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靜
主持人語:現今,中國傳媒市場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受眾接觸傳媒的習慣發(fā)生了變化,另一方面,傳媒市場的結構與規(guī)模也發(fā)生了演變。面對一個變革的時代,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傳媒業(yè)面臨著市場定位的不斷調整。傳媒定位是傳媒競爭的產物,它標志著傳媒競爭由原始的、無意識的競爭狀態(tài)向有序的、有意識的狀態(tài)發(fā)展,這是傳媒市場發(fā)展進步的標志。
本期傳媒大講壇中暨南大學媒介批評研究中心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董天策教授選擇《人民日報》和《南方都市報》對日本地震災難的新聞報道作為分析文本,《人民日報》的災難報道所呈現的是基于“國家視角”的“積極救援的國際形象與安定民心的國內形象”;《南方都市報》的災難報道所呈現的則是偏向于“新聞視角”下的“還原災難現場與人文關懷的故事化報道”。這兩種報道視角的不同,表明不同類型的報紙已形成了越來越明晰的傳媒定位與價值追求。
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于松明教授的文章《媒體新聞人從政現象淺析》關注到近年來不少新聞人到地方黨政機關或部門掛(任)職,這個現象引起公眾和媒體的關注及熱議,甚至一度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從側面反映了黨和政府在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思想的指導下用人制度的發(fā)展和變化。其研究意義不僅在于能夠使新聞從政人了解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同時能夠為其他從政人員帶來一些經驗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