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姝苗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shí)。數(shù)著三伏,暑去涼來,一葉梧桐告天下,時(shí)已立秋。歐陽修說,“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睉?yīng)是人間第一縷秋聲了。
秋天的聲音在哪里?一定是在風(fēng)里。徐志摩吟,“我不知道風(fēng),是在哪一個(gè)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洄……她的溫存,我的迷醉。”在山川鄉(xiāng)野跋涉,放逐四肢和身體,一起來搜尋風(fēng)里的秋聲,它有如林間撕裂的蟬鳴,打磨我們在鋼筋水泥中鈍化的心靈。
天之于物,春華秋實(shí),秋聲本無跡,不可觸摸,要我們用心感悟。但凡待在空調(diào)房間,將門窗緊閉,把自己與自然隔絕的人,是覺不到這樣的愜意的。學(xué)會(huì)融入,是步入鮮活生命的第一步。
秋聲,藏在草葉樹枝的疏離之間?!霸铺焓障纳?,木葉動(dòng)秋聲?!辈菽臼谴笞匀蛔钪艺\的衛(wèi)士,能最先感知?dú)夂蛱煜笠苍谇槔碇?。午夜時(shí)分,當(dāng)一場陣雨侵襲過后,一絲涼意從樹縫里鉆出,伴著猶存的暑熱吹拂而來,迎向饑渴難耐的肌膚,沁人肺腑。“苦熱恨無行腳處,微涼喜到立秋時(shí)?!边@異樣的體嘗,讓感官變得細(xì)膩。激活日漸麻木的身心?!昂脹隹彀?!”乍現(xiàn)的涼爽猶如荒漠中的一壺泉水,一株沙棗花,有苦盡甘來的味道,叫人驚喜莫名。
秋聲,含在眾聲雜沓的鳥喙之間。“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涼?!编编兵B鳴、鳥雀啾啁。鴉啼影亂,海月纖痕。枕著這樣的自然之聲,想來連夢也是喧鬧的吧。有夢固然美,無眠也深沉,“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薄暗勊谋谙x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唧唧秋蟲、淺吟低唱。入秋,對于昆蟲來說生命已經(jīng)走向盡頭,正所謂“秋后的螞蚱——蹦達(dá)不了幾天”,即為秋蟲最形象的寫照。蟲知將死,其鳴也哀。四壁蟲聲唧唧,叫聲里透著哀怨和不舍,像在附和我的嘆息,讓人感喟良多。
秋聲,夾在寒意漸生的秋雨里。這雨有柔軟有剛毅,有冷清也有劍氣。“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fēng)雨助凄涼?!边@是何等婉約凄涼的畫意,透著黛玉弱不禁風(fēng)的身骨,叫人憐惜。出自秋瑾的詩句,“夜來幽夢,杜鵑無語,昨宵庭外,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蓖且话愠罹w,卻沁入了俠女的柔情,別有意味。一場秋雨一場寒,雖有了涼颼颼的風(fēng),預(yù)告天氣開始由熱轉(zhuǎn)涼,還是要等幾場好雨,才驅(qū)趕得走那只“秋老虎”。
秋聲,隱在歲月崢嶸,滄海桑田的人心里。在帝王將相眼中,秋,該是孤獨(dú)的吧?因高處不勝寒,自有形孤影單的落寞。好比乾隆在《立秋日作》里寫道:“如何午熱為孤注,疑是金官讓末光。桐葉庭邊想影落,草蟲砌下覺聲揚(yáng)?!庇秩缋钤霾兜清羞b樓和方孚若韻》中所述:“沙平鷺立秋無盡,月冷烏啼夜未央。有客憑闌共清話,逍遙何異白云鄉(xiāng)?!?/p>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畫悲扇。”到了秋天,我們夏天用的扇子就捐棄了;如果遇到對的人兒,何不保留初見的印象?最初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到后來,不論遙望萬水千山,還是揮手決絕而別,都是泯滅。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秋,乃一氣之余烈,此氣如風(fēng),可催化萬物于熟稔,蕩滌天地之混沌,何必悲傷,何恨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