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西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電視臺編導發(fā)現(xiàn)不少職業(yè)主持人有文化短板,于是請一些文化人、專業(yè)人士做嘉賓“幫腔”便成為潮流。這是好事,但是嘉賓水平往往良莠不齊。
在西南某電視臺主持節(jié)目的S小姐,我很喜歡她的文字,卻害怕她開口訓人。她機智、有靈氣,口才一流,也大氣,但是力氣往往用錯地方,非常遺憾。她杏眼一睜,如同牛刀一拔,有見義勇為的利落美,還有淡淡的文學味道與哲學氣息??匆粌纱危X得很痛快,漸漸發(fā)現(xiàn),不對,而且開始不爽。那鋒利到無情的語言,面對的是一群“手無寸鐵”的弱勢人群,S小姐從自己的階級出發(fā)俯瞰式地噼里啪啦狠狠訓話,太殘忍了。我可以理解她諸如“恨鐵不成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等心理,但是她真的缺乏同情心與憐憫之情,完全不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別人的難處,只是斬釘截鐵地貌似“義正辭嚴”。
真正講道理與幸福的人,不應(yīng)該這樣“秋風掃落葉”地刻薄。來這類訪談節(jié)目的,多是來自一些落后地區(qū)的文化素質(zhì)、經(jīng)濟條件相對差的人。面對這樣的群體, S小姐這樣憤怒訓話,顯然是用牛刀戳螞蟻。那一半華麗一半犀利的訓話,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殘忍。S小姐面對的人是虔誠地來尋求幫助與安慰的,而不是來挨罵的。
梁實秋先生老早就說過,罵人要罵比自己地位高的,或者旗鼓相當?shù)模热缈偨y(tǒng)或者貪官什么的。罵弱者,極端難看。小S也厲害,吃名人豆腐,但善解人意,而且相當自嘲。柴靜也厲害,但是對事不對人,而且尖銳得有骨氣、為弱者抱不平、有社會良心。
罵人其實是個技術(shù)含量很高的活,沒有思想、智慧與心胸,別在公共場合罵,可以回家去罵。要罵出像韓寒、李承鵬那樣大快人心的水平,才可以出來混,要不,真的是自取其辱。一些電視臺編導似乎也喜歡“掐架型”嘉賓,我甚至懷疑S小姐是被逼成那個樣子的。
還要提一個因為某相親節(jié)目而紅得不行的L先生,開始也覺得他很清新率真、親和,漸漸,他開始自我膨脹,或者說自我暴露。節(jié)目里,一個臺灣來的做咖啡生意的男人,說到他的過往,哭了幾次,L先生就陰森地瞇著眼逼視他,說他“嘗試性地哭了多次”、奚落他“哭點低”。然后,只見L先生雙手極端霸道地阻止人家辯解,繼續(xù)攻擊性地指出人家有病。人家是來找女人的,不是找你看病的。更惡毒的是,L先生繼續(xù)在正義的情緒里不能自拔,嚇唬性地說:“你這種病非常危險,有一天爆發(fā)了會……”高潮處更是煽情地把手里比畫的筆當眾一折,雙手往后一拋:“下場就跟這把筆一樣!”哇,看得人全身汗毛倒立!
別以為自己有一些所謂的專業(yè)知識,就拿來唬人;也別以為,坐在電視里就是真理,坐的往往是屁股。奇怪的是,電視這東西,很容易讓人形容走形、性情突變;或者說,很容易放大一個人的自大、偏激、淺薄、狹隘與自以為是;更容易滋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優(yōu)越感,然后武斷給人扣帽子、看病,沉陷于自己虛妄的“話語霸權(quán)”。
失態(tài),是電視人最忌諱的,如果是心理學家都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緒還在那里張牙舞爪表演,就成為專業(yè)失態(tài),就很可笑了。當今這個社會,表現(xiàn)欲望太猖獗。其實,表現(xiàn)欲,誰沒有?但是,還要注意在表現(xiàn)自我的時候,照顧他人的感受,這是起碼的教養(yǎng)。
(編輯 張黎 hope_s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