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波
(望城縣人民醫(yī)院內科,湖南 望城 410200)
糖尿病足一般是指糖尿病患者因合并神經病變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引發(fā)的下肢感染、出現潰瘍甚至內部組織的病變。在臨床上,糖尿病患者因為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tài)下,下肢血管出現硬化、血管壁發(fā)生增厚、血管彈性降低,極易出現血栓并集結成斑塊,而導致患者下肢血管閉塞與支端神經損傷,最終導致患者下肢組織病變。據調查統(tǒng)計,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5%的人群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足。在全部非創(chuàng)傷性截肢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大約占半數左右,因此,預防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并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療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1-3]。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間聯合使用山莨菪堿與胰激肽原酶對70例糖尿病足患者實施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間聯合使用山莨菪堿與胰激肽原酶對70例糖尿病足患者實施治療,全部70例糖尿病足病例均參考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通過的糖尿病確診標準。將70例患者隨機進行分組,其中治療組35例,包括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在47~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歲;患者糖尿病史在4~26年,平均時間為11年;患者糖尿病足史時間為12~140d。對照組也為35例,包括男性1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在44~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歲;患糖尿病史時間為3~27年,平均時間為12年;患糖尿病足史時間為8~125d。兩組各35例患者在性別、年齡、血壓、血脂、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可比性。
根據Wagner方法對患者的糖尿病足進行分級。足部淺表有潰瘍但無感染發(fā)生為Ⅰ級;足部較深潰瘍,常繼發(fā)感染,且無膿腫為Ⅱ級;足部深部感染,膿腫形成,且骨受波及為Ⅲ級;足部出現局部壞疽為Ⅳ級。根據以上標準,對照組中有6例為Ⅰ級,13例為Ⅱ級,10例為Ⅲ級,6例為Ⅳ級;治療組中有7例為Ⅰ級,14例為Ⅱ級,10例為Ⅲ級,4例為Ⅳ級。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的病情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首先積極排除各種誘因,去除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先給予常用抗生素治療,再根據患者病灶分泌物的細菌培養(yǎng)結果,選用對癥的抗生素進行治療,此外還要給予抗厭氧菌藥治療。治療組與對照組共70例患者均要求食用嚴格的糖尿病飲食,通過胰島素來控制其血糖水平,患者空腹血糖值為5.7~9.2mmol/L(正常值3.9~6.1mmol/L),餐后2h為7.2~12.2mmol/L(正常值小于7.8mmol/L)。對患者的病灶清創(chuàng)并消毒,培養(yǎng)分泌物,參照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防治感染。此外,治療組35例患者,另需口服120U的胰激肽原酶,每日3次;將10mg山莨菪堿溶于250mL的 0.9%氯化鈉溶液中,通過靜脈滴注給藥,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6周。
根據Wagner分級方法,對療效進行評價。顯效:與治療前相比降低2級;有效:與治療前相比降低1級;無效:與治療前相比病情無改善或出現惡化。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4.3%和45.7%,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全部患者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糖尿病足治療效果比較 [例(%)]
糖尿病足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但目前已經明確了周圍神經病變以及周圍血管病變是最主要的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礎[2-4]。胰激肽原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從而發(fā)揮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以及調節(jié)血壓等作用;同時它還具有活化因子的作用,能夠激活纖溶酶原,增強纖溶系統(tǒng)以及膠原水解酶活性,具有防血凝、防基底膜增厚、抗血栓等生理功能。山莨菪堿屬于乙酰膽堿能藥物,可使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血液黏度以及鎮(zhèn)痛等功能。本組研究顯示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4.3%和45.7%,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全部患者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徐愛萍[4]采用山莨菪堿與復方丹參注射液對18例糖尿病足患者實施治療,主要采取控制血糖、抗感染、局部創(chuàng)面處理等措施,結果表明有15例治愈,2例好轉,1例截肢,總有效率為94.1%,這與本組的總有效率94.3%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本組結果表明,在嚴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并采用胰島素控制其血糖水平的基礎上,再聯合使用胰激肽原酶與山莨菪堿兩種藥物治療糖尿病足,療效理想,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
[1] 宋錫欣,夏淑敏,宋香利.糖尿病足臨床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8,29(2):76-77.
[2] 朱艷梅.淺談糖尿病皮膚感染的護理[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2(1):1083-1804.
[3] 魏燕,葉迅,胡衛(wèi)芬,等.中藥足浴和凱時治療糖尿病足106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30(5):477-480.
[4] 徐愛萍.糖尿病足18例治療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2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