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成忠,李本金,趙健,陳慶河,翁啟勇
(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福州,350013)
辣椒疫病是阻礙辣椒穩(wěn)產增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化學殺菌劑在辣椒疫病的防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3],但是,隨著化學殺菌劑的大量和不科學使用,很多弊端日益突出,如病原菌的抗藥性、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等,已成為當前應用化學殺菌劑的主要問題。而植物源殺菌劑與環(huán)境兼容性好,高效、低毒、低殘留,對病原菌的選擇壓力小,目前已成為農藥研究開發(fā)領域的熱門之一,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4,5]。0.3%丁子香酚可溶液劑是河北省保定市亞達化工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一種植物源殺菌劑,已有報道表明,丁子香酚對多種病原菌具較強的抑制效果[6,7]。本試驗初步研究了0.3%丁子香酚可溶液劑對辣椒疫病的田間防治效果,為植物源殺菌劑丁子香酚的推廣應用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試驗材料為湘研5號辣椒。試驗設在福建省建甌市東峰鄉(xiāng)坤口村,土壤為壤質土,有機質含量1.71%,pH值6.6,前茬為空閑地/白菜。
試驗以0.3%丁子香酚可溶液為主試藥劑。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0.3%丁子香酚可溶液2 000倍液(中國保定市亞達化工有限公司生產)、50%安克(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德國巴斯夫公司生產)、18.7%凱特水分散粒劑800倍液 (德國巴斯夫公司生產)、68%雷多米爾(精甲霜靈·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 (先正達公司生產)、72%克露(代森錳鋅·霜脲氰)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上海杜邦農化有限公司生產)、清水對照(CK)。每個處理4次重復,共24個小區(qū),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30 m2。
2010年10月中旬播種,2011年3月移栽至竹架大棚內,株行距40 cm×30 cm,地膜覆蓋栽培。2011年5月11日上午第1次施藥 (發(fā)病初期),以后每隔7 d施藥1次,連續(xù)3次。噴液量每667 m260 kg,用工農16型背負式噴霧器人工將藥液均勻噴淋于植株莖基部,空白對照區(qū)噴等量清水。其他栽培管理條件相同。
①防效調查 采用5點取樣方法,每小區(qū)取5點,每點定查10株,于第3次藥后10 d調查病情,按照病害分級標準調查各處理病株,病害分級標準依照Foster等[8]方法,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并運用Duncan'S法對病指和防效進行差異顯著性測驗。病情指數(shù)=100×∑(各級病株×該病級值)/(調查總株數(shù)×最高病級值);防治效果 (%)=[(對照區(qū)病指-處理區(qū)病指)/對照區(qū)病指]×100%。
②安全性調查 第1次施藥后7 d內逐日觀察并比較各處理區(qū)辣椒的株高、葉色、葉形等,看有無異常現(xiàn)象發(fā)生。
從試驗結果(表1)可以看出,丁子香酚等供試殺菌劑對辣椒疫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丁子香酚對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化學殺菌劑克露和雷多米爾,與化學殺菌劑凱特和安克的防治效果相當。在5%和1%顯著水平上,丁子香酚與克露和雷多米爾的防效之間均達到顯著差異,與凱特和安克的防效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1 丁子香酚等供試殺菌劑對辣椒疫病的田間防效
第1次施藥后7 d內逐日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各處理區(qū)辣椒的株高、葉形和葉色均無顯著差異,說明丁子香酚等參試殺菌劑對辣椒安全。
丁子香酚主要存在于丁香羅勒的油內及樟屬肉桂葉的油內,是多種芳香油的成分,具有很強的殺菌力,高效、低毒、無公害,無有害殘留,不污染環(huán)境,不影響農產品的品質,且對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6,7]。已有研究報道表明,植物源殺菌劑丁子香酚在室內離體條件下對辣椒疫霉菌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在田間對作物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6,7,9]。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辣椒疫病發(fā)病初期,將0.3%丁子香酚可溶液劑2 000倍液噴施于辣椒植株莖基部,每隔7 d噴施1次,連續(xù)施藥3次,對辣椒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明顯優(yōu)于68%雷多米爾水分散粒劑600倍液和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與50%安克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和18.7%凱特水分散粒劑800倍的防治效果相當。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劑2 000倍液噴施辣椒莖基部,每隔7 d噴施1次,連續(xù)施藥3次,可有效地控制和防治辣椒疫病,并且對辣椒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從防治和安全性方面看,植物源殺菌劑0.3%丁子香酚可溶液劑可作為替代常規(guī)或老牌化學殺菌劑的優(yōu)選品種進行大面積示范推廣。
[1]王新生,盧惠芝,周俊.5種殺菌劑防治辣椒疫病田間藥效試驗[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9,30(4):34-35.
[2]鄧朝陽,徐受團.60%滅克防治辣椒疫病藥效試驗[J].農藥,2002,41(7):30.
[3]寧偉文,胡敏,燔曉皖.25%嘧菌酯懸浮劑防治辣椒疫病藥效試驗[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4,25(11):15-17.
[4]王萬能.植物源農藥的開發(fā)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5,21(3):81-82.
[5]翟鳳艷,郭東峰,劉英杰.我國植物源殺菌劑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0(8):120-123.
[6]吉沐祥,吳祥,束兆林,等.新型植物源殺菌劑20%乙蒜·丁子香酚 WP 防治草莓灰霉病試驗[J].農藥,2010,49(6):458-459.
[7]林述平,凌曉曦,鄧召利,等.丁子香酚對辣椒疫霉菌的毒力測定[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23(2):102-103.
[8]Foster J M,Hausbeck M K.Resistance of pepper to phytophthora crown,root,and fruit rot is affected by isolate virulence[J].Plant Disease,2010,94(1):24-30.
[9]吉沐祥,吳祥,束兆林,等.兩種植物源復配殺菌劑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初報[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9,21(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