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亮
莫把“廉”字當兒戲
■王會亮
最近,《揚子晚報》有一篇文章,報道了海門市原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思飛受賄24萬元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年半的案件,并稱王思飛不僅無故缺席廉政會議,還借機去和老板賭錢。
自古以來,廉政不分家。廉潔不僅是我黨執(zhí)政的前提,也是我們黨員領導干部從政的保證。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視廉政會議為講廉、學廉、促廉、保廉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試想,連廉政會議都能無故缺席的領導干部,其廉潔從政又何以體現(xiàn)?一個見縫插針、利用開廉政會議的時間“還去和老板賭錢”的領導干部,又如何能常修從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窺一斑而見全豹,看其行而知其心。雖然,王思飛只是無故缺席了一次廉政會議,但這一行為恰恰暴露了王思飛對廉政工作的不夠重視。不難看出,正是他這種對“廉”的漠視和輕視,催化了貪腐心理,葬送了美好前程。
俗話說,為人之本在于心,為政之道在于廉。心里養(yǎng)廉,方能行廉。心理上的麻木,無疑會導致行為上的放任。我們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工作,才能從行為上拒腐防變;若把廉潔放心外,視廉政為兒戲,平時不注重學廉,放棄世界觀的改造,必然會導致政治信仰淡漠、思想道德滑坡,最終成為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的俘虜,直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如此“三心二意”的黨員領導干部,無論如何談論“廉潔”都是不著邊際的空談,充其量不過是粉飾仕途、掩耳盜鈴的一句措辭而已。
廉政意識打折扣,遲早都得犯錯誤。王思飛的錯,就在于“廉”字在心中失重,使從政脫離了廉潔的保證,不腐敗豈不反常?“缺席廉政會議赴賭局”就是一個很好的“暗喻”,暗示了王思飛的最終結(jié)局。
玩火者必自焚,玩廉者被自毀。王思飛受賄獲刑,咎由自取,罪有應得;但究竟與“缺席廉政會議”有多少關聯(lián)?我想,唯有他的心里才有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