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惠梅 劉開信 段新慧 史躍輝 李喬仙王利存 羅應良 袁福錦 李 友 楊國榮*
1.云南省彌渡縣畜牧獸醫(yī)局,云南彌渡 675600;2.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昆明 650212;3.云南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昆明 650212
近年來,彌渡縣調整了農業(yè)產業(yè)結構,把草食家畜養(yǎng)殖作為一項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yè)來抓。彌渡是個農業(yè)大縣,具有豐富的秸稈飼料和乳牛資源,到2009年末,全縣乳牛存欄已達8 756頭,年產奶量2萬余t,實現(xiàn)產值3 860萬元[1-2]。但隨著養(yǎng)殖規(guī)模的擴大,冬春季飼草匱乏、家畜營養(yǎng)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為解決草畜不平衡的問題,當?shù)匦竽敛块T引進優(yōu)良牧草,指導養(yǎng)殖戶利用邊角地、拋荒地、果園地等開展農田種草。紫花苜蓿具有適應性強、營養(yǎng)價值高、適口性好的特點,被稱為牧草之王,全世界都在普遍種植[3-4]。針對目前彌渡縣冬春季飼草飼料缺乏、牧草品種單一、產量較低的現(xiàn)狀,本試驗引進5個紫花苜蓿品種進行小區(qū)品比種植試驗,力求篩選出適宜當?shù)胤N植的紫花苜蓿品種并進行推廣,以促進彌渡縣草食家畜的健康發(fā)展。
試驗地位于彌渡縣苴力鎮(zhèn)先鋒義納村,北緯25°11′54″、東經100°35′7″,海拔1 780m,年降雨量710mm,年均氣溫16℃,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試驗地土壤濕潤,全年有井水可供灌溉,土壤屬沙壤土。
引進種植的紫花苜蓿栽培品種共5個,分別來源于克勞沃和百綠集團,秋眠級范圍4~9級,詳見表1。試驗肥料為農家肥(牛糞和豬糞的混合物)、氮磷鉀復合肥(N16%、P2O513%、K2O17%)和過磷酸鈣(P2O516%)。土壤酸堿度調節(jié)劑為生石灰。
表1 紫花苜蓿各供試品種及來源
2010年7月20日,在試驗地表面均勻施撒農家肥和生石灰,拖拉機翻犁后使用旋耕機將土塊打碎。農家肥施用量為35t/hm2,生石灰施用量為1t/hm2。7月23日施無機肥,其中氮磷鉀復合肥300kg/hm2、過磷酸鈣600kg/hm2。施肥后平整地面,并劃分試驗小區(qū),小區(qū)面積為5m×2m,重復3次,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間間隔0.5m。播種方式采用條播,行距25cm,播深1~2cm,播種量均為27kg/hm2。
種植后對供試品種的抗旱性、抗病性和抗蟲性進行觀測記錄,抗逆性按照《牧草種質資源描述和數(shù)據(jù)標準》的標準進行記錄和評價[5]。其中,抗旱性分為強、較強、中等、弱、最弱5個等級;抗病性分為高抗、低抗、感病、高感4個等級;抗蟲性分為無害、輕、重、最重4個等級。2010年10月13日進行牧草的株高和產量(鮮重)測定,測產前每小區(qū)“S”形取樣10株,測定牧草的自然高度。每小區(qū)對角線取0.5 m2樣方2個,測定鮮草的產量。
各紫花苜蓿栽培種的株高、產量和抗逆性評價,如表2所示。
表2 各紫花苜蓿栽培種的株高、產量和抗逆性評價
由表2可見,所有供試苜蓿品種株高均在48.0cm以上;三得利的株高最低,僅48.2cm;速生最高,達到63.5cm;游客的株高與速生相近,2者的株高與其他3個品種相比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威斯頓與賽特、三得利之間的株高差異也極顯著(P<0.01)。鮮草產量以威斯頓最高,為17.3kg/hm2;三得利最低,僅14.0kg/hm2;威斯頓的鮮草產量顯著高于賽特(P<0.05),極顯著高于三得利(P<0.01),威斯頓與速生和游客之間的鮮草產量差異不顯著(P>0.05)。對株高與鮮草產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表明,苜蓿的株高對鮮草產量有一定的影響,其相關方程為:y^=0.14x+8.3(R2=0.523 4)。
由表2可見,對供試品種生長期的抗逆性觀測表明,5個苜蓿品種均表現(xiàn)出中等抗旱的特性;病害方面,除三得利個別株體出現(xiàn)黃葉枯萎外,其余4個品種均無感病特征;抗蟲性方面,5個供試品種的株體上均偶見蚜蟲,但對牧草的生長沒有顯著影響,這與2010年云南降水量偏少有一定的關系。
1)試驗結果表明,威斯頓和速生紫花苜蓿牧草產量較高,分別達到17.3、17.2t/hm2,在抗逆性方面也都表現(xiàn)出較高的抗性,且適應性較強,適宜在土壤環(huán)境條件與彌渡類似的地區(qū)推廣種植。
2)由于紫花苜蓿喜偏堿性土壤環(huán)境,本次試驗在整地時加入了生石灰來調節(jié)土壤的pH值。此法可影響紫花苜蓿的生長發(fā)育[6]。云南大部分地區(qū)的土壤都是偏酸性土壤,不同類型及不同pH值土壤中生石灰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施用后是否會產生經濟效益及是否會導致土壤板結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在云南還沒有開展,因此酸性土壤地區(qū)紫花苜蓿的引種應選擇耐酸性強的栽培品種。
3)近年的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的秋眠級越低,其抗寒能力越強,耐熱性越差;反之,其抗寒能力越弱,耐熱性越好。因此,秋眠級低的品種適宜在北方種植,秋眠級高的品種適宜在南方種植[7]。本試驗的試驗結果也表明,秋眠級高的威斯頓、速生、游客在彌渡的適應性要好于秋眠級低的賽特和三得利。因此,紫花苜蓿的引種要根據(jù)本地的氣候特點,并結合紫花苜蓿的秋眠級來綜合考慮。云南氣候偏熱,土壤多為酸性,紫花苜蓿引種時應選擇秋眠級較高、耐酸性較好的品種為宜。
[1]楊宋.由農業(yè)大縣走向農業(yè)強縣[J].云南農業(yè),2003(6):32.
[2]張學春,許春仙.淺議彌渡縣乳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J].云南畜牧獸醫(yī),2005(5):27-28.
[3]張秀玲,李妍,王麗燕,等.優(yōu)良牧草—紫花苜蓿[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4):110-111.
[4]張春梅,王成章,胡喜峰,等.紫花苜蓿的營養(yǎng)價值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飼料,2005(1):15-17.
[5]李志勇,王宗禮.牧草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24-29.
[6]黃新,鄭會超,潘岳新,等.紅黃壤施石灰對種植紫花苜蓿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7(4):471-473.
[7]張世君.紫花苜蓿的秋眠級及其應用[J].草業(yè)科學,2002,1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