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書杏,曾小翠,吳玉瓊
(海南省中醫(yī)院護理部,海南 海口 570203)
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我國在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將占死亡原因的79%,而心血管疾病將占首位[1]。高血壓病屬中醫(yī)的“眩暈”、“頭痛”范疇。常見以肝陽上亢、腎精虧損等證型伴見失眠癥。睡眠障礙的高血壓患者體內的神經的興奮性相對要增高,長期以往之后,體力的神經興奮性增高在機體內可以造成心律加快、血壓升高。因此,對高血壓失眠癥進行防治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開天門穴位按摩治療高血壓失眠癥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病例來源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隨機選取66例高血壓失眠癥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最小65歲,最大90歲,平均72歲,病程半個月~10年。對照組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齡最小55歲,最大85歲,平均68歲,病程半個月~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擬定,失眠癥標準:①失眠典型癥狀,如入睡困難,睡后易醒,睡而不穩(wěn)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過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每天睡眠不足5 h,持續(xù)1個月以上者;②有反復發(fā)作史。排除標準:①具有全身性疾病如疼痛、發(fā)熱、咳嗽、手術等,以及外界環(huán)境因素干擾引起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④未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者。
1.3 方法
1.3.1 觀察組 睡前給予患者開天門穴位按摩:每晚臨睡前操作,讓患者仰臥,頭擺正,閉目自然放松,操作者坐在床前為患者按摩。①推上星:用拇指指端有印堂穴向上推至上星穴;②推頭維:由印堂穴向斜上推至頭維穴;③抹眉:從攢竹穴抹至絲竹空穴;④叩印堂穴;⑤叩百會穴。以上五個步驟各36次。⑥梳理太陽經:雙手指端交替梳推頭額10次;⑦順、逆時針揉太陽穴各10次;⑧雙手合掌叩打額部各穴位:從前額拍至左右太陽穴,再到頭頂百會穴,操作3 min;⑨收功:揉雙側鳳池、肩井穴各10次。每晚按摩1次,操作時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力量逐漸加大,時間控制在20 min左右。觀察療程為兩周。
1.3.2 對照組 睡前給予口服艾司唑侖,每晚一次,一次一片,療程為兩周。
1.4 療效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有關失眠的療效標準擬定。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 h。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反加重者。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到93.90%,對照組為78.80%。經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組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中醫(yī)理論認為不寐以夜間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為主要癥狀的病癥。輕者入睡困難,時寐時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可徹夜不眠。不寐又稱失眠、目不瞑等,有虛實之分,虛者多屬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實者多為肝郁化火、痰熱內擾。開天門是一組實施于頭部的按摩手法,原為小兒推拿法?!侗3嗤颇梅ā分^:“先從眉心向額上,推二十四數,謂之開天門?!焙蠼浹葑兏牧?,開天門亦用于治療失眠,具有開經絡、活氣血、鎮(zhèn)靜安神等作用,該穴位按摩法運用了推、抹、揉、輕叩等柔和和緩慢的手法,在改善頭部血液循環(huán)的同時,亦能緩解肌肉及神經的緊張狀態(tài),從而能夠縮短患者入睡時間,使其真正的睡眠時間延長,提高睡眠質量,有效的維持血壓穩(wěn)定,具有明顯的療效。
觀察組采用開天門穴位按摩治療對高血壓失眠具有較明顯的療效,總有效率為93.90%。運用傳統(tǒng)中醫(yī)手法按摩頭部穴位治療失眠癥,與口服鎮(zhèn)靜安眠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且安全,方便簡單,無副作用,具有明顯的中醫(yī)特色和臨床優(yōu)勢,值得推廣應用。
[1]李應輝,焦紅娟,程志清.交通心腎法治療高血壓失眠的理論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14):1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