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琳 李旭杰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東曲阜 273165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過程中帶有情緒性的意向活動。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的教育者和學者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明代學者王陽明也曾說:“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不能已?!本瓦B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都說過:“符合興趣的學習能使學生達到最優(yōu)化的效果。保持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根本秘訣?!爆F(xiàn)代的杰出教育工作者于漪老師對此也有著相同的認識,她認為:“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p>
正如以上的教育者們所說,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學生一旦對所學科目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充分調動自身學習的積極性,以充沛的熱情和積極的努力投入到學習中,取得豐碩的學習成果。學習興趣對學習的促進作用適用于每一個學科,處于基礎地位的語文學科自然也不例外。既然學習興趣的作用如此之重要,那么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有效地促進語文學習呢?本文主要從教師的教學層面就此問題展開論述。
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試想一位風度儒雅、語言詼諧機智的教師在講解耐人尋味的課文內容時,怎能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呢?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當然,教師的人格魅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教師日積月累廣泛涉獵各方面知識、鉆研各種教學方法和自身氣質、人格素養(yǎng)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說來,教師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比他在課堂上講的東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才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
出最重要的來講”。的確如此,語文教師單一地掌握本學科的知識已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學的實際需要了,孩子們需要的是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知識豐富,能讓他們開闊視野的老師,那些一涉及其他知識就支支吾吾,運用起來捉襟見肘的老師勢必不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教師的知識體系應該像一棵大樹,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是樹根,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是樹干,廣博的其他知識是樹葉,三部分缺一不可。
教師不僅是孩子們學習上的教育者,也是他們生活上的引路人。教師教給孩子們的除了基本的知識外,還有道德的準則和做人的道理。這些需要教師通過言傳身教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自身具備高尚的品格和素養(yǎng),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有些教師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始終都以平鋪直敘的語調在講課,語言枯燥無味,毫無趣味可言,學生聽久了難免會產(chǎn)生聽覺疲勞,漸漸對語文課失去興趣。教師的語言風格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在課堂上若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快慢有序的語速教學的話,一定能調動起課堂的氣氛,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單一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設施相結合,利用視聽化的設備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多種感官被調動,學習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師還可以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用生活中蘊含的知識來豐富、詮釋書本知識。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一定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和興趣;
大量事實證明,師生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著教學的實際效果,而師生關系和諧與否又與教師自身的做法有著很大的關系。教師只有將慈母般的愛心投入到教學中,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每位學生,認真地傾聽他們的心聲,對學生抱以充分的信任和期望,與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真正的“朋友”,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地接納教師。俗話說的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學生再冰冷的內心也會被教師堅持不懈的愛的教育的所感染、所融化。學生一旦認可了老師,信任、尊敬他們,就會對他們所教的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以極大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教師在實施情感教育時,要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尤其要注意對學困生的教育。學困生大多因為學業(yè)的不理想而對自己失去信心,他們的內心脆弱而敏感,最怕被老師和其他同學冷落、瞧不起。教師要主動地走近他們,主動和他們做朋友,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幫他們重拾自信,讓他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付出艱苦的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通過幫學困生找回自信來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于漪老師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人課堂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睂дZ的設計多種多樣、異彩紛呈,教師要根據(jù)課文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靈活選擇合適的導語,先聲奪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介紹其中兩種導語設計的方法:
學生都喜歡聽歷史故事以及與名人有關的故事,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可以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例如在教學杜甫的《詠明妃》一詩時,教師可以以昭君與漢元帝因一張畫而彼此錯過的凄婉的愛情故事為導語進行導入,學生一定會聽得津津有味,在后面的古詩教學中,他們也一定會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師生互動。
利用影視設備先播放一段與課文相關的視頻,吊起學生的胃口,激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欲望。例如在學習《茶館》一課時,教師先播放《茶館》話劇的一段視頻,讓學生先大致了解里面的人物關系以及他們各自的身份,學生在看完之后肯定急于知道后面各個人物的命運是如何發(fā)展的,此時他們對課文的興趣已經(jīng)被提到了最高點,這時教師再引入課文,便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希望將自己擅長的、優(yōu)秀的一面展示給他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組織多種活動,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參與和體驗活動,來進一步地激發(fā)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jù)課文的具體內容,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例如:分角色朗讀、情景劇表演、辯論賽、畫畫比賽、詩歌朗誦、小導游活動等活動形式。
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成功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努力和表現(xiàn)能夠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教師應多用賞識教育,鼓勵和表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注、被信任的幸福。好學生是鼓勵出來的,教師要善于運用好表揚的武器,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從而更好地鞏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做課前準備時,一定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能力水平,選擇難度適中的內容進行教學,太簡單和太難的內容都有其弊端。內容若太簡單,學生不假思索就能解決,這樣他們會覺得太沒有挑戰(zhàn)性,激不起他們的興趣;內容若太難,學生經(jīng)過一番努力仍無法解決,這樣他們會產(chǎn)生強烈的挫敗感,望而生畏,從而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只有選擇那些難度適中的內容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有一定難度,能使學生體驗到克服困難的“精神滿足感”,最終把問題解決,又能讓他們體驗到自身努力的價值感。只有這樣,才能恰好地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并將學習興趣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值。
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時,學習就變成了一種特殊的享受、一種精神的需要。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師用滿滿的愛與真情去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花,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興趣為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對語文學科樂于投入,學而忘我,樂此不疲。
[1]靳健,石義堂.現(xiàn)代語文教育學[M].甘肅:甘肅教育出版社,1997.
[2]劉國正.語文教學談[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張得軍,邢建芳.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探新[J].課改前沿,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