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賽軍
李清照是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的女詞人。她的《詞論》一文是宋代第一篇系統(tǒng)的詞學理論文章,充分體現(xiàn)了李清照的詞學觀,受到古今文人學者的普遍關注。本文從詞“協(xié)音律”和詞“重典雅”兩方面論證了詞“別是一家”之說。
《詞論》一文見于宋代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和魏慶之的《詩人玉屑》。全文不足600字,但立論鮮明,內涵豐富,文中李清照大膽地提出了對詞的獨特見解和主張,毫不隱諱地批評了詞壇上不少的名家?!对~論》的中心論題是詞“別是一家”,意指詞是與詩、與文不同的一種獨立的抒情文體。下面本文從詞應“協(xié)音律”和詞應“重典雅”兩方面來論證李清照詞“別是一家”之說的合理性。
詞起源于民間,是配“里巷胡夷之樂”而產(chǎn)生的一種合樂歌唱的詩體,和音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詞的產(chǎn)生是按曲歌唱的需要,它的興起和發(fā)展都和音樂緊密相連。詩和詞都有音樂性。近體詩雖然出于音聲和諧的要求而講究平仄格律,但它畢竟只訴諸于口誦。而詞是歌詞,可歌性是詞的特點,因而,對漢字聲調上的要求自然會更細、更嚴。只有把音樂高低與聲情和字調的升降緊密結合起來,唱起來才會珠圓玉潤,有一種抑揚頓挫的音樂美感。由此可見,嚴于音律,乃是詞本身發(fā)展而形成的特點。如果我們否認了音樂規(guī)律對詞的要求,那實際上否認了詞的特點,取消了詞的相對獨立性。
李清照在《詞論》中強調“蓋詩文分平仄,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本褪菫榱藚f(xié)律、可歌。與此同時,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她這一理論主張,如她的《聲聲慢》就嚴格遵循了詞“別是一家”之說,注重詞與音律的特殊關系,并達到了一種聲、情、境高度融合的超逸境界??梢姡钋逭仗岢龅脑~要協(xié)音律的要求并沒有阻礙宋詞的發(fā)展,反而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名篇,豐富了我們的文學寶庫。
詞誕生以來發(fā)展至北宋,詞確有有意突破音律限制的傾向,在這方面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就是蘇軾。因而李清照在《詞論》中批評蘇軾的詞是:“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xié)音律?!碧K軾以詩為詞開創(chuàng)了一代詞風是值得肯定的。李清照沒能看到這一點是她的局限。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在北宋末葉,詞壇上確是存在著對蘇東坡疏于音律、以詩為詞的議論。反對蘇東坡的以詩為詞并非易安個人的觀點,而是當時詞壇上多數(shù)人的意見。故不能因此而說《詞論》對宋詞的發(fā)展起了阻礙作用。相反,我認為李清照面對聲勢顯赫的詞壇群英,沒有隨聲附和,而大膽的從詞本身的特點出發(fā),在理論上進行探討,實事求是的指出蘇軾等詞作的缺點,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符合詞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特點,是值得肯定的。
詞興起于民間,后流行于市民階層,當然不能像傳統(tǒng)文學那樣典重,故難于提升到文學之列,和詩文居于同等地位。為此,李清照提出詞的內容要以典雅為標準,這樣可用詞來反映宋代文人的生活,易于為士大夫所接受,從而讓士大夫來進行詞作的創(chuàng)作,以提高詞作為一種文體的地位,這是有利于詞的發(fā)展的。
一方面,李清照主張詞在內容上要注重典雅,所以她反對柳永詞“雖協(xié)音律,而詞語塵下”。這里的“詞語塵下”,并非僅指語言問題,它首先是內容的問題。柳詞的內容多是醇酒女人,甚至有庸俗無聊的傾向,他樂于為歌伎作歌詞,甚至情愿“忍把浮名,換了淺堪低唱”。對柳詞“詞語塵下”這一弊病,不僅清照,其后也有許多人提出批評。周濟說:“耆卿樂府多,故惡濫可笑者多。“(《介存齋論詞雜著》)亦當指此。
另一方面,李清照還主張詞在內容上要注重情感上的典雅,所以她又反對秦觀的“專主情致”??墒乔赜^的詞局限在“情”和“愁”兩方面,沉溺于自己的感情而不能自拔,如“貧家美女”,淚水盈盈,情調悲苦。他始終無法跳出自己的情感,而出乎其外的關照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痛苦和不幸,這與宋代文人的文化性格和生活態(tài)度是相沖突的。
李清照深受宋代文人的文化性格和生活態(tài)度的影響。她善于思辨的看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痛苦和不幸,既能入乎其內的體驗,又能出乎其外的關照。晚年的李清照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夫死身寡的巨大變故,獨自一人漂泊江南,嘗盡人間的千辛萬苦。這種大哀巨痛的情感描寫,往往使男性作者也顯得無能為力,而李清照卻能做到舉重若輕,自然天成。從創(chuàng)作實際看,她的詞描寫的是離愁別恨,傷春感時的女子情思,感情委婉精細,可是,她卻帶有一種清高生活的意趣,詠抒出一種淡遠雅潔的情懷。她的詠物詞就善于從弱小的體格中發(fā)現(xiàn)潔美的內質,從質樸的外表中尋求高雅的品性。這些愁情之作凄苦而不絕望,哀傷而有慰托。如《多麗》就屬比較典雅的作品,這首詠物詞作者自題“詠白菊”。前闋用“貴妃醉臉”、“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屈平陶令”,后闋又用“漢皋解佩”、“紈扇題詩”、“澤畔東籬”等典堆積而成,卻不露痕跡,用得準確、恰切,十分自然。
綜上所述,詞“別是一家”之說符合詞在當時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并代表當時大多數(shù)人的見解。詞“別是一家”之說提高了詞作為一種文體的獨立性,詞只有保持獨立的文體特性,才能不被詩、文所替代,在文學之林中占據(jù)獨立的地位。
[1]夏承燾.李清照研究論文集[M].中華書局出版社,2000.[2]梁華.詞別是一家[J].廣西社會科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