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自然,細心觀察,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法布爾是一個被稱為“難以效法的觀察家”,這源于他對自然的無比熱愛。他熱愛昆蟲,所以才能走進昆蟲的世界。在《松樹金龜子》一文中,法布爾對金龜子的觀察細致入微,他在觀察的同時也帶領(lǐng)讀者觀察,他介紹的情況和結(jié)論都來自觀察。例如:為了科學(xué)地說明松樹金龜子的生活習(xí)性,作者準確地選用了動詞?!按蠖鄶?shù)金龜子嘴里啃著松針,后爪鉤著樹枝,露出很滿足的樣子。有的甚至咬著松針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黃昏再次降臨,它們才重新在空中飛舞?!本渲械膭釉~用得多么準確,如果把“啃”換成“吃”,把“鉤”換成“抓”,把“咬”換成“嚼”,那么表達效果就會大為遜色。用詞的準確,也表明了說明的準確。另外,全文充滿了對生命的關(guān)愛之情,充滿了對昆蟲的贊美之情。擬人的修辭手法是我們學(xué)習(xí)法布爾作品語言的重點,作者將金龜子人格化的表現(xiàn)在于其直接把金龜子當做人來描述,這是作者寫作科普文的主要方式。作者在《松樹金龜子》一文中使用的詞語,幾乎全部是寫人的詞語,如“儀表堂堂”“慈母職責(zé)”“大獻殷勤”“視而不見”“舞蹈表演”“炫耀”“獻媚”“無動于衷”“大喊大叫”等。這些對松樹金龜子的描寫,使其具有人的愛憎感情和思想行為,讀來讓人感到十分親切。法布爾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昆蟲學(xué)家,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文學(xué)家。法布爾從小就是一個“昆蟲迷”,一窩小螞蟻搬家、一場蜘蛛與蚊子的大戰(zhàn),都會讓他入迷,有時候他能一動不動地觀察三四個小時,腳麻了都不知道,為此他還鬧出不少笑話呢!
有一段時間,小法布爾對螳螂產(chǎn)生了興趣。他偷偷地爬上了鄰居家的蘋果樹,找到一只螳螂,屏住呼吸觀察起來。正當他看得入迷的時候,樹下有人喊道:“哈哈!這回你跑不了了!跟我到警察局去!”原來,鄰居當他是偷蘋果的小偷呢!
【黃文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