。
②學生要具備利用AutoCAD熟練繪圖的能力。
③能夠根據機械零件的材料性能正確選擇材料。
④能夠確定常用零部件的公差和配合。
⑤熟悉常用零部件和機構的結構、特點、類型和工作原理。
⑥學生要有一定的設計能力。
⑦能夠正確確定機器及其零部件的潤滑方案。
4.《機械設計》學習領域情境設置結果
通過以上分析,確定了起重機等設備的平面連桿機構設計、起重機等設備的凸輪機構設計、牛頭刨床等設備的步進機構設計、牛頭刨床等設備的螺旋機構設計、帶式輸送機的帶傳動設計、帶式輸送機的鏈傳動設計、減速器設計7個學習情境。通過以上情境的設置,將職業(yè)崗位需要的專業(yè)知識融入其中,通過情境實施培養(yǎng)相應的職業(yè)能力。
1.教學組織形式
情境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為分組教學,每個小組就是一個獨立工作的團隊,每個小組成員都會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在《機械設計》課程中,每6人為一小組,每個小組都有組名、組呼、組歌,小組成員有明確分工,如資料采集員、設計計算員、繪圖員、綜合協調員等,用以增強情境氛圍。
2.教學方法
教學以行動為導向,把教學內容融入到工作情境之中,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理解、掌握知識內容,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在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機械設計》課程的設計任務完成過程,包括制定工作計劃、知識準備、任務實施、檢查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都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只起到指導作用。每個成員在重點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都要達到能夠獨立完成設計任務的程度。
3.過程考核
教學采用過程考核,制作了課堂評價表、情境實施評價表、情境學習評價匯總表,課堂評價表,隨時記錄學生課堂的問題發(fā)表、討論發(fā)言、回答問題等情況,及時進行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情境實施評價表包括學生個人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三個部分,考核學生在本情境的學習紀律情況、任務參與情況、任務完成情況等。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提高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地學習,所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在情境教學中,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地位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可以自主組織學習過程,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空間和實踐空間。另外,教學采用過程考核,也使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成就感得到加強,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提高了重視程度,同時對任務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了很清醒的認識,起到了自我提高和相互促進的作用;通過過程考核使學生不斷產生興奮點,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的能力
比較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情境教學通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來實現,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聯想思維,將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應用到工作任務中去,更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了學生對工作任務的完成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從理論到例題,與實踐的距離很大,學生只會在書本上作文章;新的課程體系通過引導文教學法實施過程的重復進行,學生對實際工作程序已經了如指掌,從任務發(fā)布開始,可以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實現了學校與企業(yè)的零距離。
4.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調能力
分組教學營造了一個團隊氛圍,每個學生都是團隊中的一員,在工作中分工協作,相互交流、不斷溝通,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充分培養(yǎng)了團隊觀念和協調能力。
1.在教學中教師要投入情感。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有時像主持人,教師的情感會感染學生,帶動整個課堂氣氛,帶動學生的情感投入。這種情感不僅僅作為手段,而且是教學本身的任務,是目的。
2.情境教學必須做好課前預習。教師要在前一次課布置工作任務,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知識準備,另外長期的傳統教學使學生養(yǎng)成了依賴老師的習慣,往往不能自覺完成老師布置的準備任務,導致了課堂成為學生看書的時間,使工作任務不能按時完成,那么教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地留一些思考題,在任務實施的課堂上先讓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并將結果記入過程考核。這樣既便于學生消化理解知識內容,又對其完成知識準備起到督促作用,保證任務的順利實施。
3.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逐步提高的,不能在課程開始就把任務完全交給學生來完成。一是學生對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二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隨著情境實施的過程逐步提高的。
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不能一味觀望、置身事外。要及時發(fā)現問題,進行指導,避免學生走過多的彎路,無法完成任務。
5.過程考核要貫穿每一堂課。要在每一堂課設置學習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設置相關問題,并通過問題討論、分析、解答、應用等方式進行考核,讓學生始終找到興奮點,熱情地學習。
(作者單位:黑龍江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