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沉靜中的悄然生長
        ——2010年中國詩歌觀察

        2011-08-15 00:42:44羅振亞邵波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434023
        名作欣賞 2011年3期
        關(guān)鍵詞:詩刊詩人詩歌

        ⊙羅振亞邵波[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434023]

        沉靜中的悄然生長
        ——2010年中國詩歌觀察

        ⊙羅振亞邵波[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434023]

        2010年的中國詩歌,整體呈現(xiàn)著穩(wěn)定、成熟、多元的發(fā)展態(tài)勢,詩人從世俗現(xiàn)實的“此在”關(guān)懷、懷舊傳統(tǒng)的心理感知和現(xiàn)代文明導致的生態(tài)危機等多角度切入詩歌創(chuàng)作,沉潛、平和地雕琢自身的詩藝理想,同時年輕的90后詩人亦浮出水面,與老詩人一同搭建起詩壇相對繁榮、活躍的生態(tài)空間,為詩歌的未來注入了希望。

        凡俗生活懷舊自然90后詩人

        2010年作為文學又一個“十年”的臨界點,其在詩壇的象征意味不言而喻。詩界內(nèi)外似乎都對這一總結(jié)性、坐標性的時刻滿懷期冀,躍躍欲試地希望在今年搞些大的“動作”,借此將逐漸回暖的詩歌跡象夯實為持續(xù)升溫的過程,營造詩壇下一個繁榮的場面。然而,時代環(huán)境賦予詩歌的冷與熱,消費社會刺激下的迎合與疏離,讓這些年歷經(jīng)外力洗禮的詩人們并未迷信時間的神話,而是更多地以寵辱不驚的沉潛姿態(tài)寫作,平和地雕琢自身的詩藝理想,理性地尋找著詩歌與靈魂、詩歌與現(xiàn)實、詩歌與讀者溝通的維度。

        一、真水無香的生活流

        2010年的詩壇,人間煙火的氣息仍在彌散。詩人們置身于形而下的細碎紋理中,掃描久已迷失的詩意,在凡人凡事之間尋找與自己性靈的契合點,表現(xiàn)著現(xiàn)實對人性的磨損與銷蝕以及平民世界的悲歡離合。其實,正如每天觸及的日常生活一樣,詩歌也滿載著濃郁的世俗場景,仿佛其中發(fā)生的故事都和我們息息相關(guān)。劉波的《一個歷史學者的悲哀》可視為一部分當代知識分子“此在”生活的寫真,“從傍晚開始/他就坐在燈下回憶/與所有的死人共享秘密……下一頓晚飯還沒有著落/妻子的離去/也已經(jīng)成為歷史/但這不是歷史學者的研究范圍/一生研究大人物的吃喝拉撒/唯有自己的身世/卻永遠成了不解之謎”(《星星》第1期),這個“歷史學者”是諸多知識分子的縮影,他們的命運距離榮耀很遠,物質(zhì)條件簡樸到了有些寒酸的地步,但他們對自己的“事業(yè)”卻矢志不移,心無旁騖,對之我們不知是應(yīng)該敬慕,還是應(yīng)該同情。江非的《夜行卡車》(《上海文學》第9期)則詳盡地描繪了老百姓奔波漂泊的酸楚與無奈:旅途上偶然邂逅的幾個陌生人,在寒冷的夜晚相互偎依著身體上稀薄的熱氣,蜷縮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故事,相似的命運、坎坷的經(jīng)歷拉近了顛簸的心靈,讓他們暫時忘記了生存的隱憂和情感的失落,疲憊地睡過一個又一個村莊的燈火。平庸的日子耗盡了蕓蕓眾生往昔的激情,詩人也不例外,他們告別了前幾年經(jīng)常關(guān)注的社會事件、重大題材,轉(zhuǎn)而從個人化的敘述視角出發(fā),刻寫普通人的壓力與不幸,在平俗現(xiàn)實的土壤中折射出知識分子的人文和道義關(guān)懷。像王小妮的《致屋子里的陽光》:“準時侵入我的地盤/半邊桌子正接受它的照耀。/快樂學的發(fā)明者,這終身教授又進來了。/又發(fā)放溫黃的安慰劑/這是太陽到訪的唯一目的。/緊跟其后的,正是/這一年里成熟的花朵果子棉桃和糧食……可是,誰在后面的后面/無數(shù)流汗的咳嗽的氣喘的皮膚黑裂的/不要以為我沒看見?!保ā对娍ど习朐驴返?9期)略帶調(diào)侃色彩的語言逼視著無數(shù)被“陽光”遮蓋的悲苦生命,透過市場經(jīng)濟光鮮的表象,詩人洞察出底層人民痛苦和貧困的緣由,知識分子的道德?lián)攺浬⑷肫辗旱纳鐣后w,生產(chǎn)—消費過程行為與結(jié)果之間隱藏的距離轉(zhuǎn)化為詩人審視悲憫的文字。又如許強的《十平方米,十戶人家》(《揚子江詩刊》第2期),也敘寫出卑微的小人物面臨的生存考驗,打工者承載著社會現(xiàn)實“賜予”的“透明的淚水”,蝸居甚至群居的惡劣條件,擠壓著只有十平方米的天空,“把自己折疊,折疊,再折疊”,直到折空所有的希冀與夢想。作者從真實的體驗出發(fā),切實地描摹出為生計忙碌的普通人“內(nèi)宇宙”的隱秘,貼近“地表”的寫作姿態(tài)并未阻礙詩人精神的攀升高度,相反卻尋得了詩歌“及物”的技術(shù)生長點,暗合了現(xiàn)代人的心理特質(zhì)和情思邏輯,所以極容易引起讀者廣泛的認同與共鳴。

        當凡俗、庸常的生活流注入詩人的體內(nèi),睿智的他們并未因此遁入寫作的窮途,而是利用俯拾皆是的原生態(tài)景觀,在平凡的事物、景象和情境中嫁接靈動的詩性與詩情,耐心錘煉切入蕪雜現(xiàn)實的寫作手藝,讓每一個熟悉的畫面都綴滿詩歌的頁角,或者說,詩人們不斷尋找更切近日常詩意的表達方式,雖然仍走傳統(tǒng)詩歌的感性化路線,但卻不像一般詩歌那樣去眷顧象征、隱喻等高難的技巧,而是極力挖掘和釋放細節(jié)、過程等敘述性文學因素的能量,把敘述作為改變詩和世界關(guān)系的基本手段。的確,作者要想準確命中轉(zhuǎn)瞬即逝的詩意現(xiàn)場,開采更為復雜的事實、經(jīng)驗和情感,不但應(yīng)該擁有發(fā)現(xiàn)詩想的眼睛和激越的靈感,還要結(jié)合多元的技藝手法,通過平滑流動的語言、誠摯細膩的敘述再現(xiàn)普通個體的聲音和繁復事項的細枝末節(jié),以一顆平常心淘洗、提煉出人情、人性的光芒?!皬挠洃浿心赣H為我偷來了柚子/在鄰村的山坡上,她用砍柴的刀/切割著柚子金黃色的皮/辛辣的汁液,濺在了母親的臉頰上的汗珠里/濺落在我的眼眶/我的眼淚與母親的汗水一同消失在焦黃的泥土中……母親坐在我們中間,手中握著刀子/她心滿意足地看著我們,并把笑容噙在了眼眶”(泉子《柚子》,《詩刊·下半月刊》第18期);“車開了,那漢子,被褥置于胯下/用力扒開身旁擠著的人/將頭伸出窗外……透過積滿灰塵的窗玻璃/隱約看見,路邊一個老女人站著/像一株孤單的老玉米/卻又模糊莫辨”(江一郎《一輛開往縣城的班車》,《揚子江詩刊》第4期)。隨著歲月的磨礪,詩人逐漸以緩平的心境燭照日益淡去的親情,生活中不易覺察的細微動作和感人情境生動、清晰地返歸詩歌文本:母親切割柚子的過程、汗珠滴濺的軌跡、兒子擠到車窗后的遙望、老女人孤單的身影……種種事態(tài)性的行為茸質(zhì)感的畫面修葺著記憶的碎片和別離的愁緒,刻印下母子間微妙摯深的純樸感情。正是這些敘事因子的點落漸趨組合成詩人整體的情緒律動和寫作節(jié)奏,使浮動的感性情緒有了粘著的載體,從而切面式地釋放、支撐生活的隱匿細節(jié),喚醒讀者塵封的親情體認。在這方面馬永波的《幸福的蒸汽——給大姐》(《詩林》第3期)更為典型,對親人的掛念演化成簡潔緊湊的變焦鏡頭,大姐慈母般的關(guān)懷、團聚的溫暖等鮮活的場景特寫都定格于爬滿玻璃的蒸汽中,詩人敘述的筆力穿透或模糊或駁雜的小城往事,傳遞出悠遠、智慧的詩歌之光。

        二、詩歌的懷舊夢

        當人們不無欣喜地邁入新世紀的大門后,意外發(fā)現(xiàn)市場經(jīng)濟在重塑生產(chǎn)方式和社會關(guān)系的同時,也在悄無聲息地奪去我們曾經(jīng)熟悉的事物,消費文化無孔不入的商業(yè)活動、娛樂消遣、拜物主義導致傳統(tǒng)價值觀念分崩離析,大眾的存在模式、倫理形態(tài)和情感體驗也隨之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可以說,現(xiàn)代性的強勢擴張橫掃人們本已焦慮的內(nèi)心世界,宿命般地吞噬詩意的存在。正是這種現(xiàn)代社會的“瘋癲與文明”培植了懷舊的文化語境,存心懷舊(羅蘭·羅伯森語)幾乎成為社會行為的驅(qū)動力量,人們紛紛向后轉(zhuǎn),通過與過去對話的方式返歸逝去的精神家園,在故土鄉(xiāng)愁、從前的事物和傳統(tǒng)文化中尋求靈魂的棲居。

        懷鄉(xiāng)是懷舊情結(jié)的重要向度,“社會學意義上的無家可歸,是現(xiàn)代化的一種心理后果,而且本身便是促使一個人產(chǎn)生‘對自己在社會中和最終在宇宙中曾有過的某種在家狀態(tài)的……懷舊’的發(fā)生器”①。在懷舊中滋生的鄉(xiāng)愁則是游子難以消弭的傷心源泉,常常誘發(fā)對故土的無限渴望。尤克利的《村莊》(《詩潮》第7期)和柳蘇的《那是一只來自故鄉(xiāng)的鳥啊》(《詩潮》第11期),就釀造了故鄉(xiāng)熟悉的味道、聲音和景色,歲月中無意識喪失的對過去的感覺悄悄回歸,讓流浪的人魂牽夢繞、銘記于心。但是,鄉(xiāng)愁這支想象性的安慰劑無法引領(lǐng)人們重入伊甸園之門,脆弱的懷舊情絲在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也經(jīng)常無處依傍,“現(xiàn)在起,我用指尖丈量故鄉(xiāng)/在幾厘米的版圖上,用力摳出綠地和房舍……地理總是殘缺的,喝早茶的人/要撥開云霧,要取下變形的臉和鏡框/但今日,它們?nèi)祭狭恕呐掠锰厥獾谋壤?,刻上標?我也無法摸清,回家會有幾種方向”(俞昌雄:《地圖上的故鄉(xiāng)》,《詩潮》第8期)。地圖上咫尺距離散滿模糊的淚水,回家的方向只剩下回憶里老去的惆悵,作者依稀可辨的僅僅是坐標性的原點,圍繞它演繹著破碎的鄉(xiāng)村挽歌。此時,詩人已經(jīng)清醒地意識到今天的鄉(xiāng)土已在城市擴張、工業(yè)發(fā)展、交通網(wǎng)絡(luò)的碾壓下,失去了原有的存在根性,蟬蛻成一片哀痛的存在場域。正如南書堂的《村子》(《詩潮》第9期)和馬新潮的《今夜的村莊里》(《詩刊·上半月刊》第7期)所描繪的圖景一般,商業(yè)的強勢入侵、資源的無度采掘、廉價勞動力的輸出使村莊密布憂傷、凋敝的底色,作者述說著農(nóng)耕文化風燭殘年的呻吟與不幸,雖有同情和哀傷,但更多還是深深的思考與尖銳的批判,“農(nóng)耕文明的逝去并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能成為現(xiàn)實,它是一點一點被工業(yè)文明吞噬的,也是一點一點為農(nóng)民被迫拋棄的”②?,F(xiàn)代工業(yè)壓榨著農(nóng)民貧瘠的土地和孱弱的精神空間,灰暗的天空、荒蕪的大地和失去青年的宅院噩夢般地籠罩著蒼涼的鄉(xiāng)村,詩人深陷絕望的雙眼看到的是農(nóng)村殘敗的境況和日益積聚、暴露的問題,他們孤凄地游走于遺失的田園和困頓的現(xiàn)狀之間,不停地叩問時代的良知。

        懷舊拉近了時間的距離,讓今天與昨天重疊、交織、映現(xiàn)在一起,瞬間的聚合鋪展為回味良久的記憶圖片,成為重返過去的觸發(fā)點。諸如童年紀事、成長歷程、情愛往事等都轉(zhuǎn)化為懷舊主體的現(xiàn)時感受,讓回溯的時間彌補心中的缺憾。如談雅麗的《麗江舊事》,“那時我年輕,相信愛情和遠方/在小街,我感到風吹動玉龍雪山/巨云從山頂滾過,在我心里投下陰影/街道越來越窄,青石板留下時光磨碎的/光亮,溪水也越來越薄/——我離開人群已經(jīng)很遠很遠”(《詩林·雙月刊》第4期)。年輕時懵懂、清純的感情透過時光的棱角投射到文字中,鐫刻下浪漫、斑斕的詩意輪廓,回憶的魅力讓作者打量過去的每一個細節(jié),口語化呈現(xiàn)“舊事”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中仿佛那年的故事就發(fā)生在不遠的昨日,恰如溪水般平淡、恬靜、安閑,讓人充滿溫馨的期待。時間烙印的標記是懷舊的原點,它延伸向個體的私密歷史,同樣,這也是尋覓自身蹤跡的契機和重新定位現(xiàn)時自我的有效途徑。因此詩人常常采用編年體或紀傳體的形式,反思個體、家族、社會的歷史命運,綿延懷舊的心理情感,給人以新的啟示。如霍俊明的組詩《一個人的編年史》(《詩歌月刊》第9期)就以個人的視閾介入那段被湮沒的歷史,將經(jīng)過時間積淀的情愫注射到復雜的懷舊文化體系之中,借助極具時代特色的事件、物象和名詞,不動聲色地講述其中隱含的過去和現(xiàn)在,并將人物的歷史戲劇性地融入地方史甚至整個社會的變遷史,增強了詩歌對厚重生活的穿透力度。

        任何社會價值標準的形成都根植于過去穩(wěn)定、持久的文化傳統(tǒng),正如安東尼·吉登斯所說:“傳統(tǒng)是必需的,而且總是應(yīng)該堅持,因為它們給予生活連續(xù)性并形成生活。”③然而在嘈雜、污濁的后工業(yè)時代,詩人僅能憑借打撈傳統(tǒng)文化的因子和失落文明的碎片,延續(xù)被割裂的傳統(tǒng)之根,以求在懷舊中尋找安寧的棲息之所。譬如許仲的《烏衣巷》(《詩刊·下半月刊》第8期),作者化用唐代劉禹錫的著名詩句,重新裝點南京秦淮河岸的烏衣巷,并與古代的文人墨客跨時空地徜徉于巷內(nèi)魏晉遺風之中,交流每一扇門倒映的傳奇和故事,感慨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詩人將傳統(tǒng)士人的文化心態(tài)和審美取向融入詩歌的肌理,通過交流與對話尋找自我身份的歸屬感。像韓簌簌的組詩《趟過宋詞的蘇軾》(《詩刊·下半月刊》第16期)就以蘇軾曲折、艱辛的人生歷程生發(fā)出事事難料、歷史弄人的無限感喟,作者努力開啟歷史的“重門深鎖”,默默地憑吊古代詩人的悲劇命運,為其理想性的憂患意識和永無休止的生命探索涂抹下傷感而厚重的一筆,“明明是鄉(xiāng)關(guān)漸遠聲漸歇/你卻要在這浩大的鏡面上,拋光出一片/柳蔭蘇堤/明明是強弩之末危樓立/你卻要用瘦削的肩膀,支撐起大宋/缺鈣的骨骼”,時隔千年的遙遠的應(yīng)和打破了彼此之間的時空界限,使作者從先賢豪放、灑脫的性格中,獲得了精神的滋養(yǎng)和慰藉,同時,廣博、深邃的傳統(tǒng)文化也過濾掉浮躁的物質(zhì)欲求,還身心于安寧。

        三、生態(tài)意識與詩歌現(xiàn)場

        如今,全球化階段的競爭與共享促使人的欲望無止境地蔓延,以致毫無保留地將自然分裂、分解、分化為無數(shù)可供使用的基本單元,任意透支、揮霍著自己的未來。而當人口爆炸、環(huán)境污染、能源匱乏、交通擁堵、暴力犯罪等問題日益突出,人們才放棄對社會文明最后的烏托邦想象,此刻我們已被現(xiàn)代性的“幽靈”抽干血性,逐漸異化為“單向度的人”。在這樣的背影下,深具憂患意識的詩人紛紛對環(huán)境危機和精神危機做出回應(yīng),思考如何化解現(xiàn)代性的伴生問題,如何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如何重返純?nèi)弧幹k、輕靈的初始之地等諸種問題。

        面對現(xiàn)代性的含義,艾愷曾說:“我的定義建立在兩個關(guān)鍵性的概念上:‘擅理智’和‘役自然’(即對環(huán)境的控制)”④,其精辟的概括不但診斷出社會高度工具理性化的致命弱點,同時也尖銳地譴責人類對自然野蠻的占有態(tài)度,生態(tài)災(zāi)難正是這種科技理性支配自然的終極后果。更為甚者,現(xiàn)代性推動的全球化使區(qū)域資源被全國乃至全世界共同消費,氣候變暖、雨林消失、物種滅絕亦成為整體性的連鎖事件,嚴重威脅我們的生存和發(fā)展?!斑@些灰暗的街樹偉大的塑像和我一樣/呼吸著污染的空氣/這些年邁的老人咳嗽的麻雀

        和我一樣/為一片純凈的藍天祈望上蒼/看吧活過夜晚的鴿子又飛進了新的/有害的一日”(娜夜:《這些……》,《詩歌月刊》第9期);“骯臟的早晨樹葉是灰的/鳥是灰的/街道、云層、孩子們是灰的/我是灰的/裙子是灰的/手提包是灰的,嘴唇/是灰的……沙塵暴襲擊了這個城市/又在預謀下一個”(余小蠻:《沙塵暴》,《詩林·雙月刊》第4期),兩首詩的色彩基調(diào)都是灰色的:一輪又一輪密布的黃沙遮掩住生機勃勃的清晨,純凈的藍天只能成為遙不可及的想象,人們呼吸著重工業(yè)的氣息,早早地住進了醫(yī)院,在沒有陽光的日子離開人世,最后一次拉動GDP飆漲。詩人以犀利的筆鋒刺穿灰暗的天空,聚焦環(huán)境污染帶給地球的生態(tài)災(zāi)難,為人類的恣意妄為敲響警鐘。此外,為滿足城市人光鮮富足和過度奢華的消費理念,城郊和農(nóng)村也儼然成為原料加工廠和垃圾輸出地,大地被勾連城鄉(xiāng)的高速公路無情地肆意篡改、切割,脆弱的生態(tài)鏈條遭到嚴重破壞。方向的《農(nóng)業(yè)的黃昏》(《詩選刊》第8期)、井秋峰的《兩滴墨》(《詩潮》第5期)和柯健君的《沿海地帶》(《詩刊·下半月刊》第20期),都充斥著諸如廢舊塑料、污水、煙塵、鐵屑、碎玻璃、腐銹、轟鳴等工業(yè)性詞匯,人們?yōu)榱藵M足一己私欲,急功近利地破壞自然生態(tài),這種肆無忌憚的侵占與征服,終究會使人的活動范圍不斷萎縮,人性日趨單薄,人心也將在大自然的衰敗中漸漸枯竭。

        其實,現(xiàn)代性負面因素導致的生態(tài)失衡已經(jīng)不再是簡單的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危機,更表現(xiàn)為人的價值信仰、道德體系的崩潰與瓦解,人們創(chuàng)造的科學技術(shù)正在戕害著人類自身,它夢魘般地驅(qū)使“孤獨的人群”走向深淵。如余小蠻的《橫穿公路》(《詩林·雙月刊》第4期)和徐南鵬的《窗外正對著一條馬路》(《詩歌月刊》第8期):城市遍布汽車的公路阻隔了人們前進的步伐,在車流間穿行、在斑馬線上等待成為恒固的日常情節(jié),人們麻木地走在被公路纏繞的都市,觀賞窗外水泥和鋼鐵混鑄的冷漠風景,腦海早已失去了季節(jié)的概念,淪為陌生的看客。鄭小瓊的《從生活》則突入工業(yè)文明的縱深處,舔舐滴血的傷口:“從生活。折疊的鐵片突然張開玻璃和金屬的面孔/傾注著整個下午的寂靜。落在機臺的寂寞/磨損的光線中我聽見體內(nèi)的鐘敲響/當當,當,它走著……時間的背面……在衰老,消瘦。生活……它淡藍色的舌頭/舔著。重復著的日子——我自己的舌頭/舔著生活。生銹的鐵片在霧氣中望著/順著機臺上黯淡的燈它迷蒙的面孔……閃動”(《山西文學》第6期),鋼鐵鋪展的工廠沒有半點綿軟的角落,一個個衰老、消瘦的面孔被隔絕在機臺的尺寸之間,機械而繁重地重復每天的工作,蠻橫的工業(yè)法則篡弒打工者微卑的生命,毫無憐憫可言。鄭小瓊對現(xiàn)代工業(yè)的抵觸,對科技革命的擔憂,對人喪失主體性的痛心,都尖銳地指向現(xiàn)代性鬼魅的癥候,“世界不再是溫暖的、有機的‘家園’……不再是愛和冥思的對象”⑤。

        當詩人從現(xiàn)代化催生的幽幻中抽離出來,他們警覺地意識到人類無知的行為正把地球推向萬劫不復之地,心靈的干涸和思想的焦灼將會愈演愈烈。因此他們把目光投向前現(xiàn)代的自然之物,重拾朦朧世界的靈秘之光,傳達萬物本身的信息和吁求,追尋天人合一的恒定規(guī)律,“一個白晝的最后,落日/把我引向知悟,由此揭開黃昏絢爛的篇章。/豪豬在山徑中蹣跚,它的尖刺染得血紅。/而松鼠在樹枝上跳動,像從火圈中掉落的/一個小火球……萬物又在一根鏈條上熔消,世界喑啞/游離于時間的沉落,我仍然相信/靈魂可以永生。”(津渡:《落日》,《詩刊·上半月刊》第13期)詩人展現(xiàn)出自然美幻、神秘的原始面貌,揭開大地之上、林叢之中匿藏的靈性空間,宣諭包羅萬象的大自然獨立的主體地位,把權(quán)力交予大地,彌合人與自然之間的裂隙,從而喚起我們尊重、敬畏自然的原初情懷,“作詩并不飛越和超出大地,以便離棄大地、懸浮于大地之上。毋寧說,作詩首先把人帶向大地,使人歸屬于大地,從而使人進入棲居之中?!雹尴衽讼磯m的《自然是如此的具體》(《詩潮》第11期)、葦子的《雨季詩章》(《十月》第4期)、黃禮孩的《昨夜夢見故鄉(xiāng)的繁星》(《上海文學》第6期)和朱零的《微山湖記》(《詩歌月刊》第5期)等詩歌,紛紛從細小、平常的自然景物中探查人與自然相通的秘密甬道,真誠地諦聽大自然的本真言說,每片葉子的紋路、每滴雨水的聲響、每顆星星的閃動都輕輕地飄落在逶迤的音節(jié)之間,縈懷不去,可謂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詩人摒除孤立于自然的“獨語者”趨向,重返與生態(tài)圈和諧相融的環(huán)境之中,讓每天的朝花夕月熏陶出一顆玲瓏剔透的心。

        四、90后詩人的準備與提升

        新世紀以降,當代詩歌代際更迭的速度和頻率都異常驚人,當大家還在述說、闡釋70后、80后的詩歌印象時,90后詩人已經(jīng)不知不覺間浮出水面,大有崛起之勢。隨著“2009年度90后十大新銳詩人排行榜”的出爐和“90后詩歌群落”的組建,90后詩人正利用網(wǎng)絡(luò)的便利快速集結(jié),并向詩壇發(fā)起集團沖鋒,以青春的活力和朝氣推開了繆斯之門。與70后、80后的童年、少年體驗相比,在網(wǎng)絡(luò)文化、大眾傳媒、信息爆炸的時代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90后,行為更加獨立、思想更加開闊、意識更加前衛(wèi)。然而,出乎批評家的意料之外,這群青、少年的寫作者并不想通過革命或反叛等行為手段標新立異,因為他們對詩歌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真實、隨意、平靜、自然……那么就讓我們跟隨散落于2010年詩歌刊物上的文本,走進90后詩人的別樣天地。

        還處在十六七歲花季的90后詩人,即使過早成熟也不想放棄青春之筆,去嘗試“深度寫作”,所以閱讀他們的詩歌,直接給人的感動是童話般的夢幻、唯美的自然和飛升的想象力。換言之,90后詩人并不壓抑、減損稚趣的“小情小調(diào)”,而是將純真的夢想寄托于空靈的詩歌創(chuàng)作,“冬天,用貓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披上了一件/毛茸茸的外套/冰冷的無家可歸的/黑夜瑟瑟發(fā)抖/鉆進燈火的懷抱/冬天,用貓的眼睛看世界/世界變得多么乖巧/每個人都把尾巴放出來/在太陽的游樂場里滑雪蹦高/雪花送給大家一個寒冷的玩笑”(慈琪:《冬天,用貓的眼睛看世界》,《詩刊·下半月刊》第10期),詩人沒有被現(xiàn)實玷污的眼眸看到一個純美、潔凈的童話王國,童真童趣歡快地奏鳴青春的和弦,輕盈、精妙、富有夢幻色彩的筆觸,描摹出童年和自然新鮮的原初之態(tài),天真爛漫的孩子氣給讀者帶來如飲清泉的美妙感受。又如張牧笛的《你聽見蝴蝶的歌唱了嗎?》(《詩刊·下半月刊》第10期)和朱雀的《生命》(《詩選刊》第3期),將真切、生動的直覺感觀放在首位,以或優(yōu)美或戲謔的語言,將平時常見的蝴蝶和蚊子寫得生趣盎然,毫無先驗抒情范式的束縛,率真、自由的思緒,飛騰、跳躍的想象,使他們的詩歌直抵物我相通相融的詩境。另外,像李唐的《迎接冬天》(《詩刊·下半月刊》第10期)和高璨的《流水桃花》《花、鳥、山路》(《詩刊·下半月刊》第10期)等詩作,詩人更是以獨思妙想捕捉自然天籟的美好回聲,簡約樸質(zhì)的白描、自然唯美的圖畫、清新雋永的文字,都純?nèi)话l(fā)自詩人心靈的張翕與律動,單純的思想亦使詩緒順自而下,逸出山水鳥蟲的拘囿,打通生命的限閾和青春的密道。

        在少年與青年之間過渡的90后詩人,對自己、對世界充滿懵懂的感知和探試的好奇,情思纖細的變化、憂郁孤獨的少年愁、人生道路的困惑與迷惘,都點滴嵌入他們飄渺的文字,“設(shè)想我的初戀在一張宣紙上/窗外的風漫卷著紙張/我落筆在一片有風的空曠里/一滴墨洇開/我的戀人穿一襲黑衣裊裊而來/他的神/在我無形的把握中”(原筱菲:《水墨初戀》,《詩刊·下半月刊》第10期),具有濃厚繪畫功底的原筱菲對詩歌的色彩極為敏感,其詩作常常富有畫面的質(zhì)感和氛圍,《水墨初戀》將少女對初戀的設(shè)想渲染得朦朧迷離、似真似幻,人物內(nèi)心的悸動、夢寐中的遙想,都變幻為宣紙的水墨情調(diào),愛意款款;蘇笑嫣的《日子漸暖了》(《詩刊·下半月刊》第10期)也含情脈脈地述說一個女孩浪漫的愛情插曲,溫馨、動人。藍冰丫頭的《去流浪》(《詩林》第2期),則在秋風瑟瑟中想象流浪的生涯,沒有家、沒有熟人的遠方,褪去糾結(jié)的往事,讓心慢慢寧靜、踏實下來。作者在想象中暗自品味身體內(nèi)成長的嘖嘖之聲,隱隱地溢出無形的壓抑與孤獨——他們渴望在紛亂的塵世能“與人細細交談”,能“對生活放心/愛上許多人”。孩子長大后總會為求學、為生存離家遷徙,這也許是人生的必修課,1990年、1991年出生的詩人已經(jīng)跨入大學的校門,環(huán)境的變遷、陌生的城市,為他們平添了第一抹鄉(xiāng)思,陳思楷的《好快》就描繪出異鄉(xiāng)少年對故土的迷戀,“我等太久了:故鄉(xiāng)的云腳如一/漫天都是雪白的蝸牛。/我承受不了明顯的對差:我的審美觀/陳舊,固執(zhí),迷戀大同?!暄训那胺綊鞚M火紅的蘋果:/甜美的劇毒的,參在一起難以辨認/我餓了,厭倦了形影單只/轉(zhuǎn)過頭:故鄉(xiāng)的云正在快馬加鞭”(《詩林·雙月刊》第2期),作者在成長的轉(zhuǎn)捩點上澄明、真摯地展露情感的波瀾,以濃郁的感性詞匯盡顯對故鄉(xiāng)的依戀之情,絕不扭捏、做作或“強說愁”,固執(zhí)地保留詮釋詩歌的少年經(jīng)驗。

        當然,90后詩人大多還處在靠“才華寫作”的青春期階段,缺乏駕馭復雜詩情或深入現(xiàn)實題材的功力,“我們大多數(shù)的詩歌都在逃避現(xiàn)實,而陶醉在個人的情感里,這樣的感情雖然是真摯的,但同時也缺少真正詩歌的意義。”⑦90后詩人對自身具有清醒認識,但他們并未因商業(yè)、媒體抑或批評家的誘導,放棄抒寫屬于自己的詩篇;而是憑借繪畫、音樂、影視、攝影、動漫、書籍等資源條件,汲取多元的營養(yǎng)完善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多種文化藝術(shù)的熏染使他們的詩歌保持著一貫的創(chuàng)新與活力。90后詩人才剛剛上路,他們?nèi)绾慰缭角啻何膶W的樊籬,我們拭目以待。

        2010年的中國詩歌,整體呈現(xiàn)著穩(wěn)定、成熟、多元的發(fā)展態(tài)勢,老詩人雄風仍舊、新詩人銳意出擊,共同搭建了詩壇相對繁榮、活躍的生態(tài)空間,但也應(yīng)該適時警醒:不少詩人倦于藝術(shù)的實驗和先鋒的操練,傾向創(chuàng)作四平八穩(wěn)、平滑庸俗或微情小意的詩歌作品,僵化、停滯、缺乏原創(chuàng)性,譬如“及物”寫作被大范圍運用的當下,像“個人化寫作”一樣,都有流于泛濫的危險,秉持“及物”的尺度極為重要;在大眾社會的整體語境下,詩歌懷舊應(yīng)避免陷入消費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囹圄和媚俗的窠臼,折戟而歸;自然充盈的詩歌現(xiàn)場,更不能因缺少感性的言說和神性的啟迪,而淪為景物的陳列室,毫無生機可尋。當然,新詩寫作技巧的難度演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我們也不能急于推進詩歌經(jīng)典化的過程,當邊緣已成常態(tài),沉寂的詩壇自會蓄積發(fā)展的動能,相信詩歌的未來不會讓大家失望。

        ①[美]羅蘭·羅伯森:《全球化——社會理論與全球文化》,梁光嚴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頁。

        ②劉波:《當下底層詩歌的“仿真化”》,《詩選刊》,2010年第4期。

        ③[英]安東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周紅云譯,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頁。

        ④[美]艾愷:《世界范圍內(nèi)的反現(xiàn)代化思潮》,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頁。

        ⑤[德]舍勒:《死·永生·上帝》,孫周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頁。

        ⑥[德]馬丁·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上),孫周興選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年版,第468頁。

        ⑦原筱菲:《對話:90后詩人的經(jīng)驗與解讀》,《中國詩人》,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3期。

        猜你喜歡
        詩刊詩人詩歌
        詩歌不除外
        訂閱啦 星星詩刊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2
        詩刊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04
        《星星》詩刊,快來訂閱吧!
        鴨綠江(2021年20期)2021-08-18 09:10:04
        詩刊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2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偷拍综合在线视频二区日韩|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手机播放|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亚洲高清在线免费视频|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a| 91麻豆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三本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久色国产成人免费|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高清| 中文字幕肉感巨大的乳专区| 亚洲免费不卡| 男女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香蕉av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噜日日噜狠狠噜免费| 性夜影院爽黄a爽在线看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白色月光免费观看完整版|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岛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av|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 国产91熟女高潮一曲区| 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在线| 男人j进女人j啪啪无遮挡|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APP| 蜜桃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在线| 午夜日本理论片最新片|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免费网站|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深夜不卡|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