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
一個民族的人名總是受該民族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其特有的人名文化。本文從影響人名產(chǎn)生的幾大因素著手分析了英漢姓名在形成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隨之剖析了英漢人名作為其社會語言代碼所實行的種種社會功能,從而幫助英語學習與跨文化交流。
姓名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其出現(xiàn)是為了滿足人們社會交往的需要。人的姓名是某一個人與他人相區(qū)別的語言標志或代碼,任何一個詞或字符,都可以承擔這種代碼功能,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輕率的對待姓名問題。這是因為任何一個詞,固然可以承擔符號的功能,但又同時表達特定的意義。當姓名作為人的符號被使用時,這個符號的使用者必然會聯(lián)系其意義產(chǎn)生諸多相關(guān)的印象。因此人們在確定姓名的時候總是會在選定詞匯的意義方面有所考慮,以期在使用這個姓名時產(chǎn)生符合自己意愿的社會聯(lián)想。
一個民族的人名總是受該民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心理以及語言、風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人名能從側(cè)面反映該民族的理想情操、文化特點和心理機制,從而形成了人名文化。
漢語姓名的結(jié)構(gòu)是姓在前,名在后。中國人的姓氏十分多,有“百家姓”之稱,其中大多數(shù)是單姓,也有一部分是復姓。單姓如趙、錢、孫、李、周等,復姓有東方、西門、南宮、北堂、諸葛等。姓是由祖輩傳下來,由整個家族共用的。名則可以隨意取,可以是單字或雙字,如“趙穆”,“錢學森”,“諸葛亮”等。
英語姓名的結(jié)構(gòu)為:教名+中間名+姓,教名又被稱為洗禮名,是牧師或父母取的。隨著孩子長大,本人可取用第二個名字,這就是中間名。英語姓名的姓放在全名的最后,又稱末名。
(1)宗法與宗族
由血緣紐帶維系的宗法制度是中國社會結(jié)構(gòu)的重要特點。無論是觀念層面的宗法意識,還是社會結(jié)構(gòu)層面的宗族組織,都給中國人的姓名銘刻下深深的民族和時代烙印。
在宗法制度下輩分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區(qū)分輩分的最好方式是在人的名字中直接體現(xiàn)出來。這就導致很多中國人名字的一個顯著特點:不同輩分的人,名字體現(xiàn)出縱向的,前后相繼的關(guān)系;相同輩分的人,名字體現(xiàn)出橫向的,平行配合的關(guān)系??鬃蛹易迨侵袊幕罹叽硇缘募易澹珖f(xié)委員中,先后有三位孔子后裔,即孔祥禎、孔令朋、孔德懋。根據(jù)上列的輩行用字序列,人們可很方便地辨明他們?nèi)环謩e是孔子的第 75、76、77 代孫。
以輩分為人名區(qū)別特征的另一社會現(xiàn)象是出現(xiàn)在宗教中的法名。如同俗名講究輩分排行一樣,法名也有字輩的規(guī)范,一輩一字,次序井然。如禪宗的輩行次序為:智、慧、清、凈、道、德、圓、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
(2)宗教
英語國家多信仰基督教,人們常選用圣經(jīng)中圣人的名字為自己和子女命名。如Adam(上帝創(chuàng)造的第一個人);Eliot(上帝的禮物);Noah(制造方舟并把各種生物帶進方舟的人)等等。女性圣人名字也是人們喜歡選用的,如Mary(耶穌基督的母親);Ann(圣母Mary的母親);Elizabeth(圣人John的母親);Catherine(圣人Peter的妻子)。以上這些人名的選用體現(xiàn)了對上帝的虔誠和尊崇。
在中國,宗教在社會生活中從來沒有取得絕對權(quán)威的地位,真正皈依佛教或道教的人數(shù)從沒有占據(jù)過社會的大多數(shù)。盡管如此,宗教對中國人的生命觀念和生活態(tài)度仍有不容忽視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潛在地表現(xiàn)在人們?yōu)槿颂幨碌男膽B(tài)里,有時又直接表露在個人的社會符號名字中。如受佛教影響的悉達(佛語“成就”的意思)、彌陀(“無量”之義)、修羅等,受道教影響出現(xiàn)的大量以“之”字命名的人名,如羲之、玄之等,這是因為天師道組織曾以人名中的“之”字作為聯(lián)絡(luò)的暗號。
(3)倫理道德
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文化是一種倫理文化。植根于宗法社會基礎(chǔ)的倫理道德,強烈而持久地左右著人們的社會心理。中國人的倫理道德觀念系統(tǒng)中的基本概念主要源自儒家。一般地說,倫理道德討論的是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準則,如孔子提倡的忠、??;特殊地說,倫理道德討論的是處理父子、夫婦、長幼、君臣、朋友之間具體關(guān)系的準則,如孟子論述的“五倫”:“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碧N含倫理道德意味的古今人名有:趙崇德、李德倫、馬敘倫、李宗仁、王懷義等。
(4)性別差異
從相當?shù)囊饬x上講,名字是人的社會角色的稱謂。而人的社會角色的最簡明區(qū)分就是男性與女性。
根據(jù)中國人古已有之的陰陽觀念系統(tǒng),男為陽,女為陰。體現(xiàn)在名字上,男子之名多陽剛之氣,女子之名多蘊陰柔之風。男子之名的陽剛之氣,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展示抱負胸懷,如:安邦、定國、澤民、振宇、建業(yè)等。
(2)祈望光宗耀祖,如:紹祖、延嗣、耀庭、顯宗、家興等。
(3)抒發(fā)情感意緒,如:鵬飛、俊逸、景賢、希圣、慕白等。
(4)表白意志品格,如:尚德、浩然、志堅、克強、世廉等。
同漢語中此類人名意義對應的英語名常涉及知識、權(quán)威、榮譽、力量等。由此可見,英漢民族父母對孩子擁有共同的期望,希望孩子能有所為,報效祖國,奮發(fā)進取。
與男子之名的陽剛相比,女子之名的陰柔更為絢麗多彩,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多用女性字。最基本的是稱娘、姑、妹等等,如杜十娘、瑛姑、楊八妹。形容姿色神態(tài)的帶有“女”字偏旁的字更是多不勝數(shù),如嬋娟、嫦娥、語嫣、嬌嬌等。
(2)多用閨物字。女子未出嫁,稱“待字閨中”,閨房之內(nèi)的種種物件,秀美玲瓏,女子之名也多取于此中。如英臺、霓裳、玉環(huán)、寶釵等。
(3)多用花鳥珍寶字,如春花、靈芝、鶯鶯、瓊瑤、金釧、黛玉等。與此相對的英語民族也慣用花草珍寶為女性取名。但由于東西方的地理、氣候以及文化習俗的不同,所選花卉也不同。中文喜用梅、蘭、菊、桂等花卉,而西方人喜歡用玫瑰、百合、紫羅蘭等命名。如 Lily/Susanna(百合)、Camellia(山茶花)、Daisy(雛菊)、Daphne/Laura(月桂)、Iris(蝶之花)、Viola(紫羅蘭)等。
(4)多用美景字。自然界的良辰美景常被用來借喻女子的嬌美容顏,如凌波、紅霞、白雪、麝月、湘云等。
(5)多用女德字。禮儀之邦的中國,對女子德行有嚴格的規(guī)范。與此有關(guān)的概念用字也成為女子取名的選擇。如貞淑、明惠、靜德等。英語女名則以品德善良、純潔、忠貞為美,因此選擇人名如 Alice(高貴善良)、Rebecca(忠貞)、Grace(美德)、Genevieve(純潔的妻子)等。
在姓名所承擔的多項功能中,作為社會交往中必需的群體或個體的代表符號是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姓名作群體代表符號的主要作用表現(xiàn)在同姓之間存在近乎天然的親近關(guān)系。從社會心理上分析,這是古已有之的“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的遺存,并無多少科學依據(jù),而且隱含著相當?shù)南麡O因素。不過作為一種客觀的社會現(xiàn)實,我們應當正視它的存在,并加以正確的引導。另一方面,姓名作為個體的代表符號更是不言而喻。例如某小群體中,幾個人同姓趙,大家一般便按年齡長幼,分別對他們稱呼為老趙、大趙和小趙。如果在更大的群體中,因為這樣的老趙、大趙和小趙太多而無法區(qū)別,那就得使用他們的姓名全稱,如趙建國,趙德勝,趙玉華等。
姓名不僅用來區(qū)分整合血緣關(guān)系和個體存在,還體現(xiàn)了人們的社會等級高低、身份尊卑。
在中國歷史上,姓名承擔等級身份的標志。在上古春秋時代,有沒有姓氏本身就是身份高低的標志。姓氏的取得要經(jīng)過天子的恩賜。換言之,有姓氏的人均為有一定身份的人。到封建時代,姓名具有了階級特點,既是政治控制的手段,也具有禮儀模式和行為規(guī)范的蘊意。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門閥制度下,不同的姓氏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高下之分。門閥世族與普通的“寒門”百姓之間不通婚,不共席,甚至穿不同的衣服。在這種等級森嚴的門閥制度下,不同姓氏之間顯示出明顯的高低貴賤之分。
英語國家中姓氏含有 Duke、Baron、Bishop、Marshal、Pope等字眼的也是等級身份的體現(xiàn),這說明他們的祖輩分別是公爵、男爵、主教、元帥、教皇等。由此可見,英語人名的等級體現(xiàn)比漢語更為明顯外露。
在人類歷史上,姓名的這一社會功能多體現(xiàn)在漢語體系中,因為中國文化里向來都有“命運”一說。小孩出生其父母找算命先生看其一生命運如何。如果算出有什么問題,則在給其命名時加以補救,于是,姓名就有了彌補命運缺憾的功能。
依照命理中的“八字”算法,每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為“四柱”,配合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暌)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標記,合為八字。而天干、地支各字又分別與金、木、水、火、土五行有相對應的關(guān)系。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者認為這五種物質(zhì)是萬物的起源和根據(jù),一物對另一物有促進作用或是相互促進則為“相生”,而一物對另一物起抑制作用或相互排斥則為“相克”。算命先生根據(jù)一個人生辰八字的欠缺取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中相應的一個屬性的字來補救,如閏土,金生,水生等。除了直接加五行所代表的字來命名外,還可以用此五行做偏旁,視欠缺多少來增減。如八字缺水則可用木屬“森、楠、林”字為名,如八字缺水則可用水屬“江、海、淼”等字為名。
運用五行八字算命,如今看來毫無科學性可言。不過既然有人相信它的存在并據(jù)此取名,也不是什么大事。起碼它有助于個人在心理上獲得暗示刺激,從而求得心理平衡。因此,其效果也有積極的一面,我們應予以理解。
英語人名的姓氏有不少是源自其祖先所從事的社會行業(yè),這一點姓名功能在漢語人名中極少得到體現(xiàn)。
Smith是美國使用得最多的名字,因為“smith”(工匠)在中世紀的英國是所有行業(yè)中最為重要的職業(yè),那時英國每個村子里都有鐵匠,和平時期他們制造犁、馬蹄鐵等農(nóng)業(yè)用具;戰(zhàn)爭時期他們制造兵器,后來“Smith”就成為英語姓氏。英語中表示職業(yè)的姓還有很多,比如說叫Hunter的,祖上就是獵戶;叫Tanner的,以前則是制革工;叫Miller的,以前多為磨坊主;叫Hooper的則多是桶匠;叫Cook的祖上就是廚師了。英國中世紀神學泛濫導致教堂四處興建,建筑業(yè)隨之發(fā)達起來,今天關(guān)于建筑行業(yè)的名字依然俯拾皆是。例如“Thatcher”(蓋茅草房工匠)的后裔Margaret Thatcher(瑪格麗特·撒切爾)曾擔任過英國首相,是聞名世界的鐵娘子。而發(fā)明飛機的萊特兄弟BrotherWright(工匠)和因唱“Yesterday Once More”成名的Carpenter(木匠)其祖上也許是一個木工班的。
作為具有區(qū)別性的社會語言符號或代碼,姓名在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體現(xiàn)方式。英漢姓名的產(chǎn)生與性別差異和人們所處社會的宗法與宗族、宗教、倫理道德等因素有著不可避免的聯(lián)系。作為特定文化影響下產(chǎn)生的社會現(xiàn)象,姓名不可推卸的承擔了英漢國家中的多項社會功能,它區(qū)別了群體與個體,區(qū)分了等級身份,體現(xiàn)了經(jīng)濟生活,甚至彌補了命運缺憾。
因此,通過了解英漢姓名的不同,我們可以了解中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對于英語學習和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都有一定的幫助。
[1]何嘵明.姓名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