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平,陳必全,方慶豐,孫子發(fā),王 勝
(安徽省立兒童醫(yī)院內(nèi)九科,安徽合肥,230051)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近年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傳染性強,重癥病例可并發(fā)無菌性腦炎、心肌炎,若合并腦干腦炎,可致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肺出血、循環(huán)衰竭等,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1]。本癥多發(fā)生于1~5歲嬰幼兒,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皰疹性口腔炎。本院2010年4月~2010年9月期間分別采用中、西醫(yī)治療方法治療小兒手足口病120例,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本文所選病例共120例,為本院住院病例,其診斷符合普通型手足口病診斷標準[2]。病例符合以下條件:①有流行病學特征,都有手足口病患兒接觸史;②發(fā)熱;③皮疹主要分布手足掌部;④口腔皰疹一般與手足皰疹同時或先見于手足皰疹;⑤無嗜睡、頻繁驚跳、肢體抖動、抽搐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120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80例,年齡1~5歲,男46例,女 34例;≤4歲62例,>4歲18例;對照組40例,年齡 1~5歲,男22例,女 18例,≤4歲32例,>4歲 8例。所有病例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總數(shù)>4.0×109/L且<13.0×109/L,淋巴細胞計數(shù)增高。
2組均給予床邊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做好口腔及皮膚護理,酌情使用退熱藥。禁用生冷食物和刺激性藥物。治療組和對照組均于就診第1 d即開始用藥,治療組給予注射用炎琥寧(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公司)5~10 mg/kg+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1次/d,連用3~6 d;對照組予利巴韋林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10~15 mg/kg。1次/d,連用3~6 d。
顯效:體溫恢復正常,皰疹干燥結(jié)痂無滲液;有效:體溫下降在37.5℃以下,皰疹大部分干燥結(jié)痂,可見少許皰疹存在,口腔疼痛緩解;無效:體溫無明顯降低,皰疹較前可略有減少,口腔疼痛無明顯緩解。2組均以3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判定療效,其中以發(fā)熱為主要判定指標。
治療組退熱時間及皮疹消退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s,d)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例數(shù) 熱退時間 皮疹消退時間治療組 80 2.03±1.22** 3.13±1.35**對照組 40 3.63±1.62 5.80±1.92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
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有1例用藥后惡心、氣促癥狀,對照組有1例出現(xiàn)一過性血小板減少及2例白細胞減少,均在停藥后恢復正常。
1981年我國首次報道了手足口病,我國的廈門、天津、江蘇、山東等地均有流行的報道[3]。多由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A16及腸道病毒EV71所致,為小兒常見的傳染病,可引起幼托機構(gòu)群體發(fā)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是護理和對癥支持處理[4]。此病呈自限性,一般預后良好,但近年來在國內(nèi)多個地區(qū)暴發(fā),重癥病例增多,已致數(shù)百例患兒死亡,引起了高度重視。
注射用炎琥寧是一種中藥制劑的廣譜抗病毒、抗菌藥物,能抑制早期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與炎性滲出和水腫,故可早期抑制炎癥發(fā)展[5];能通過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促進ACTH釋放及生物合成。并能增強機體細胞的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細胞吞噬能力[6]。體外試驗具有滅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多種病毒的作用,其抗病毒機制[7]:可抑制肌苷酸-5磷酸脫氫酶,鳥苷酸的合成,進而抑制病毒的RNA/DNA的合成,最終達到抑制和消滅病毒的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注射用炎琥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療程短、見效快,毒副作用少等優(yōu)點,經(jīng)濟實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傳統(tǒng)療法病程長,副作用多,療效有限。利巴韋林為合成的核苷類抗病毒藥,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應用利巴韋林時應注意心肺方面的副作用、全身不良反應及消化系統(tǒng)癥狀等。利巴韋林在體內(nèi)清除緩慢,藥物能進入細胞內(nèi),且積蓄量大[8],并可致紅細胞、白細胞及血紅蛋白下降,文獻報道有致溶血性貧血的病例[9]。本研究中對照組有一過性血小板減少及白細胞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而觀察組未見任何不良反應。
[1] 錢煥祥.解毒透疹湯治療手足口病54例[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5,9(8):74.
[2] 聶青和.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其臨床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8,28(8):639.
[3] 孫成齋.手足口病[M].國外醫(yī)學兒科分冊,1981,8:246.
[4] Ooi MH,Wong SC,Lewthwaite P,et al.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and management of enterovirus 71[J].Lancet Neurol,2010,9(11):1097.
[5] 王林麗,愈 稼.穿心蓮及其制劑的藥理作用和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yè),2003,12(10):72.
[6] 姚碧艷,宣志紅.穿琥寧注射液治療手足口病33例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1,46(3):190.
[7] 馬艷秋,張明霞,丁文清.兒童應用穿琥寧注射液臨床觀察及處方穩(wěn)定性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201.
[8] 中國藥典委員會.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610.
[9] 楊永明.病毒唑致溶血性貧血1例[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0,2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