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
我國是肝癌高發(fā)區(qū),肝癌發(fā)病率僅次于食道癌和胃癌,居消化道腫瘤第3位[1]。原發(fā)性肝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目前手術治療仍是治療癌癥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肝癌細胞生物學特性及其特殊的擴散轉(zhuǎn)移規(guī)律,單靠手術治療不可能達到根治性目的,必須進行綜合治療?;熓悄壳爸委煱┌Y,尤其是晚期癌癥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療藥物的細胞毒性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斑蝥酸鈉注射液具有顯著的抗癌抑癌和免疫調(diào)節(jié)的雙重作用,臨床聯(lián)合化療對各種惡性腫瘤均有一定療效,還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2-4]。本院從2007年起采用5-氟尿嘧啶加順鉑化療方案(FP方案)聯(lián)合斑蝥酸鈉注射液治療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8月~2010年7月本院收治62例原發(fā)性肝癌住院患者,分為兩組:①觀察組(n=31):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齡30~73歲,平均(49±11.5)歲;根據(jù)國際分期標準(TNM)Ⅱ期16例,Ⅲ期17例;Karnofsky行為狀態(tài)評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60~80分,平均(69.5±5.2)分;②對照組(n=31):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齡31~75歲,平均(50±10.7)歲;Ⅱ期17例,Ⅲ期16例;KPS評分60~80分,平均(68.5±5.7)分。兩組性別、年齡、分期、KPS評分等基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原發(fā)肝癌,TNM臨床分期為Ⅱ~Ⅲ期;②KPS評分60分以上(生活嚴重困難,但未到病重);③具有影像學檢查(X線攝片、CT或MRI)可以客觀測量的病灶。排除標準:①并發(fā)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患,如循環(huán)功能、肝腎功能衰竭、腦卒中后遺癥等;②伴有精神障礙者。
診斷按《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中肝癌的診斷標準:①病理診斷:肝組織學檢查證實為原發(fā)性肝癌;②臨床診斷:甲胎蛋白>400μg/L,且持續(xù)4周以上,并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及轉(zhuǎn)移性肝癌。經(jīng)肝臟B型超聲、CT掃描、肝臟血管照影等檢查提示肝實質(zhì)性占位性病變,并排除肝血管瘤和轉(zhuǎn)移性肝癌。所有病例均失去手術機會。
1.2 治療方法
1.2.1 化療(FP方案) 5-氟尿嘧啶0.5 g/m2·d,順鉑20 mg/m2·d,共5 d,每3周重復1次。
1.2.2 斑蝥酸鈉 斑蝥酸鈉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靜脈點滴,每日1次,3周為1個周期,共2個周期。
對照組采用FP方案化療,觀察組在FP方案化療基礎上加用斑蝥酸鈉注射。兩組均接受2個療程治療。
1.3 療效標準
1.3.1 臨床療效 WHO實體瘤客觀療效評定標準[1]:①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腫瘤完全消失并持續(xù)4周以上;②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腫瘤縮小50%以上并持續(xù)4周以上;③穩(wěn)定(no change,NC):腫瘤縮小不及50%以上或增大不超過25%;④惡化(progressive disease,PD):腫瘤增大超過25%。
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患者總數(shù)×100%
1.3.2 生活質(zhì)量評定 參照KPS評定標準[1]:治療后KPS評分增加≥10分為提高,增加或減少<10分為穩(wěn)定,減少≥10分為降低。
1.3.3 骨髓毒性評價 參照《抗癌藥物毒性分級標準》進行。外周血白細胞分級:0度:≥4.0×109/L;Ⅰ度:3.0~3.9×109/L;Ⅱ度:2.0~2.9× 109/L;Ⅲ度:1.0~1.9×109/L;Ⅳ度:<1.0×109/L。外周血血小板分級:0度:≥10.0×1012/L;Ⅰ度:7.5~9.9×1012/L;Ⅱ度 :5.0~7.4 × 1012/L; Ⅲ 度 :2.5~4.9 × 1012/L; Ⅳ度:<2.5×1012/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顯著性水平α=0.05。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病情緩解率高于對照組,惡化率較對照組下降(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近期療效比較(n)
2.2 生活質(zhì)量 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zhì)量改變比較(n)
2.3 毒副反應 觀察組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程度比較(n)
近年來原發(fā)性肝癌發(fā)病有增高趨勢。據(jù)統(tǒng)計,我國肝癌的年死亡率為20.40/10萬,其中城市為19.98/10萬,農(nóng)村為23.59/10萬,分別占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2和第1位,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5]。
原發(fā)性肝癌的現(xiàn)代治療有外科手術、介入、導向、放射、電化學等治療手段,但由于其惡性程度高,極易發(fā)生早期播散和轉(zhuǎn)移,很多患者就診時已屬于中晚期,失去最佳的手術機會?;熓侵委熤型砥诟伟┑闹饕侄巍?/p>
5-氟尿嘧啶和順鉑本身不但具有抗腫瘤效應,兩者還存在著生物化學相互修飾的作用。小劑量順鉑可以作為5-氟尿嘧啶的修飾劑,通過與腫瘤細胞膜上蛋氨酸轉(zhuǎn)運蛋白結合,阻止蛋氨酸進入細胞內(nèi),從而促進葉酸代謝,最終使1-磷酸5-氟脫氧尿核苷、還原性葉酸、胸苷酸合成酶三元復合酶更加牢固[6]。順鉑為重金屬復合物,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各期癌細胞均有殺傷作用,但對G1期最敏感。5-氟尿嘧啶為代謝藥物,主要作用于S期,對其他各期細胞也有作用,兩者作用可以互補。目前臨床上采用FP化療方案取得了一定療效。但化療藥物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由于細胞毒性作用,也損傷機體的免疫、造血、消化等系統(tǒng),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7],患者很難堅持治療,導致療效不夠理想。因此,臨床上往往采用化療結合中藥治療的方法。
中醫(yī)認為,癌腫乃痼惡之疾,為邪毒結于體內(nèi)而成,非攻不可,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多用有毒動物和礦物中藥[8]。斑蝥酸鈉是從斑蝥體內(nèi)提取的一種單萜烯類物質(zhì)斑蝥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9]。它通過減少腫瘤細胞對氨基酸的攝取,抑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刺激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多形核細胞產(chǎn)生白細胞介素,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實驗顯示,斑蝥酸鈉能抑制肝癌細胞生長并且可誘導其凋亡[8],是一種較理想的抗癌中藥制劑。目前多用于原發(fā)性肝癌、肝炎、白細胞減少癥等的治療。同時斑蝥酸鈉還具有升高白細胞的功能,可減輕化療對骨髓造血系統(tǒng)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一般情況[10]。
本研究顯示,斑蝥酸鈉注射液聯(lián)合FP方案治療中晚期肝癌,近期療效提高,惡化率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改善,并可減少化療毒副反應的發(fā)生,是治療晚期腫瘤的有效方法。
[1]孫燕.內(nèi)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94-997.
[2]孫偉芬,黃偉賢,王惠杰,等.斑蝥酸鈉注射液治療晚期癌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1,21(7):427-428.
[3]史健,魏素菊,單保恩.斑蝥酸鈉注射液治療癌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25(5):451-453.
[4]張鳳瑞,張萌,徐振轅,等.奇寧注射液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13(8):998-999.
[5]張柏,吳孟超.原發(fā)性肝癌的外科治療進展[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4,9(3):165-167.
[6]朱衛(wèi)國,韓濟華,李濤,等.后成加速超分割放療配合同期小劑量順鉑和氟尿嘧啶方案治療Ⅱ、Ⅲ期食道癌[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3(3):55-56.
[7]羅建,孫燕.癌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的修訂[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3(1):4-7.
[8]房德芳,王明艷.MTT法及AO/EB熒光染色法分析斑蝥酸鈉對HepG2的生長抑制的研究[J].遼寧中醫(yī)大學學報,2010,12(2):41-42.
[9]高倬,姜平,熊惠周,等.斑蝥素衍生物與鉑洛合物抗癌活性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9,19(1):3.
[10]方茵,田少雷,李克慶,等.抗腫瘤藥物研究Ⅱ:去甲斑蝥素去氧脫氫類似的合成和抗癌活性[J].藥學學報,1993,28(12):93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