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軍
(趙培軍:河南科技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密集的信息時代,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和競爭的時代,更是一個各種文化融合發(fā)展的時代。新時期的到來對人才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對中學的體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對新時期新型中學體育教師的職業(yè)特點、職業(yè)標準和培養(yǎng)途徑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闡述了一個新型中學體育教師所具備的素質以及如何培養(yǎng)一名新型中學體育教師。
中學體育教師接觸學生多,影響面大,對學生的影響廣泛而深刻。一個中學體育教師不僅授課班級多,而且要組織全校的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和指導全校的各種集會活動等。在與學生廣泛接觸中,中學體育教師的莊重儀表、熟練的體育技術、高尚的道德品質、強壯的體魄,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由于中學體育教師工作的任務、對象的特點和教學過程及手段的特殊性,決定著體育教師的工作任務是多方面的。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要使學生德、智、體全面和諧地發(fā)展,既要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又要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體育基礎知識、技術、技能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作風。因此,體育教師的工作任務是復雜而繁重的。
中學體育教師的工作不僅面向全體學生,也面向社會。體育工作是一項群眾性工作,集體競賽活動多。學校經常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校內外體育競賽,社會也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活動,一般要邀請體育教師承擔一些社會體育活動任務,承擔裁判、教練、輔導、講座、組織、檢查評議、觀摩教學、訓練等工作。
中學體育教師的工作,許多地方表現(xiàn)為身體活動,如給學生做走、跑、跳等的技術示范。但是體育教師的工作也表現(xiàn)出思維活動特征,如體育教學的設計、實施、評價等,一時一刻離不開大腦的思維。因此,體育教師的勞動,不僅動腦,而且動體,既有理論,又有實踐。
由于體育具有多種功能,使得中學體育教師的工作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傳授體育文化知識、技術和技能;培養(yǎng)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增進學生的體質和健康等。
新型中學體育教師應具有現(xiàn)代教育價值觀,明確自己工作的社會價值,未來新型中學體育教師,一定要具備現(xiàn)代教育觀,不僅要教知識、技術和技能,還要教事、教理、教人,做到既教書又教人,將育人作為最根本的目的。
師生關系問題,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問題。葉圣陶先生早已說過:“學生第一”、“以學生為本位”。教師愛學生應當是無條件的,而學生尊師卻是有條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會受到學生的尊敬。尊師應以愛生為前提,教師如不愛學生,學生何必尊敬教師呢?
未來的中學體育教師與現(xiàn)在的體育教師一樣,多種能力集于一身,“多能”是中學體育教師完成工作任務、創(chuàng)造工作價值的最重要的條件,所以新型中學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能力觀,樹立以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的、多種能力有機結合的動態(tài)能力體系觀,并在實踐中努力實現(xiàn)之。
新型中學體育教師必須熱愛學生、熱愛事業(yè)。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忠于職守,兢兢業(yè)業(yè)。體育教師工作范圍廣,接觸人員多,為搞好工作,教師需要與同行團結協(xié)助,互相學習。在友好團結的集體中,不僅會心情舒暢,有益健康,而且會使自己向同行學到許多經驗,更有助于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新型中學體育教師應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才有能力勝任工作的需要。因此,新型中學體育教師應樹立遠大學習觀,利用一切機會和途徑,做一名學習的有心人,長期堅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和理論,以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只有堅持終生學習,才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教到老”,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不斷提高與發(fā)展,才能適應時代對中學體育教師的要求。
師范院校體育專業(yè)是培養(yǎng)中學體育教師的重要陣地。注重其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關鍵,同時改進教學方法,改善辦學條件,選擇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教學內容,將為培養(yǎng)新型中學體育教師提供可能。
自學是教師自我提高的主要形式。在職教師一般時間少而分散,但他們大多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教學實踐經驗,學習積極性高,可以采用自學方式。自學,要根據(jù)自己的業(yè)務基礎、所任工作以及形勢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應定出具體的學習計劃,安排好工作與學習的時間,使之工作、學習兩不誤。
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就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子,形成個人特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風格。這就需要我們中學體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留心,注意積累,同時多參加教研活動,以借鑒別人好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學新課程標準,使教學有的放矢,多學理論多學他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思考自己怎樣教,教師的作用重在怎么教,而非教什么。教學內容是有限的,教學方法是無限的;還要多思考如何評價教與學的效果,教與學的效果不僅僅在于知識,也在于能力、情感,所以評價的該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建立多層次、多方式、多階段的評價體系。多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只有通過教學實踐,才能使教學方法、學法能否適應學生的特點和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不同教學閱歷的體育教師具有不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水平,一般年長的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可以擔當起“傳、幫、帶”的重任,使中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以便適應新形勢下對中學體育教師的需求。在強調師生的合作學習的同時,我們中學體育教師也應該合作性的教學工作,這是因為每位教師在教育理念、教育理論、知識結構和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的差異性。體育教師間只有強調建立積極的伙伴關系,教師間互相關愛、互相幫助、互相切磋、交流,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對話,溝通、協(xié)調與合作,共同分享經驗與成功,才能使傳統(tǒng)的中學體育教師向新型的中學體育教師順利地轉變,才能使體育課程改革順利進行。
教研活動包括集體備課、專題討論、觀摩教學、公開教學、評議會、經驗交流會、教學研究課等。 重點探討、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的某些問題,也是提高中學體育教學業(yè)務能力的重要方法。教研組是提高在職教師水平的重要群體, 是錯誤動作的發(fā)現(xiàn)者,但卻都有利于學生堅持目標或修正目標,所以,它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有益的動態(tài)調節(jié)信號。
[1]于素梅,郭文梅.21世紀體育教師培養(yǎng)標準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2.9.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