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
凡是看過電視連續(xù)劇《宰相劉羅鍋》的人,無不對劇中主人公“劉羅鍋”劉墉智斗巨貪和坤的情節(jié)所吸引。孰不知在清乾隆朝與和坤作正面交鋒的并非劉墉,而是左都御使、東閣大學士王杰?!肚迨犯濉分杏涊d:“王杰持正,恒與(和珅)忤,和坤勢方赫,事多擅決,同列隱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輒力爭”。后來,嘉慶皇帝查辦和坤時,也是王杰挺身而出,擔任主審官。王杰毫不畏懼地與和珅斗爭,一方面因為其為人剛正不阿,另一方面是因為“上(乾隆)知之深,和坤雖厭之而不能去。”
耐人尋味的是,王杰的才能被乾隆皇帝所賞識,竟是以書為緣。
王杰,字偉人,號惺園,一號畏堂,又號葆淳。陜西韓城人。出身貧寒,自幼好學,敏銳超人,工詩文、書法,素有“文蓋三江,字冠中原”之譽,通《易》學,著有《葆淳閣集》、《惺園雜說》等。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試點為狀元。初任翰林院編修,升任侍講,五任內閣學士,歷任吏、禮、工、刑、兵等各部侍郎以及左都御史、兵部尚書、軍機大臣、尚書房總師傅,六任會試主考,四任學政。后為東閣大學士(宰相),總理禮部。嘉慶即位,為首輔。王杰為官清正,敢于直言,被稱為“真狀元宰相”。嘉慶七年(1802),以病辭官。嘉慶皇帝以御制詩送行,其中兩句“直道一生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可視為其一生為官的寫照。《王文端公年譜》記載:“乾隆二十六年,殿試進呈卷列第三”,“高宗熟視字體如素識,以昔為尹繼善繕疏,曾邀宸賞,詢知人品,即拔置第一”,年僅26歲的王杰是有清以來陜西第一個狀元。雖然乾隆皇帝“拔置”王杰為狀元,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但是,“及引見,風度凝然,上益喜”。
王杰書法宗趙孟頫,尤工小楷,吳修《昭代尺牘小傳》謂“杰工書”,李玉芬稱其“行楷有仙佛氣,具富貴姿”,與張照、曹秀先齊名?!锻跷亩斯曜V》中記載:“雍正十年壬子,八歲,能書匾額大字?!绷赫骡牎都彩視洝芬端某瘯洝贩Q“(王杰)辛巳成進士第—人,書名震天下矣,晚年工力益進,直入山陰之室,渾雄朗潤,遂為藝苑正宗。”
王杰《芳林園賦》行書四屏,筆法剛勁秀挺,瀟灑飄逸。行筆張弛有度,結體沉穩(wěn)端莊。整幅作品結字近于趙孟頫、董其昌,而又超邁大氣,縱逸多姿。鐘明善《藝林絮語》稱此作“筆勢、字勢、氣韻,為王右軍一脈,直率、豐潤處可見自家面目。”
作品內容為摘錄南朝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王融,字元長,瑯琊臨沂人,其文章《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在當時就極負盛名,《南齊書·王融傳》載:“(永明)九年,上幸芳林園,禊宴群臣,使融為《曲水詩序》,文藻富麗,當世稱之”。該文被蕭統收入《文選》。一般來說,南朝文人“氣格卑弱”,筆下自然難于創(chuàng)造雄奇、壯闊的美學境界。他們所追求和創(chuàng)造的,大都是那種精致、華麗和輕柔之美,而王融的這篇駢文,寫得豪邁雄健,表現了他的遠見卓識與雄心壯志,具有那個時代罕見的須眉丈夫氣概。王杰此作摘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作為書寫內容,自然也是其志趣的體現。
雖然,王杰并沒有像書法家那樣專注于書法,但此幅書法作品豪邁雄健的文字內容與沉穩(wěn)端莊又不乏瀟灑飄逸的書寫風格交相輝映,正是他剛直不阿、忠貞守節(jié)的人品氣格與人生追求的藝術表現,他在此幅作品的書寫過程中體現出的即興隨意,自然發(fā)揮,也達到了“無意于佳乃佳”的境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責任編輯:王官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