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榮
(博羅縣雷鵬電力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博羅 516100)
在較低壓配電網中,電壓質量是衡量電力系統(tǒng)電能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創(chuàng)一流的必備條件,它的好壞主要取決于電力系統(tǒng)無功補償分布是否合理。這不僅關系到電力系統(tǒng)向電力用戶提供電能質量的優(yōu)劣問題,而且還直接影響到電網的安全、經濟運行。若無功電源容量不足,系統(tǒng)運行電壓將難以保證,還會使電氣設備得不到充分利用,從而降低網絡的傳輸能力,并引起損耗增加。
一般地,供電企業(yè)大部分采取變電站內無功集中補償,主網功率因數較高,主網線損較低。而10 kV及以下配電網,其無功管理狀況卻并不樂觀。
配電網無功補償的主要方式有5種:變電站補償、配電線路補償、隨機補償、隨器補償、跟蹤補償。
針對電網的無功平衡,在變電站進行集中補償,補償裝置包括并聯電容器、同步調相機、靜止補償器等,主要目的是平衡電網的無功功率,改善電網的功率因數,提高系統(tǒng)終端變電所的母線電壓,補償變電站主變壓器和高壓輸電線路的無功損耗。這些補償裝置一般集中接在變電站10 kV母線上,因此具有管理容易、維護方便等優(yōu)點,缺點是這種補償方式對 10 kV配電網的降損不起作用。
即通過在線路桿塔上安裝電容器實現無功補償。線路補償點不宜過多;控制方式應從簡,一般不采用分組投切控制;補償容量也不宜過大,避免出現過補償現象;保護也要從簡,可采用熔斷器和避雷器作為過流和過壓保護。線路補償方式主要提供線路和公用變壓器需要的無功,該種方式具有投資小、回收快、便于管理和維護等優(yōu)點,適用于功率因數低、負荷重的長線路。缺點是存在適應能力差,重載情況下補償不足等問題。
隨機補償就是將低壓電容器組與電動機并接,通過控制、保護裝置與電動機同時投切的一種無功補償方式??h級配電網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無功功率消耗在電動機上,因此,搞好電動機的無功補償,使其無功就地平衡,既能減少配電線路的損耗,同時還可以提高電動機的出力。
隨器補償是指將低壓電容器通過低壓熔斷器接在配電變壓器二次側,以補償配電變壓器空載無功的補償方式。隨器補償的優(yōu)點是接線簡單,維護管理方便,能有效地補償配電變壓器空載無功,限制農網無功基荷,使該部分無功就地平衡,從而提高配電變壓器利用率,降低無功網損,提高用戶的功率因數,改善用戶的電壓質量,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是目前無功補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缺點是由于配電變壓器的數量多、安裝地點分散,因此補償工作的投資比較大,運行維護工作量大。
跟蹤補償是指以無功補償投切裝置作為控制保護裝置,將低壓電容器組補償在用戶配電變壓器低壓側的補償方式。這種補償方式,部分相當于隨器補償的作用,主要適用與100 kVA及以上的專用配電變壓器用戶。跟蹤補償的優(yōu)點是可較好地跟蹤無功負荷的變化,運行方式靈活,補償效果好,但是費用高,且自動投切裝置較隨機或隨器補償的控制保護裝置復雜,如有任一元件損壞,則可導致電容器不能投切。其主要適用于大容量、大負荷的配變。
10 kV無功補償裝置安裝技術要點是:①必須保證接入智能控制器的電壓、電流的相位正確,才能確保投退電容器指令正確。因為在安裝過程中易發(fā)生電流互感器反相、電壓電流錯位的情況,因此,裝置安裝完成,初次投入運行時,必須實測輸入智能控制器的電壓、電流的相序和相位。②電流互感器必須監(jiān)測配電變壓器的總電流,即電流互感器必須裝在并聯電容器之前的總路上,這樣智能控制器才能感知投退電容器后的電流相位變化。③保證分補電容器與應補的單相負荷相對應,即哪一相功率因數低則應投入對應相的分補電容器。
10 kV無功補償裝置測量點的接線,主要是補償裝置的電容器組和電流的引入點,特別是電流的引入點,在實際接線中往往被忽視。電容器組的引入點,指電容器組的總進線在被補償系統(tǒng)中的“T”接點;電流的引入點,指補償裝置用的電流互感器在被補償系統(tǒng)中的安裝點。正確的方法是:以負荷的供電電源為參考點,電流互感器的安裝點必須在電容器組的總進線“T”接點電源之間,即電流互感器測量的電流必須包含流過電容器組的電流,否則,在電容器分組投、切狀態(tài)中,無功補償裝置測量顯示的有功、無功功率和COSφ值都不會變化,造成無功補償裝置投、切效果無法判斷。這個問題若不引起重視,必然在安裝過程中造成隱患和返工。
首先,10 kV無功補償裝置應定期巡視維護,建議巡視周期為一個月。由于10 kV無功補償裝置大都裝于戶外,灰塵較重,巡視時應停用裝置,進行除塵。其次,要定期采集數據并進行運行分析,建議執(zhí)行周期為一季度或根據負荷變化調整。低壓無功補償裝置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能保存運行數據資料,生成各種報表。以下是對幾種主要報表的介紹:
該報表為低壓無功補償裝置最重要的報表,反映了裝置中電容器投切情況,充分體現了無功補償裝置改善無功電壓的效果,從表中可看出電容器投切時間、投切原因、是哪組電容器動作、動作前后對無功及電壓的影響。
該表反映了裝置安裝點本月內每天相電壓、相電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發(fā)生的時刻,可通過它了解該配電變壓器基本運行狀況,便于配電變壓器運行檔位調整、三相負荷分配等。
該表反映了每日整點時的三相電壓、電流、有功和無功功率、零序電流及該時段(1 h)內的有功電量,詳細反映了該配電變壓器每小時運行參數及負荷狀況。
該表反映了本月每日每小時的電能量,提供了極其詳細的用電量及變化情況,可與電能表電能量核對,對計量錯誤、竊、漏電情況提供排查的手段。再次,電氣設備經過長時間運行,故障的概率會逐漸提高,對于較頻繁動作的低壓無功補償裝置來說更是如此。裝置中的智能控制器、復合開關、補償電容器都可能發(fā)生故障,這些故障通過巡視和報表分析是可以發(fā)現的。出現故障后應及時處理,保證裝置良好運行。
在配電網的運行中,功率因數越高,電網中的視在功率用來供給用戶的有功功率越大,線路的無功功率損耗越小,電網的輸電損耗便越小。適當利用10 kV無功補償裝置提高配電網及用戶的功率因數,不但可以充分提高供電設備效率,減少線路損失,改善電壓質量,而且可以提高用戶用電設備的工作效率,并為用戶節(jié)約電能。
例如,某條10 kV供電線路,有功負荷為3000 kW,線路長4.5 km,導線型號為LGJ-95(電阻率取0.33 Ω/km)。在沒有加裝無功補償裝置時的功率因數為0.8??梢杂嬎愠觯壕€路電流為216.5 A,線路電阻消耗功率為185 kW,線損率為5.83%,線路壓降為0.495 kV,即母線出線電壓需為10.495 kV才能保證負荷端電壓為10 kV。
在加裝無功補償裝置設備將功率因數提高到0.95后,可以計算出:線路電流為182.3 A,線路電阻消耗功率131 kW,線損率為4.20 %,線路壓降為0.417 kV。由此10 kV線路可以看出,負荷功率因數由0.8提高至0.95,其線損率可降低1.63%。對于一個年售電量10億kW/h的縣級供電企業(yè)而言,1.6%的線損率,按均價0.5元/kW·h計算,就是800萬元的經濟效益。因此,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總之,無功補償對電網安全、優(yōu)質、經濟運行具有重要作用,無功補償無論是電力部門,還是用戶都是共同關注的問題。合理選擇無功補償方案,能有效提高系統(tǒng)的電壓穩(wěn)定性,保證電網的電壓質量,提高發(fā)輸電設備的利用率,降低有功網損和減少發(fā)電費用。我國10 kV配電網的規(guī)模較大,因此,10 kV配電網無功補償對降損節(jié)能、改善電壓質量意義重大。
1 郭國方.無功補償裝置在城市配網中的運用[J].科技咨詢導報,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