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800)
從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高等教育是作為公益事業(yè)存在的,而學校所擁有的管理權也是作為公權存在的。高等院校作為事業(yè)單位法人在從事高等教育活動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既包括教育行政法律關系,也包括教育民事法律關系。其中教育法律關系是指作為法律主體的學校和受教育者圍繞權利和義務而在日常展開的教育行為中的法律關系。它是根據教育法規(guī)而產生的以在教育活動中各方主體之間的教育權利和教育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包括國家教育管理法律關系、學校管理法律關系和平權型教育法律關系。因此在中國,一直傾向于認為高等院校是雙重法律關系的主體,既有行政權能又有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在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下,筆者傾向于采用雙重法律關系主體的觀點來解決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的沖突。
值得強調的是,隱私權是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之一,在高校管理中,隱私權的主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高校學生,隱私權的客體指的是高校學生的私人信息及空間等。從某種角度來說,高校管理權的存在是高校學生隱私權實現的有力保障,高校管理權的依法行使有利于保護高校學生的利益。但是,與其它法律所保護的權利一樣,高校學生的隱私權也是作為相對權利存在的,在行使的過程中要接受他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限制。高校學生隱私權在行使過程中不能違反法律。從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來看,高等學校與學生之間不僅僅是教育管理關系同時還是民事關系。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既不是簡單的行政法律關系,也不是單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是兩種關系并存,一種情況下表現出的是某一種法律關系特征,在另一種情況下又表現出另外一種法律關系的特征,因此說高校與學生間是雙重法律關系。正是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校學生對高校管理過程中侵犯隱私權的行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
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法律沖突產生的原因之一,也是高校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產生沖突的法理上的原因。從法理學的角度來看,公權力和私權利是不同的,其區(qū)別包括其產生及運作過程等諸多方面。從目前的高校管理權的運作機制來看,我國的法律并沒有對其進行相應的細化,也沒有哪一部法律對此進行具體的規(guī)定,因而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公權力的高校管理權在實踐操作中必然會導致與學生隱私權的沖突。另外,從學生隱私權的角度來看,高校學生個人權利的履行,也必然會在特定的情況下與高校管理權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沖突。更進一步說,具有擴大趨勢的高校管理權和固有擴張本性的學生隱私權之間必然會產生沖突。
其次,傳統(tǒng)的高校管理理念也是導致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之間產生法律沖突的原因。我國高等教育目前是作為公益事業(yè)存在的,在很長的時間里,高等學校作為教育體制的必備部分是作為權力機構存在的,在管理學生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權威性。高等學校通過學校的規(guī)定對學生享有命令及懲罰等諸多的權力。而與此同時作為被管理者的高校學生,在傳統(tǒng)的高校管理理念中所具有的是服從者的身份,也就是說在這種理念下學生必須接受高校的多方面管理。所以說,高等學校是作為我國教育權的實施者存在的,并因此取得了對高校學生進行管理的絕對地位。
最后,法治觀念的存在也加劇了高校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之間法律沖突的產生。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依法治國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包括高校學生在內的群體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對自身隱私權的關注力度也越來越強。與此相反的是高校管理者在實際中卻法律意識淡薄,受傳統(tǒng)的高校管理方式的影響,忽視了對高校學生隱私權的保護。換句話說,法治觀念的逐漸深入,導致了我國高校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法律沖突的進一步加深。
從目前的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的法律沖突表現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在宿舍管理層面上所出現的沖突目前主要表現在沒有經過公示或者學生同意而進入學生寢室進行檢查。目前,幾乎所有高校的宿舍管理者都保留一套學生宿舍的鑰匙,而且?guī)缀跏前凑展芾碚叩囊庠鸽S意進入學生宿舍,進行安全或衛(wèi)生檢查等。更有甚者,在沒有任何同宿舍同學在場的情況下,以檢查為名私開學生宿舍抽屜等,尋找并沒收校方管理者認為違規(guī)的物品,如電熱棒等,而且這樣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如2003年1月2日,廣東某學校在學生出操時,對宿舍突擊檢查,從學生的床上、關上但未上鎖的抽屜里、壁柜中搜出并沒收了刀具、打火機等“違規(guī)”物品。此舉引起了學生強烈不滿。也有的高校在學生宿舍管理中安裝攝像頭。對高校學生來說,宿舍是其私人場所,理應享有隱私權,但是值得強調的是高校在管理中也負有管理宿舍的權力,學校有義務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宿舍管理必須通過高校管理權的執(zhí)行來實現,如通過一些相應的規(guī)定或者制度。在這些制度的執(zhí)行過程中就可能導致對學生隱私權的侵犯,如前文提到的攝像頭,就可能使得高校學生的隱私處于不受控制的狀態(tài)。
高校作為學生的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學生的隱私權,同時高校也是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權利主體存在的,因而對學生也享有知情權。知情權又稱知悉權、了解權,是人們享有的最大限度地知悉、獲取各種信息的自由和權利。學校知情權是學校了解、知悉學生個人信息的權利。知情權的存在是高校管理權得以實現的保障之一。以知情權的形式存在侵犯學生隱私權的表現較多,如貧困生資助的公示制度;高等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高等學校學生檔案管理;高等學校在教學中評優(yōu)、評課制度中都存在著沖突。高校應該重視這些私人信息的維護和保密工作,若不合理地利用、泄露私人信息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如2008年7月的“西電卡門事件”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該校財務處在未經學生同意的情況下,利用學生身份證號等個人資料為11000余名學生集體辦理了“中國工商銀行牡丹運動圓夢學生卡”。萬余名學生對自己擁有該信用卡一無所知。事件曝光后,被網友稱為“西電卡門事件”。然而,這只是目前我國大學生隱私權被侵犯的一個縮影。由于缺乏專門法律的規(guī)范,大學生個人隱私被侵犯的情況不容忽視。
高校管理權中調查處分權是一項較重要的權利,它是指高等學校對涉及院校管理范圍內的事物進行調查、分析并根據結論做出處理結果的決定權。在高校實際管理中常見的此類法律沖突表現有:高校學生通過手機或者網絡群發(fā)消息,希望集中大家一起反對學校的某項規(guī)定或者制度。對于此類情況,高校在管理過程中必然要行使調查權,在調查的過程中需要高校管理者到學生中進行了解,明確事情的起因及來龍去脈。在調查的過程中必然涉及到高校學生的隱私權。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管理在學生沒有觸犯國家法律的前提下,強行或者通過強制的方式查看學生的個人手機信息,就構成了對學生隱私權的侵犯。在學校的管理中,還會遇到高校學生通過貼海報的方式來反對學校的規(guī)定或者某一特定行為。高校管理者通過合法的調查手段和方式找到做出該類行為的學生后,可以根據學校的調查結果做出處分決定。也就是說,我國的高等院校使調查處分權,只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與合法的方式下進行。
這類侵犯大學生隱私權行為在現實校園中主要表現在學校為達到穩(wěn)定校園秩序、教育其他學生的目的,派人(多為學生干部)刺探、調查學生的私人情況,常見的是調查學生的戀愛情況,并予以公布。派人刺探、調查學生的私人情況已屬違法,一旦公布,則更加重傷害大學生的利益。所以,這種情況屬于侵害大學生隱私權的嚴重情節(jié)。據報道,某職業(yè)院校開除一位懷孕的女大學生,引起全國公議。女大學生在假日旅游期間與男友在校外賓館過夜后被校醫(yī)檢查出來懷孕并報告了學校。校方責令女大學生作深刻檢討,交代性行為細節(jié),承認自己“道德敗壞”。學生和家長認為校方行為侵犯了個人隱私,拒絕接受校方的要求。學校遂以兩學生發(fā)生 “不正當的性行為”、“違反校規(guī)校紀”為由,勒令兩人退學。戀愛和性行為屬于個人隱私,不允許他人包括個人和國家擅自刺探。
綜上幾點,從目前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法律沖突的表現來看,并不僅僅是以上所列舉的幾種形式,還存在于高校管理的諸多方面,并有著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的法律沖突是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過程,因而在解決這兩者的沖突時所采取的解決策略也必然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本文提出了從思想層面、實踐層面及立法應用層面的解決策略,具體分述如下:
首先,高校管理要樹立正確的管理價值取向,倡導“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關注學生的權益,尊重學生的隱私,把學生當作平等主體對待,平等交流、雙向互動,塑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地為高校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于其自身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在高校管理中要以法治精神為指導,在高校管理過程中不斷地貫徹法治理念,不斷地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權利意識。
其次,高校管理者應在高校管理過程中不斷地融入法律意識,使高校管理的運作成為法律、管理及教育共同發(fā)揮作用的過程。從這個要求出發(fā),高校應以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制度為基礎,制定出利于學校管理的各項原則及管理制度,在高校管理過程中不斷以人性化為基礎,貫徹法律意識。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及運作過程中科學、合理合法地對待高校管理權與高校學生隱私權兩者所存在的沖突。盡可能地在維護高校學生自身權利的同時保障高校公權利的有效實施。換句話說,高校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必須以合法為前提,不能用非法手段或者方式侵犯高校學生的合法權利。
最后,從保護弱者的角度出發(fā),高校學生應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紀律觀念,學生應熟悉掌握高校在管理中所涉及到的各類管理規(guī)定,學生應按學校的規(guī)定做好自己應有的行為。對于學校的公權力侵犯自己合法權利時應采用恰當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正確地處理自身隱私權和學校管理權之間的沖突。
首先,對于高校管理者來說在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上要做到以現行法律為基礎,在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上要做到程序合法及內容合法。高等學校在其應有的權利范圍內制定各項制度及校規(guī)校紀,必須以我國教育管理相關的各類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要求為基礎進行制定。在堅持這個原則性的基礎上也要注重靈活性。高等學校對法律、法規(guī)沒有規(guī)定或者規(guī)定不明確的情況下,可通過采用社會公序良俗的原則進行學校規(guī)章制度等的制定。這樣可將高校的紀律制度與引導教育學生進行良好的融合。同時在高校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過程中,要強調公平、公正及公開的原則,確立合法規(guī)范的制度執(zhí)行程序,實現高校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的良好協(xié)調。
其次,為了更好地解決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兩者之間的法律沖突,應進一步完善學校管理權的監(jiān)督機制。具體的手段是不斷加強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高校管理權的監(jiān)督,進一步明確高校的職能,對高校的職能進行合理的分工。我國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通過建立溝通平臺的方式,有效的解決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所產生的沖突。具體的說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確立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之間法律沖突的校內及系統(tǒng)內的調節(jié)及解決機制。
首先,從立法的角度來看,要真正做到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之間的法律沖突就需要完善我國的教育法律制度,明確高校管理權的范圍,在確定高校管理權權利同時明確其應履行的義務。同時從程序上對高校管理權做到保護和監(jiān)督,使得高校管理權沿著合法、合理及人性化的發(fā)展方向不斷進步。同時在教育法律體系中進一步明確高校學生隱私權的范圍,對高校學生的權利與義務做出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同時對學生隱私權的保護及限制設置科學合理的法律程序,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之間的法律沖突。
其次,不斷完善法律沖突的救濟制度。從目前高校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所涉及的法律關系來看,包括民事法律關系和行政法律關系兩類,因而有必要從這兩個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制定高校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法律沖突的各種救濟制度??稍O置調解、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民事訴訟等諸多相關的法律救濟程序。通過不斷完善與此相關的救濟制度來實現依法治校。
[1]何艷.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的法律沖突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
[2]王秀哲.隱私權的憲法保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3]江業(yè)勝.我國法律有關大學生隱私權的規(guī)定及思考[J].法治與社會,2009,(4).
[4]趙晶.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的沖突與調整[J].文教資料,2009,(24).
[5]文瑋.關于大學生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探討[J].法制與經濟,2008,(9).
[6]任海.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的沖突及對策[J].理論學習,2007,(11).
[7]趙文凱.兩權間的PK賽:高校宿舍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J]. 經濟研究導刊,2008,(8).
[8]張旭東,任金成.高校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的沖突研究[J]. 南方論刊,2008,(6).
[9]勞凱聲.中國教育法制評論:第3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