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茂 戴定明
遷怒,就是在不順心的時候,把煩惱和憤怒發(fā)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拿不相干的人作出氣筒,當替罪羊。古典詩歌中多有遷怒詩,有遷怒于時間的,如張華的《情詩》:“居歡惜夜促,在戚怨宵長?!庇羞w怒于雞的,如楊慎的《南窗調·黃鶯兒》:“客枕恨鄰雞,未明時又早啼,驚人好夢回千里?!庇羞w怒于金錢的,如王沂孫的《高陽臺》:“屢卜佳期,無憑卻恨金錢?!睍r間、雞等招誰惹誰了?沒有。只是因為“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遷怒”顯離情。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更為后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別筵!不分桃花紅似錦,生憎柳絮白于棉。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焙妥约核氖昵暗耐昊锇橐馔庀喾?,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不想,久別重逢,旋即又要分別,不知將來何時何地能相見。偏在這離別之時,桃花紅,柳絮白,春色爛漫一片,激起了這位老夫子的不滿:“不分”、“生憎”,惱怒春色“無賴”。詩人以樂景襯哀情,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把離情愁思、遲暮飄零烘托得更為強烈。
“遷怒”顯愁情。賈至《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边@首詩大概作于詩人貶謫岳陽之時的一個春天。春草萋萋,柳絲飄拂,桃李妖嬈,春意盎然,這燦爛的春景不僅沒激起詩人的興致,反而看啥啥都不順眼,遷怒于毫不相干的東風、春日,既怪東風冷漠無情,不把愁恨吹去,又怪春日惹恨,把恨引長,讓自己在這良辰美景中飽受流逐之苦。
“遷怒”顯鄉(xiāng)情。司空圖《漫書五首》(其一):“長擬求閑未得閑,又勞行役出秦關。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痹娙顺隽饲仃P,離家越來越遠,遇到的人改了“鄉(xiāng)音”。詩人把聽不到“鄉(xiāng)音”之恨、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遷怒到不改“鄉(xiāng)音”的鳥身上。詩人在《南至》中還遷怒于早梅:“今冬臘后無殘日,故國燒來有幾家?卻恨早梅添旅思,強偷春力報年華?!?/p>
“遷怒”顯思情。古代離別的時間長,音訊難通,因而表現閨婦思情的遷怒詩也最多。如“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鴛鴦相背飛”(徐月英《送人》),“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劉采春《啰唝曲》),這是因夫婿乘船遠行而遷怒于江水、江船。思極而苦的女子,把離恨離愁轉嫁給物,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嬌嗔怒容卻又無可奈何的女子形象。
下面再具體欣賞幾首膾炙人口、各具特色的遷怒詩。
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蔽覀兎路鹂吹揭晃粙D女怒沖沖地“打”起樹上的黃鶯。為啥要打呢?設下懸念。原來是擔心自己入睡入夢,剛要夢到丈夫的征戍地遼西,與丈夫夢中相聚時,被黃鶯的聒噪聲攪了局。后人多化用此詩,如晏殊《訴衷情》:“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鶯啼?!碧K軾《水龍吟》:“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也還被,鶯喚起?!?/p>
沈佺期《獨不見》:“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一位長安盧家少婦,在寒砧聲聲、秋葉蕭蕭的夜晚,輾轉反側,久不能眠。更有那一輪明月,透過窗紗把流黃幃帳照得明晃晃的如同白晝,炫人眼目。她不怪十年征戍未歸而又音書斷絕的丈夫,卻不勝其愁而遷怒于明月,實是愁苦已極。
李端《閨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笔彝馓鞂⒚?,室內孤燈閃爍,女主人仍在那兒輾轉反側,不能成眠。一會兒她披衣起床,不時跑到門前去張望??墒牵T外什么也沒有,更不用說有丈夫的影兒!她為什么要起來呢?都怪那聲聲悅耳動聽的喜鵲鳴叫,讓自己空高興、白企盼了一場。
施肩吾《望夫詞》:“手爇寒燈向影頻,回文機上暗生塵。自家夫婿無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她不斷回頭看身影,形影相吊,孤寂無伴,又無心織作,深夜里獨坐等丈夫歸來。原來女子因望夫情切,曾到橋頭卜卦,自是“好音”。于是信心滿滿地等待,每有動靜就“顧”,看到的還是自己的影子,未見丈夫歸來,于是心恨賣卜人算得不準,哄騙了自己。
不遷怒可能是一個人難以企及的修養(yǎng),俗話就說“怪人不知理,知理不怪人”。但遷怒詩中的“怒”,不僅沒給他人或物帶來傷害,反而使自己的心情在宣泄中得到撫慰,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活畫出一個個“情癡”,故詩人喜歡表現人的這一“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