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康復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主要為直接和間接暴力所致[1],主要包括股骨髁部骨折、髕骨骨折和脛骨髁部骨折,其治療主要為手術復位固定治療,術后制動可引起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肌肉萎縮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對本院收治的80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訓練,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所選研究對象為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23~67歲;脛骨平臺骨折26例,髕骨骨折24例,股骨髁上骨折30例。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35.2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35.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6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給予切開復位支持鋼板內固定治療,24例髕骨骨折患者給予切開復位髕骨爪固定治療,30例脛骨髁上骨折患者給予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具體的康復治療方法如下。
1.2.1 對照組 本組40例患者采用傳統(tǒng)康復方法,患者去除石膏固定后,進行常規(guī)的功能鍛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逐漸進行患肢抬高運動以及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
1.2.2 觀察組 本組4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訓練。①術前康復教育:術前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宣教,告訴患者早期康復訓練對身體恢復的重要性,可提高手術療效,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早期康復的重要性及相關知識,并指導患者如何正確地進行早期康復訓練。②術后早期主動運動:術后1~2 d進行踝關節(jié)屈伸、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每天鍛煉100次左右;術后3~5 d將膝關節(jié)墊高進行下肢伸直練習,每天鍛煉150次左右;術后6~8 d行屈膝關節(jié)及直腿抬高練習,每天100次左右;術后9~10 d雙手抱臀行屈髖、屈膝練習,每天100次左右;術后12~14 d雙手抱小腿中下部行屈膝訓練,每天150次左右。③術后早期被動運動:告知患者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的相關性,在進行主動運動的間隙,要進行持續(xù)的被動練習。術后1~2 d時伸曲膝關節(jié)30°,1次/d,每次1~2 h;術后 3~5 d 時伸曲膝關節(jié) 45°~60°,2 次/d,每次 1~2 h;術后 6~8 d 時伸曲膝關節(jié) 60°~75°,2 次/d,每次 2 h;術后 9~11 d 時伸曲膝關節(jié) 75°~100°,2 次/d,每次 2 h;術后 12~14 d時伸曲膝關節(jié) 100°~130°,3 次/d,每次 2 h。④心理康復:應及時向患者解釋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向家屬講解康復訓練的方法,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指導患者充分利用健側協(xié)助完成康復訓練。⑤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出院后繼續(xù)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告知其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爭取患者出院后能繼續(xù)并認真完成康復訓練,直至患者完全康復。
術后第3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門診隨訪,測量患者的膝關節(jié)活動范圍(ROM),并進行Lysholm膝關節(jié)評分,滿分100分:需要支持(5 分)、跛行(5分)、下蹲(5 分)、腫脹(10 分)、上下樓(10 分)、絞鎖(15 分)、不穩(wěn)定(25 分)和疼痛(25 分)。膝關節(jié)功能正常為84分以上,低于66分為較差,66~84分為尚可。
療效評價,優(yōu):膝關節(jié)無疼痛,腫脹完全消失,膝關節(jié)ROM 為 91°~120°;良:膝關節(jié)疼痛基本消失,局部腫脹,膝關節(jié)ROM為61°~90°;可:膝關節(jié)疼痛減輕,局部腫脹,膝關節(jié)ROM為31°~60°;差:膝關節(jié)疼痛未見減輕,腫脹未見明顯改變,膝關節(jié) ROM 為 0~30°。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表示,計量資料進行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優(yōu)20例,良10例,優(yōu)良率為75.0%;觀察組優(yōu)32例,良7例,優(yōu)良率為9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n(%)]
觀察組患者的膝關節(jié)ROM和Lysholm評分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膝關節(jié)ROM和Lysholm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膝關節(jié)ROM和Lysholm評分比較()
注:與觀察組比較,*P<0.01
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例數(shù)4040膝關節(jié) ROM(°)73.9±16.5*97.5±9.8 Lysholm評分(分)61.5±11.9*83.1±9.8
觀察組脛骨平臺骨折、髕骨骨折、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膝關節(jié)ROM和Lysholm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或 P<0.05)。 見表 3。
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容易引起膝關節(jié)周圍組織的損傷,長時間的固定治療容易導致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2-3],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長期制動還可以引起膝關節(jié)的疼痛、關節(jié)粘連等并發(fā)癥[4]。早期康復訓練是提高手術療效的重要措施,可促進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表3 兩組患者各類型骨折的膝關節(jié)ROM和Lysholm評分()
表3 兩組患者各類型骨折的膝關節(jié)ROM和Lysholm評分()
注:與觀察組比較,*P<0.01,#P<0.05
心理治療主要是針對患者的焦慮、恐懼、怕疼痛等的治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5],早期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早期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積極配合。早期主動功能訓練可以促進患者患肢血液的循環(huán)[6],防止肌肉萎縮,可加速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的修復,維持肌腱的活動長度,預防和減輕膝關節(jié)的粘連。早期的被動功能訓練對膝關節(jié)的恢復有重要的意義,可促進關節(jié)液的擴散,加速膝關節(jié)的恢復[7]。在患者出院前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出院后的康復訓練指導[8],反復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出院后的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爭取患者出院后仍能完成科學、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對促進患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通過對脛骨平臺骨折、髕骨骨折和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療效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無論何種類型的骨折,早期康復訓練均能促進患者的康復,觀察組患者的膝關節(jié)ROM和Lysholm評分明顯好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的患者實行早期康復訓練,能提高手術療效,有利于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1]陳海峰,高薇,王健,等.LISS在膝關節(jié)周圍粉碎性骨折中的運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7,11(6):50-51.
[2]張琳.下肢骨折致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患者骨密度與早期康復訓練的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33):6234-6237.
[3]Lysholm J,Gillquist J.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 is 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 [J].Am J Sports Med,1982,10:150.
[4]盛朝輝,劉漢嬌,龐瑞明,等.AO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股骨髁間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22(1):55.
[5]楊明霞.早期康復對下肢骨折致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患者骨密度影響的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1,24(4):41.
[6]黃素萍,鄧金嬌,李華喜,等.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延伸指導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2A):61-63.
[7]侯偉東,唐向陽,周遠輝,等.脛骨平臺骨折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治療探討[J].河北醫(yī)學,2011,17(5):605-607.
[8]戴閩,艾江波,帥浪,等.脛骨平臺骨折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治療[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12):97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