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平
(南昌工程學院理學系 江西 南昌 330099)
1990年美國著名經濟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和倫敦商學院哈默爾在著名的《哈佛商業(yè)評論》上發(fā)表《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他們認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對企業(yè)擁有的資源、技能、知識的整合能力,是“組織中的累積性知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有機整合多種技術的知識”,并提出了核心競爭力具有三個基本特征:延展性、價值性、獨特性。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一經提出就獲得學界認同,隨后在多個領域獲得廣泛應用。核心競爭力理論也引起了我國眾多學者的關注,逐漸從企業(yè)引入高等教育領域,成為分析高校發(fā)展戰(zhàn)略的新思路。學者們的研究對象從一開始的研究型大學到地方高校,隨著高教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民辦高校的不斷壯大,成為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民辦高校逐漸引起學者們的關注。民辦高校如何通過借鑒大學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以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fā)展成為我國民辦高校舉辦者、管理者和相關研究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由于我國民辦高校起步比較晚,關于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理論的研究成果主要從2000年以后才出現。從關于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文獻及論著中發(fā)現,我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基本都是基于企業(yè)核心競爭力和大學核心競爭力概念,結合民辦高校自身的特點而提出來的。
關于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從研究內容上講,多為理論層面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內涵、特征、構成要素及培育提升途徑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對內涵喝培育提升路徑研究最多。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提了眾多觀點。從研究對象上講,主要有針對全國民辦高校整體、區(qū)域性民辦高校整體、個別民辦高校三類,其中以全國民辦高校整體為研究對象的居多,對民辦高校層次和類型并沒有細分。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內涵主要借鑒的是企業(yè)核心競爭力和大學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成果,但民辦高校與企業(yè)與公辦高校相比是不同性質的組織。是直接移植還是徹底創(chuàng)新更適合我國民辦高?!靶G椤钡拿褶k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內涵這一方面的課題尚無人涉及。
本文從研究內容著手,通過對目前存在的眾多的觀點做一歸納總結,希望今后對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與實踐提供有益的思考。
目前,關于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較多,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進行闡述,提出眾多的觀點,各有千秋。本文借鑒前人研究的成果,將學者們的觀點歸結為從宏觀角度、微觀角度或者某一具體方面的角度來思考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以期對今后的研究和實踐提供有益的思考。
2.1.1 從宏觀角度思考
(1)基本上與國內大學核心競爭力的 “技能觀”、“資源觀”、“知識觀”一脈相承,陳潔認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可以理解為“以提供優(yōu)質教育產品為最終目標,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技術為核心,通過對戰(zhàn)略決策、課程設置與講授、人力資源開發(fā)、組織管理等的整合,使學校獲得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的能力”,持類似觀點的還有華南師范大學的研究生崔波、遼寧大學的董學軍、應天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方大勝等。還有學者周國平、胡一波認為“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指一所民辦高校通過創(chuàng)新在競爭和發(fā)展過程中與其他高校相比較所具有的獨特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所效仿的整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從而有利于自身良好的持續(xù)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價值的能力”,持類似觀點的還有鄭州大學的唐云等。陜西師范大學的研究生何峻從知識角度的考察,認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應定義為識別和提供競爭優(yōu)勢的知識體系”,“本質在于以知識為基礎的大學能力諸要素實體性與過程性相統(tǒng)一的成長協調系統(tǒng)”。還有學者認為“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指民辦高校在靈活的辦學體制下,以實現高等教育的社會職能為核心,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社會優(yōu)質辦學資源的獲得能力?!背诸愃朴^點的還有寧波大紅鷹學院的周光宇。
(2)“民辦體制觀”,認為民辦體制本身便是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持這一觀點的研究者比較多,如義務工商學院的賈少華、廣州大學的曾小軍、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的羅道全等。研究者們從核心競爭力的特征、“價值鏈”理論、民營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的實踐、新制度經濟學等角度來分析得出民辦體制本身便是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結論。認為目前“為民辦高校所獨有、難以被公辦高校等競爭對手所模仿的東西還不多,學科建設、人力資源、科研實力等總體上落后于公辦高校”,“而唯有民辦體制,儀器靈活、高效的管理為公辦高校所望塵莫及?!薄皩W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
2.1.2 從微觀角度思考。一種觀點是學習力就是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認為“學校文化力、學習力、創(chuàng)新力三力有機結合構成了民辦高校競爭優(yōu)勢的能量源,而學習力是直接動力源和推進器”,“高校的競爭歸結到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的背后隱藏著學習力的競爭”。 “對于資本薄弱、生源較差、核心技術缺乏的民辦高校,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與普通公立高校比肩而立,就必須努力錘煉成學習型組織,增強學習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民辦高校的競爭力”。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社會公信力是中國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良好的社會公信力是民辦高等教育和民辦高校真正的、持久的核心競爭力,是能夠讓民辦高校實現現階段的生存和發(fā)展以及長久發(fā)展的唯一源泉。”
研究者對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特征看法比較一致,基本上都認為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具有多樣性、復雜性,認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主要具有獨特性、動態(tài)性、創(chuàng)新性、整合性、價值性這五種特征。周國平、胡一波認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具有特色性 、動態(tài)性、創(chuàng)新性、整合性、價值性;還有研究者認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公益性和營利性并存,本人認為這一點是價值性的一種體現,而獨特性的另一種提法稱為特色性;另有研究者認為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還具有競爭性、異質性、系統(tǒng)性、擴展性。
由于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所以觀點比較多,但基本基于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主要由資源和能力、知識構成這一觀點。構成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要素主要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崔波、方大勝等認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大學的人力資源、經營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知識體系,其中人力資源要素是決定高校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云南經濟管理職業(yè)學院的唐坤認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應有研發(fā)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能力、協調能力、領導能力這五種能力構成;羅華陶等認為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應由辦學政策(國家宏觀政策、地方政策)、辦學體制(內部管理體制、用人機制、分配機制)、辦學資源(人力資源、財力、物力資源)構成;鄭州大學的于克濤認為科研創(chuàng)新是形成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目前學者們在對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中,主要傾向于理論層面探討如何培育和提升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希望能對民辦高校的管理者提供有益思考和啟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培育和提升路徑主要從辦學理念、戰(zhàn)略決策、人力資源、經營管理四個方面去構筑。陳潔認為“只有當先進的教育理念真正成為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并結合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才能創(chuàng)造出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管理的技術”。戰(zhàn)略決策則有很多種:上層次戰(zhàn)略、差異化戰(zhàn)略、成本控制戰(zhàn)略、品牌經營戰(zhàn)略、戰(zhàn)略聯盟戰(zhàn)略、聚焦戰(zhàn)略、產品多元化戰(zhàn)略、特色戰(zhàn)略等,民辦高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戰(zhàn)略。人力資源是民辦高校最寶貴的資源,“要構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做好人力資源規(guī)劃,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集體學習”。在經營管理方面“構建效益之上經營機制、敏捷的市場反應機制、有效質量保障機制、優(yōu)質服務供給機制、持續(xù)創(chuàng)新機制”,實現多元化的籌資渠道,推進制度創(chuàng)新。
總的來說,我國關于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理論體系尚顯單薄,沿用企業(yè)核心競爭力和公辦大學核心競爭力理論較多,研究模式比較單一主要采用“內涵+特征+構成要素+培養(yǎng)途徑”,采用實證研究、案例分析的比較少。
[1]周國平,胡一波.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初探[J].民辦教育研究,2006,5.
[2]熊炳蘭.學習力與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培育芻議[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10.
[3]鄒長城.社會公信力:中國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J].船山學刊,2005,2.
[4]陳潔.民辦高校構筑核心競爭力的若干措施[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4,5.
[5]賈少華.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35.
[6]曾小軍,鄧云洲.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
[7]高偉云.基于核心競爭力的民辦高校品牌戰(zhàn)略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32.
[8]于克濤.論科研創(chuàng)新與民辦高校的未來發(fā)展[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0,1.
[9]羅道全.民辦體制是民辦高競爭力之所在[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