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楓(廣州藝術博物院 廣東 廣州 510095)
高劍父(1879~1951),名侖,又名卓庭、鵲亭、爵亭,字劍父,廣東番禺人。中國近現(xiàn)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自幼投身居廉門下學畫,多次東渡游學。后在廣州創(chuàng)辦春睡畫院、南中美術??茖W校,曾受聘為佛山美術學院院長、中山大學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美術科教授等,積極從事美術教育,培養(yǎng)了黎葛民、蘇臥農(nóng)、關山月等大批美術人才。他一生致力于繪畫研究和美術教育,其中其“藝為救國”的實用主義美術教育理念與思想是他一直推行的美術教育主題,并積極進行實踐。這種教育思想在當時是較為先進的,對廣東乃至全國的美術教育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進入19世紀,廣東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尤其是和海外接觸之便,較早較多的接受西方思想和文化。廣州作為當時全國唯一的一處對外通商口岸,外商云集,大大刺激了當?shù)亟?jīng)濟、文化和美術的發(fā)展,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民族資本的搖籃和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想的啟蒙之地,繼而成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根據(jù)地??涤袨椤⒘簡⒊?、孫中山等都產(chǎn)生在這里。出生于此地的高劍父無不深受影響。
自1903年至1908年期間,高劍父多次東渡日本。1906年,28歲的高劍父加入了太平洋畫會等藝術團體,與此同時并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他的社會與藝術的變革意識從孫中山的革命思想那里獲得了動力,在《我的現(xiàn)代繪畫觀》他曾寫道:“兄弟追隨總理作政治革命以后,就感到我國藝術實有革新之必要?!盵1]除了受孫中山的影響外,康有為也對其藝術思想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1917年康有為寫成《萬木草堂畫目》,文中康有為指出 “中國畫學至國朝而衰弊極矣”,“如仍守舊不變,則中國畫學應遂滅絕?!盵2]此文對高劍父影響頗深。在他的《國畫的辨證》中這樣寫到:有志之士感到國畫的衰微,西洋畫流行,而努力于合的工作??涤袨樵锌闹^:“墨井寡傳,郎世寧乃出西法,他日當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為之,當以郎世寧為太祖矣。如仍守舊不變,則中國畫學應遂絕滅,國人豈無英絕之士,應運而生,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者,其在今乎?吾其望之?!薄拔犭m不敏,但窮畢生之精力,致力于此耳?!薄拔抑囆g思想,手段,不是要打倒古人,推翻古人,消滅古人,是欲取古人之長,舍古人之短,— —更吸收各國古今繪畫之特長,作為自己的營養(yǎng),使成為自己之血肉,造成我國現(xiàn)代繪畫之新生命”[3],在康梁藝術觀的影響下,高劍父的折衷中西,中西融合的藝為救國的實用主義美術教育初步形成。
高劍父的留學及革命經(jīng)歷,使他認識到美術在教化、大眾化方面的重要作用,藝術救國與科學救國一樣,同樣可以拯救中國人的靈魂。他曾經(jīng)談到:“我們藝人應該抱定藝術救國的宗旨,在藝術革命的旗幟下努力邁進,為我國藝術爭一口氣,向世界藝術迎頭趕上,增高我藝術的國際地位。常存救國之心,做那樣就那樣。故本位救國,藝術當然不能例外?!盵4]因此他企圖以繪畫作武器,警示世人覺悟,達到啟蒙之目的,并為了這個目標積極實踐。
1905年高劍父與何劍士、潘達微等人創(chuàng)辦了《時事畫報》。創(chuàng)辦之初便確定其宗旨是“仿東西洋各畫報規(guī)則辦法,考物及記事,俱用圖畫,以開通群智,振發(fā)精神”。畫報大量發(fā)表反對帝國主義、抨擊清朝腐敗政權的圖文,如揭露帝國主義者虐待華工罪行的《華人受虐原因圖說》、反映各地革命黨人起事及農(nóng)民起義的《黃花崗起義圖》等。他們希望通過繪畫使越來越多的群眾逐步理解,甚至參加革命,這對當時革命思想的傳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影響深遠。
1912年高劍父與兄高冠天、弟高奇峰等數(shù)人在滬創(chuàng)辦《真相畫報》,開辦“審美書館”,推廣革新畫派的作品和畫論,宗旨仍是“監(jiān)督共和政治,調(diào)查民生狀態(tài),獎進社會主義,輸入世界知識”,通過畫報革新藝術,開啟民智,提高國人的政治意識。在這段時期,高劍父非常重視美術的傳播,在畫報上不斷刊登自己的書畫作品,主體形象大都是以一些具有振奮人心,喚醒國人的鷹、獅子等?!稌r事畫報》光緒三十一年乙巳第四期有高劍父的論畫一文,該文對美術功能的認識,以古人的界定為依托進行闡發(fā):近日文明之國,殆口于此。歐美則以畫報開民心;法國以圖畫勵民恥;而東洋新國,則尤以美術為科學之大宗,故彼國之人,雖三尺之童,亦無不拐毛筆,撫仿盡致者。然則畫界之于個人與國家之關系,必有極重要者;不然,何以各國之注重若此哉……茲者本報特設一研究畫學科,每冊先繪其初級畫稿數(shù)篇,俘同志得所揣摩以刻劃情趣,大發(fā)國人之感情,而補學校圖畫教材之不及……
高劍父通過辦學及教學實現(xiàn)其藝術主張,通過對學生的教學實踐,傳播其教育思想。1923年高劍父于廣州創(chuàng)辦了春睡畫院,這是廣州最早培養(yǎng)新國畫人才、推廣藝術革命的中心,是新國畫運動的發(fā)源地,播撒出一批美術新種子。在主持春睡畫院之余,他還兼任中山大學國畫教授,后轉(zhuǎn)任南京中央大學美術教授,抗戰(zhàn)后,回廣州利用春睡畫院原址創(chuàng)辦南中美術院,擔任廣州市立藝術??茖W校校長。經(jīng)過多年辦學及教學實踐,他的美術觀逐步成熟。通過其教學,把教育理念與思想推而廣之,擴大影響。
高劍父倡導繪畫選材要注重時代新特點,要隨時代發(fā)展,有時代精神。認為“世間的一切,無貴無賤,有情無情,都可以做……題材”,號稱“他如民間疾苦,難童、勞工、農(nóng)作、人民生活、那哭啼號寒、求死不得的、或終歲勞苦、不得一飽的狀況,正是我們的好材料”。[5]高劍父的很多作品是反應當時社會時勢變化的題材。如在辛亥革命前后,他喜歡寫馬騰虎嘯,鳶飛魚躍的題材,以反映當時革命者的豪情壯志。在軍閥割據(jù),革命遭受挫折,內(nèi)戰(zhàn)頻發(fā)期間,他喜歡寫殘荷敗柳,秋山殘照,風雪關河之類的作品,反映了畫家的蕭瑟心情??箲?zhàn)爆發(fā)后,他以手中畫筆為槍,創(chuàng)作了很多愛國主義題材的作品,如《東戰(zhàn)場的烈焰》《弱肉強食》《白骨猶深國難悲》等,在這些作品中,通過對戰(zhàn)爭造成的殘垣斷壁、和累累白骨的描繪,控訴了侵略者的罪行,表現(xiàn)出一種深重的憂國情懷,體現(xiàn)了藝術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由于當時各種社會條件的限制,高劍父作為一個辛亥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時期的革命家,由于其階級的局限,思想上既有革命主義的一面,也有改良主義的一面。所以他的“藝為救國”的美術理念與思想,是當時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口號提的很高,卻收效甚微。但在當時這個思想的提出,仍對中國美術教育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為美術教育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劉太雷.論嶺南畫派產(chǎn)生的思想文化背景.美術大觀.2008(6).
[2]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載于1918年《中華美術報》.
[3][4]李偉銘.高劍父詩文初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盧輔圣主編.朵云-嶺南畫研究.第59集.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