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和最高抽象。高校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在新形勢下深入思考構建高校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時代意義。
胡錦濤同志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有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才能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代代相傳,長治久安”。為此,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已然成為高校學生思想建設的重要方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是人們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如何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評價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象及主體的行為對個人、無產階級階級、社會主義社會的意義?!?/p>
第一是普遍性。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撐和影響著所有價值判斷,因而應當是對整個人類發(fā)展歷史和未來走向的總概括。構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應當揭示社會主義最本質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為短期目標服務,同時應當關照時代和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第二是民族性。核心價值觀必須建立在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之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和態(tài)度,注意防范價值觀上的歷史虛無主義和民粹主義兩種風險和錯誤,努力建設與傳統(tǒng)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三是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價值觀反映社會和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未來發(fā)展方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基礎上提出來的,本質上既屬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有機環(huán)節(jié),又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偉大工程和目標指向。
胡錦濤同志指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是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如何,不僅直接關系現階段中華民族的素質,而且直接關系未來中華民族的素質。特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如何,更是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是培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我們黨歷來重視對于大學生為社會主義服務意識的培養(yǎng),黨中央多次在有關精神文明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文獻中都作出了高等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指示。在黨的許多重要決議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都規(guī)定了把高校學生培育成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培育,這個高校教育目標是無法完成的。黨中央根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國際、國內文化環(huán)境的深入分析,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建設和發(fā)展的前途,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的多個重要文件中專門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問題。它充分說明在全社會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重點培養(yǎng)的高校學生,也必須順應黨中央的要求,努力學習實踐,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七大專門提出,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活動??茖W發(fā)展觀的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實施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協(xié)調發(fā)展。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目的是以人為本,社會主義高等學校是對青年學生進行各方面科學知識、理念、技術培育的機構。培育這些知識、理念和技術的目的是增強青年學生各方面技能,完善各方面人格,改進各方面不適當的理念和方法,從而達到受教育者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當然包括實踐和理論的協(xié)調,各種知識的協(xié)調和各種價值觀的協(xié)調。因而,沒有高等學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實現高校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只能是奢望。因而,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也是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然要求。
高校學生都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高校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甚至擔當著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和諧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高素質、高水平、高覺悟的人才。而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尤為重要。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勢在必行。只有這樣,高校學生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對和諧社會發(fā)展有用的人,才能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做出貢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有著嚴密邏輯性的系統(tǒng)理論。我們必須在全面整體把握其內容的基礎上,準確分析其各個方面的深層內涵。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主線。我們必須始終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武裝自己的頭腦,從而確保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的關鍵和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馬克思主義建設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具體要求;是振奮大學生精神、鼓舞大學生進取的有效途徑;是衡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標準。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的精髓。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主要接班人,要努力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傳播者、倡導者和實踐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道德基礎,是新形勢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是大學生日常行為的基本道德準則。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特征和根本要求,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長點、生命力所在,也是馬克思主義學風的根本原則,是我黨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新的思想理論成果。實踐證明,只有認真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根本原則,才能增強理論的科學性、針對性、說服力和實效性,才能在各項社會實踐中獲得成功。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與社會主義的生產、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與當今時代賦予我們高校學生的歷史使命結合起來,與當今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圖大業(yè)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取得良好的效果。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加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根本,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根本。
高校學生是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的特殊群體,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基本趨于穩(wěn)定,且又各具特點。加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刻苦踏實的社會實踐,更需要高校學生在學習、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自身和周圍群體的優(yōu)秀經驗,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并準確找到自身缺點并加以改正。
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進步,不斷改正反省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的思想觀念才能從根本上得以形成,我們的行為習慣才能從實際上得到改變。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并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從根本上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才能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王華斌.構建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干思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7).
[2]劉崢,湯小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索[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
[3]蔣玉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探究[J].高教論壇,2010(11).
[4]湯珍秀,陳葉生.關于當代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