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青(廣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 廣東 珠海 519090)
高職計算機專業(yè)教學案例研究
李建青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 廣東 珠海 519090)
在教學中使用案例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但最終收到的效果卻與案例的選擇、規(guī)模及處理有很大關系。因此,有必要對在教學中篩選、處理和應用案例的方法進行探討。
高職;計算機專業(yè);案例教學
隨著現(xiàn)代社會對職業(yè)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多地傾向于采用案例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及職業(yè)能力。案例教學是指教育者本著理論與實際有機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學目的要求,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將學習者引入一個特定的真實情境中。
由于案例教學采取以實踐為主導、以應用為目的的原則,所以更適合于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的高職高專院校,尤其適合于該類院校的計算機專業(yè)教學。原因在于:第一,該類院校的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是太強,以課堂講授為主不利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對實踐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案例教學法是從實例中引出知識,又通過實例理解知識,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盡快地掌握知識,同時可提高學習興趣。第二,高職高專主要培養(yǎng)的是專業(yè)技術型人才,應以實踐為主,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一種技能,以滿足社會的需要。案例教學恰是一種以實踐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案例教學法實施的一個關鍵是案例的選取和處理。教學過程中往往要選擇一個綜合性案例作為實踐教學的內(nèi)容,將知識點融入案例中,然后將大案例分解成一個個小案例,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案例任務的完成,構成一個個案例教學方案,指導學生不僅學習課程知識,而且學會知識的運用方法,掌握動手實踐的技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案例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載體,來自現(xiàn)實企業(yè)的真實工作過程。
下面筆者擬從案例的選取、處理、分解及整合等方面加以闡述。
對于案例教學而言,案例的選取是至關重要的,案例作為教學的基本材料,其質(zhì)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是重要的。案例選取應注重以下特性。
典型性 案例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應該具有典型性,且與所對應的理論知識有直接的聯(lián)系。
綜合性 案例要內(nèi)涵豐富,其范圍、內(nèi)容要能覆蓋教學目標所有的知識點,思維性強,通過案例的講解即可完成整個教學目標所要求的知識點講解。
客觀性 案例來自于實際的軟件產(chǎn)品,應真實且技術水平與教學目標相適應,能為學生建構一個系統(tǒng)的、全面的知識框架。
趣味性 選用枯燥乏味的、脫離學生實際應用的案例,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應不斷選擇新鮮、有趣的案例,以確保案例對學生的吸引力。
適度性 案例太難,學生因知識儲備不夠無從下手,只有消極等待課堂上教師的灌輸,喪失參與的興趣。所以,案例的難易要適度。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而言,由于基礎較差,理解能力不是太強,所以選擇的案例不宜過大,也不宜過難,最好選取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作為案例,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盡快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
剪裁性 一個現(xiàn)成的案例不是拿來就能用的,而是需要剪裁的,需要針對案例中業(yè)務過于復雜的、教學目標之外的及個別的編程內(nèi)容進行知識補充,使案例發(fā)揮最大的價值。
一般而言,來自企業(yè)一線的產(chǎn)品并不適合拿來直接用于教學,而是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裁剪處理。
首先,要剪掉過于復雜的業(yè)務處理過程,使之適合于教學需要??紤]學生的實際能力,可以只選取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功能作為案例,但必須包括所有的主要知識點。這樣,圍繞該部分案例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并指導學生進行開發(fā),可以使學生掌握絕大部分知識點,并提高其自信心。
其次,要將復雜、繁瑣的業(yè)務過程精簡化,使之適合學生的學習程度,將注意力放在知識的實用上??紤]到學生一開始只是學習知識,不需要介入真實的開發(fā)目標,所以應將真實的案例模塊精簡,比如將打印一個大型的報表精簡為打印一個小型報表。
再次,要裁剪案例,將完成同一知識學習的不同應用模塊分解開來,按照需要和規(guī)模,簡單地做成實驗或作業(yè)案例,要求學生課下完成,復雜的內(nèi)容可以當作課程設計任務在課程結束時完成。這樣,上課、上機及作業(yè)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實例,學生學完課程之后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最后,應將裁剪后的案例分解成一個個小案例,將每一個小案例再經(jīng)過處理,編排組織起來,成為每一次課的直接教學環(huán)節(jié)。
這樣,根據(jù)案例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聯(lián)系,最初的一線案例可做課堂演示用。在開課之前,先將一線案例進行演示,以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明確學習目的及自身可以掌握的技能。另外,要讓學生知道這個案例是做什么的,可以解決什么問題,有哪些基本功能,要實現(xiàn)這些功能需要學習哪些知識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每一個處理過的小案例,帶著學生一步步完成知識學習和項目開發(fā);實驗室及課下,用裁剪過的類似案例再進一步實踐,最后進行課程復習和總結時,再將每個案例串聯(lián)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案例。課程結束做課程設計時,再還原一線案例的本來面貌。一門課程學下來,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知識,也可以完成一個實際項目的開發(fā)。
在案例處理過程中,要使一個企業(yè)案例成為教學用的小案例單元,需要將大案例分解、處理、排序,最后再整合還原。
垂直分解 拿來一個實際的項目,要先進行垂直分解,也就是子案例、案例模塊分解,如圖1所示。
水平組合 對分解后的模塊,再水平組合出不同類型的案例,如圖2所示。
圖1 案例模塊分解圖
圖2 教學案例組成圖
內(nèi)部細分 將每一種案例類型及所屬子案例再細分成一個個的案例任務,如將“打印”細分為打印報表、打印月報、打印單位月報等任務。
個案純化 對每一個案例任務要進行單純化。由于將案例細分后各個案例任務之間存在著極強的耦合性,不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知識,這時,需要進行“替代轉化”。比如,前面的案例任務在顯示用戶基本信息時,還沒學到數(shù)據(jù)訪問,這時就要在程序中模擬從數(shù)據(jù)庫中取出用戶基本信息。
排序組合 細分及純化之后的案例任務是無序、凌亂的,要按照學習知識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順序進行編排,最后組織成整個課程的教學任務,如表1所示。
表1 案例組織分布表
案例還原 學習、實踐完每個單獨案例任務后,學生可將其逐步組裝起來,再在課程設計部分添加未完成的相關功能,最后還原出最初的企業(yè)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好的案例的發(fā)掘、應用,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過程充滿挑戰(zhàn)性、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使一門課程的教學成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結合點,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1]唐世綱,譚曉林.案例教學基本特征初探[J].成人教育,2004,(9).
[2]趙立艷.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實踐與啟示[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3.
[3]王少非.教師教育中的案例方法與教學案例的開發(fā)[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1.
G712
A
1672-5727(2011)10-0025-02
李建青(1972—),女,山西太原人,碩士,廣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