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彬彬 王朝霞 王 娟 李 娟 王繼榮 王科明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腫瘤科,南京 210011
胃癌治療是手術、化療及放療等手段結(jié)合起來的綜合治療,對于Ⅱ、Ⅲ期的胃癌在手術后需要給予術后輔助化療以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及延長無疾病進展時間。多西他賽(DOX)聯(lián)合順鉑(DDP)和氟尿嘧啶(5-Fu)(DFC)的方案是目前Ⅱ、Ⅲ期胃癌術后輔助治療的主要方案。但多西他賽、順鉑和氟尿嘧啶聯(lián)合后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使腫瘤患者出現(xiàn)各種較嚴重的化療毒副反應,而使患者不能接受較規(guī)律的化療甚至中斷化療,影響效果。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來減輕化療帶來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是必要的。復方苦參注射液含有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等多種生物堿,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獲得較好療效。筆者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進行復方苦參注射液對Ⅱ、Ⅲ期胃癌術后使用DFC方案輔助化療毒副作用的影響的臨床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40例手術后Ⅱ、Ⅲ期的胃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隨機數(shù)字表法):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DCF方案組(研究組)20例,單純DCF方案組(對照組)20例。研究組:男13例,女7例;年齡42~74歲,中位年齡66歲;Ⅱ期5例,Ⅲ期15例;病理分型為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6例,黏液腺癌2例。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40~73歲,中位年齡65歲;Ⅱ期6例,Ⅲ期14例;病理分型為低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2例。兩組患者年齡、男女比率、腫瘤病理類型、腫瘤分期、PS評分等特征,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療程開始前,所有患者均進行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生化功能和CEA等腫瘤標志物),ECG及全身CT檢查;每完成2個周期化療進行1次全身CT檢查,進行全身腫瘤狀況評估。
①手術后經(jīng)病理學證實Ⅱ、Ⅲ期未接受過化療的胃癌患者;②手術后2~3周的患者; ③PS評分0~1分;④患者年齡18~75歲;⑤心臟功能正常,肝臟、腎臟的功能在正常值2.5倍以內(nèi);⑥非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⑦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⑧預計生存期大于12周。
研究組:DOX 75 mg/m2加入250 mL NS靜脈滴注,第1天;DDP 20 mg/(m2·d)加入500 mL NS靜脈滴注,第1~5天;5-Fu 750 mg/(m2·d)原液持續(xù)靜脈推注24 h,第1~5天;復方苦參注射液(巖舒,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Z14021230)20 mL加入250 mL NS靜脈滴注,第1~10天;每4周重復1次為1個周期。對照組:DOX 75 mg/m2加入250 mL NS靜脈滴注,第1天;DDP 20 mg/(m2·d)加入500 mL NS靜脈滴注,第1~5天;5-Fu 750mg/(m2·d)原液持續(xù)靜脈推注24 h,第1~5天;不加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每4周重復1次為1個周期。DOX使用前口服地塞米松7.5mg,Bid,3 d,預防過敏反應,化療治療過程中給予5-HT3受體阻滯劑預防胃腸道反應,如再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給予胃復安、地塞米松處理;出現(xiàn)白細胞低于4×103/mL或中性粒細胞低于2×103/mL時,給予皮下注射G-CSF;出現(xiàn)血小板低于5×104/mL時,皮下注射IL-11,血小板低于2×104/mL時,給予靜脈輸注血小板懸液治療。
全部患者需接受6個周期的化療,治療中如出現(xiàn)患者不耐受情況、危及生命的毒副反應、出現(xiàn)新的轉(zhuǎn)移灶或復發(fā)灶則停止化療。
參照WHO抗癌藥物急性與亞急性毒性表現(xiàn)和分級標準進行化療不良反應的分級。
運用SPSS11.5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毒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完成6個周期的化療。研究組有1例患者因出現(xiàn)Ⅲ~Ⅳ度白細胞下降而延遲化療,延遲時間為3 d,出現(xiàn)在第5周期;對照組有3例患者因出現(xiàn)Ⅲ~Ⅳ度白細胞下降而延遲化療,均出現(xiàn)在化療第4周期后,平均延遲時間為4 d,1例患者出現(xiàn)Ⅳ度消化道反應而延遲化療,出現(xiàn)在化療第5周期,延遲時間為4 d,2例患者出現(xiàn)Ⅲ度乏力而延遲化療,均出現(xiàn)在化療第5周期,延遲時間為5 d。兩組最常見的毒副反應為白細胞減少、消化道反應、肝腎毒性、乏力及脫發(fā)等。見表1。白細胞下降:研究組為85.00%,對照組為9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研究組Ⅲ~Ⅳ度反應為20.00%,對照組Ⅲ~Ⅳ度反應為60.00%,兩組間Ⅲ~Ⅳ度反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小板下降: 研究組為30.00%,對照組為35.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消化道反應:研究組為80.00%,對照組為90.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研究組Ⅲ~Ⅳ度反應為5.00%,對照組Ⅲ~Ⅳ度反應為20.00%,兩組間Ⅲ~Ⅳ度反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腎功能損害:研究組為10.00%,對照組為15.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功能損害:研究組為30.00%,對照組為5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脫發(fā)和外周神經(jīng)毒性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乏力:研究組為25.00%,對照組為5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研究組Ⅲ~Ⅳ度反應為0.00%,對照組Ⅲ~Ⅳ度反應為15.00%,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胃癌是我國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處首位的惡性腫瘤。對于胃癌的治療目前提倡手術、化療及放療等多手段聯(lián)合的綜合治療。
研究表明,Ⅱ、Ⅲ期的胃癌手術后需要給予術后輔助化療來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及延長無疾病進展時間。胃癌的術后輔助化療在目前沒有標準一線化療方案,一般采用在晚期或轉(zhuǎn)移性胃癌中的一線化療方案作為術后輔助化療方案。DOX是半合成紫杉醇類抗腫瘤藥物,通過促進腫瘤細胞有絲分裂時微管聚合和抑制微管解聚,使游離微管減少,從而抑制有絲分裂的進行,促使腫瘤細胞出現(xiàn)死亡。DOX單藥一線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有效率為15% ~24%[1-2]。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和氟尿嘧啶一線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有效性為37%[3],但該方案的毒副反應較大,有較高的Ⅲ~Ⅳ度的化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干擾患者化療按期進行。因此采用一種輔助治療方法減少其毒副作用將有利于該化療方案的實施。
復方苦參注射液,是從苦參、白土苓等傳統(tǒng)中藥中提純而成的,每毫升含苦參堿18 mg以上。苦參和白土苓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等功效,可減少化療藥物的熱毒之性,減輕化療的不良反應??鄥A可通過抑制端粒酶活性, 促進腫瘤細胞調(diào)亡;可提高NK細胞和T細胞亞群的細胞免疫功能;在臨床上具有抗癌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4-5]??墒鼓[瘤細胞無法黏附內(nèi)皮細胞,抑制腫瘤轉(zhuǎn)移[6]。李思孝等[7]報道,巖舒對實驗動物肝功能具有保護作用。申國宏等[8]應用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NP方案(長春瑞濱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觀察到,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療效優(yōu)于單純化療;在粒細胞下降、肝功能受損等化療不良反應方面較單純化療明顯減輕。
表1 兩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比較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復方苦參注射液與DFC方案聯(lián)合術后輔助治療Ⅱ、Ⅲ期胃癌時,明顯降低了DFC方案化療的白細胞下降的發(fā)生率(85.00%︰95.00%,P<0.05),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80.00%︰90.00%,P<0.05),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率(30.00%︰55.00%,P<0.05),乏力的發(fā)生率(25.00%︰50.00%,P<0.05),同時也降低Ⅲ~Ⅳ度白細胞下降、消化道反應及乏力的發(fā)生率。
術后胃癌通常需進行6周期的輔助化療,在多周期的化療的后期會出現(xiàn)多種Ⅲ~Ⅳ度的化療毒副反應。復方苦參注射液對多周期DFC方案化療引起的肝功能損害改善比較明顯,能夠很好的改善中重度肝功能損害對化療的延遲,同時也可以明顯降低白細胞下降、消化道反應、乏力等化療毒副反應,提高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增加患者的依從性。復方苦參注射液應在整個化療期間均使用,并延長5 d,這能更好的減輕化療毒副反應。
總之,復方苦參注射液因其清熱解毒的功效,與DFC方案聯(lián)合術后輔助治療Ⅱ、Ⅲ期胃癌時,可提高胃癌患者對DFC方案的耐受性,減少DFC方案的毒副反應,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
[1] Szanto I,Voros A,Nagy P,et al.Esophageal intramural mtastasis from adenocarcinoma of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J].Endoscopy,2002,34(5):418.
[2] Mattioli S,Di Simone MP,Ferruzzi L,et al.Surgical therapy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cardia:modalities of recurrence and extension of resection[J].Dis Esophagus,2001,14(2):104.
[3] Cutsem EV,Moiseyenko VM,Tjulandin S,et al.Phase Ⅲ study of docetaxel and cisplatin plus fluorouracil compared with cisplatin and fluorouracil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 report of the V325 study group[J].JCO,2006,24:4991-4997.
[4] 王友春,馬建黨.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胃癌的作用機制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17):22-23.
[5] 姜玉華,梁華,褚磊.復方苦參注射液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07,29(6):360.
[6] 王俊學,王國俊.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肝臟,2000,5(2):116-117.
[7] 李思孝,尚金堂,李毅,等.巖舒注射液加PF方案治療有癌穿孔征象食管癌的臨床觀察[J].中華腫瘤雜志,2002,24(4):408-410.
[8] 申國宏,卞丹陽,楊曦.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 [J].山西中醫(yī),2009,25(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