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紅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人民醫(yī)院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 843500)
呼吸衰竭是各種原因引起肺通氣和肺換氣功能嚴重損害,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動脈血氧分壓(PaO2)<60mmHg和(或)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mmHg。臨床上對呼吸衰竭首要的護理措施為保持呼吸道通暢和充分的痰液引流[1]。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主要是翻身、拍背和吸痰,但往往因為呼吸衰竭的患者大多年老體弱,咯痰無力,體位配合差等因素,難以有效排痰。為了解決深部痰液潴留的問題,改善排痰效果。從2008年1月起,我科對收治的37例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了綜合胸部物理治療法,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2009年1 ~12 月,我科共收治了37例各種危重癥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齡37~94歲。37例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6例,外科手術后12例,重癥肌無力2例,重癥胰腺炎2例,急性肺炎5例,甲狀腺功能減退1例。其中30例患者使用機械通氣。隨機將37例患者分為對照組(A組)和試驗組(B組)。A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齡47~90歲,機械通氣13例;B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齡37~94歲,機械通氣17例。2組在病種、病程、病情嚴重程度方面無顯著差異,并且均無行胸部物理治療的禁忌證。
2組病人在ICU治療期間,均安排1~2名護士對病人進行治療,對照組病人給予ICU常規(guī)的翻身、拍背和吸痰護理;試驗組病人安排1~2名經(jīng)過培訓的護士進行綜合胸部物理治療。(1)肺部扣打:2名護士分別站在病人兩側(cè),幫助病人成側(cè)臥位,一人扶助病人肩背部,并注意保暖,使病變部位在身體上方,護士雙手五指并攏,呈扣杯狀,自下而上扣擊患者肺部,注意垂直于患者身體的方向用力,視病人耐受情況持續(xù)5~10min。(2)胸部震顫:即手法震動,護士雙手四指并攏,成八字形張開,緊貼病人胸壁,由水平方向擠壓、震動患者肺部,并有節(jié)奏的推進利用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最大對拉收縮,產(chǎn)生15~20次/s震動,震動通過手指傳到患者胸肺部,在胸背引流部來回移動,促進小支氣管的分泌物受震動而流入中、大支氣管而排出。一般叩擊震顫、定向擠推和體位引流最好合并進行,可使分泌物及黏液松弛和液化,將肺段中的分泌物及黏液引流出來。視病人耐受情況持續(xù)5~10min。(3)手法振肺后結合排痰機扣振:選用美國振動排痰機230扣擊頭,病人仍取側(cè)臥位,將扣擊頭置于第10肋骨下緣上2cm逐漸移動,轉(zhuǎn)速15~25r/s,每次10~15min,每日2次。
表1 2組患者排痰效果
(1)監(jiān)測2組患者排痰效果。顯效:排痰效果好,聽診肺部無羅音,呼吸音正常;有效:痰液易咯出,聽診肺部無明顯濕羅音,呼吸音基本正常;無效:聽診肺部呼吸音弱且濕羅音。(2)比較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3天的動脈血氣指標。
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相同指標的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nèi)不同條件下同一指標的比較用無重復數(shù)據(jù)的兩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顯著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2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s)
表2 2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s)
注:與A組入院時與入院第3天比較,1)P<0.01;與A組入院第3天比較,2)P<0.05
?
2.1 2組患者排痰效果比較(表1)
2.2 2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比較(表2)
本資料顯示,2組患者人院時的動脈血氣指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入院第3天B組明顯優(yōu)于A組,其pH、Pa02、PaCO2差異有顯著性(P<0.05)。A組入院時與本組入院第3天比較動脈血氣指標差異無顯著性(P>0.05),提示A組經(jīng)3天扣擊無好轉(zhuǎn);B組入院時與第3天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提示第3天動脈血氣指標明顯較第1天好轉(zhuǎn)。提示,綜合胸部物理治療對于呼吸衰竭患者排痰效果和動脈血氣的改善均優(yōu)于傳統(tǒng)的翻身拍背方法
呼吸衰竭的發(fā)生機制[2]主要有:(1)肺泡通氣不足;(2)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3)肺內(nèi)分留;(4)氣體彌散障礙。痰液不能有效排出是造成呼吸衰竭的最直接的關鍵因素。呼吸衰竭的首要護理措施是維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地排出肺內(nèi)的痰液。傳統(tǒng)的排痰方法[3]是翻身、排背、有效咳嗽和吸痰,但對肺部感染部位的針對性不強,以及操作時的規(guī)范性不強,因此,護士不僅體力消耗大,而且實際的排痰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綜合胸部物理治療法是通過在病人身體表面產(chǎn)生特定方向周期變化的治療力,其中垂直方向的治療力產(chǎn)生扣擊震顫可促使呼吸道黏膜表面黏液和代謝物松弛和液化,水平方向的治療力產(chǎn)生定向推擠震顫,幫助已液化的黏液按一定方向排出體外,可以有助于及時解除呼吸道阻塞及緩解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并且,該操作手法扣背與機器使用相配合,動作規(guī)范,對病變部位針對性強,病人也更容易接受。
[1] 許業(yè)珍.重癥加強護理學[M].北京:軍事醫(yī)學出版社,2005:291~296.
[2] 王庸晉.急救護理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130~141.
[3] 王蓮英.慢性阻塞性肺病體位與排痰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6,17(8):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