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知明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xiāng)縣黃材中心衛(wèi)生院,湖南 長沙 410600)
充血性心力衰竭(cnogestive heart failure)簡稱心力衰竭或心竭也稱心功能不全(ardiac insufficincy),是指靜脈回流正常的情況下,由于原發(fā)的心臟損害引起心排血量減少和心室充盈壓升高,臨床上以組織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環(huán)和(或)體循環(huán)淤血為主要特征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其發(fā)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我們對3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參芪飲聯(lián)合倍他樂克治療,臨床療效較為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6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為本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的住院患者,按照就診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即對照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齡55歲,其中高血壓性心臟病15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0例,擴張型心肌病3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甲亢性心臟病2例。心功能依據(jù)NYHA分級:Ⅱ級17例,Ⅲ級10例,Ⅳ級5例;治療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齡57歲,其中高血壓性心臟病12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4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甲亢性心臟病3例。心功能Ⅱ級19例,Ⅲ級9例,Ⅳ級4例。所有入選患者均經病史、體格檢查、X 線、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確診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排除竇性心動過緩、低血壓、支氣管哮喘、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和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心功能等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等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倍他樂克口服,初始劑量6.25mg、2次/d,無不適癥狀或不良副作用,之后根據(jù)耐受情況酌情每兩周增量1倍,直至最大耐受量;同時予以自擬參芪飲,方藥組成:人參15g、黃芪15g、丹參15g、麥冬10g、五味子10g、紅花10g、桂枝10g、炙甘草10g。水腫較甚者加豬苓15g,車前子20g;血瘀甚者加川芎10g;陽虛甚者加制附子10g或肉桂5g;每日1 劑,水煎2 次,煎取藥汁300ml,分早晚2 次空腹服用。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血流動力學指標(測量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左室收縮末內徑(LVES)、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兩組療程均為2個月。
心功能改善2 級或以上為顯效;心功能改善1級為有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級或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用Excel輸入,由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兩組分別經相關治療后LVEF、LVED、LVES均有改善,但治療組治療后改善更為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組顯效11例,有效1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4.4%,而對照組顯效7例,有效13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62.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25,P=0.048<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n) LVEF/% LEVD/mm LEVS/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2 33.0±6.2 35.0±6.0 65.3±7.7 64.6±5.7 54.1±6.7 51.4±7.3治療組 32 33.0±6.1 39.0±7.8 65.9±8.0 60.3±5.6 53.8±6.9 48.2±7.6
心力衰竭在臨床上的病理表現(xiàn)為血流動力學異常,神經內分泌的激活,心肌損害和心室重構,三者互相聯(lián)系,互為因果,因此當代治療心力衰竭關鍵是阻斷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阻斷心肌重構,治療目的是預防心衰,提高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量,防止心肌損害的進一步加重,降低病死率,延長壽命[2]。大量資料說明,慢性腎上腺素能系統(tǒng)的激活介導心室重塑,而β1腎上腺素信號傳遞是心臟的主要毒性通路,而β-受體阻滯劑通過神經內分泌阻斷作用而治療CHF,β-受體阻滯劑除了對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有利作用外,還有抗心律失常、降低猝死、抗心肌缺血的作用,這也就是β-受體阻滯劑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機制[3,4]。而倍他樂克[5]是一種相對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無內源性擬交感活性,心衰時,降低過高的血漿兒茶酚胺濃度,減少其對心肌的直接損害,改變心衰時心肌β1受體密度,使下降的β1受體密度上調并恢復其功能,降低交感神經的張力,提高迷走神經的活性;同時具有減慢心率,降低血壓,降低心肌耗氧量,因此對慢性心衰的治療極為有利。
心力衰竭在中醫(yī)學中屬“驚悸、怔忡、喘證、痰飲、水腫、心痹”等范疇。其多屬虛實夾雜之證,心氣虛是基本病機,心衰病程日久可累及陰或陽,導致陰虛或陽虛[6]。治療重在益氣活血,溫陽利水。方中以人參、黃芪為君益氣溫陽利水;臣以麥冬、五味子養(yǎng)陰斂汗,丹參、紅花活血化瘀,桂枝溫經通陽;炙甘草補益心脾,調和諸藥。全方共湊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溫陽利水之功。
我們通過對治療組患者的臨床分析,CHF患者在應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參芪飲聯(lián)合倍他樂克治療后心功能指標LVEF、LVED、LVES均有改善,但治療組治療后改善更為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倍他樂克為β1受體阻滯劑,在常規(guī)糾正心衰同時,聯(lián)合使用自擬參芪飲,可能是通過減慢心率,降低血壓,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室重構等作用,進而來治療來慢性CHF患者的。因此,我們認為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參芪飲聯(lián)合倍他樂克治療可進一步改善CHF的心功能,臨床療效顯著。但應當需注意倍他樂克應用應從小劑量開始、適應癥及禁忌癥,以免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
[1] 鄭德力,王志濤,朱振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及治療進展[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0,18(4):100-101.
[2] 高燕嵩,孫艷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J].吉林醫(yī)學信息,2006,23(3/4):6-7.
[3] 李春善,劉桂蓮,王安娜.β-受體阻滯劑治療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07,28(1):62.
[4] 于書云.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進展[J].工企醫(yī)刊,2011,24(2):88-90.
[5] 汪潔.倍他樂克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 例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6,46(19):75.
[6] 趙斌.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醫(yī)治則探究[J].光明中醫(yī),2011,26(6):1296-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