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敬,張建文,王晗,蔡旭,2
(1.上海交通大學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風力發(fā)電研究中心 電力傳輸與功率變換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200240;2.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200240)
三相電壓源型PWM逆變器以其能夠提供電壓和頻率可調的功率輸出,在DC/AC功率變換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SVPWM因其直流電壓利用率高、數字化實現容易、諧波性能好等優(yōu)點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但SVPWM僅能夠將輸出基波電壓提高到六階梯波運行時的0.907倍,為了獲得更高的基波輸出電壓,逆變器必須工作在過調制區(qū),直至達到六階梯波運行狀態(tài)。當出現過調制時,調制波峰值超出三角載波峰值,實際輸出的基波電壓不再隨調制度線性變化,這種情況下控制器已經飽和,輸出電壓波形僅僅部分受控。由于在飽和區(qū)間上調制器失去了對輸出電壓的控制,因此輸出電壓波形逐漸發(fā)生畸變且含有低次諧波成分。因此需要對SVPWM過調制算法進行研究,在保證實際輸出基波電壓隨調制度線性變化的同時,盡量提高電能質量。
本文在傳統(tǒng)SVPWM算法的基礎上,研究了一種過調制控制算法的原理,并對其諧波特性進行了分析,采用 Matlab/Simulink進行了仿真驗證,最后進行了實驗驗證。仿真和實驗結果驗證了該過調制算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首先定義調制度為
式中:|u*|為參考相電壓幅值;2Udc/π為逆變器六階梯波運行時輸出基波電壓幅值。
采用傳統(tǒng)的SPWM調制時,最大輸出相電壓幅值為Udc/2,調制度為0.785;采用 SVPWM 調制時,最大輸出相電壓幅值為調制度為0.907,直流電壓利用率比SPWM 提高了15.47%。為了得到更高的調制度,就需要運用一定的過調制控制算法。
根據調制度大小,將SVPWM的調制區(qū)域分成3部分:線性調制區(qū)(0≤m≤0.907)、過調制1區(qū)(0.907<m≤0.952)和過調制2區(qū)(0.952<m≤1)。
如圖1所示,SVPWM處于線性調制區(qū)域意味著參考電壓矢量位于正六邊形的內切圓內,此時參考電壓矢量的軌跡為圓形,對應的線電壓輸出波形為標準正弦波。此時保持參考電壓矢量的幅值和相角均不變,由SVPWM的基本原理可知,參考電壓矢量u*由相鄰兩個有效矢量和零矢量合成。根據伏秒平衡原則,有
式中:Ts為PWM 開關周期;T1,T2分別為有效矢量u1和u2的作用時間。
圖1 空間電壓矢量圖Fig.1 Diagram of space voltage vectors
則相鄰2個有效矢量和零矢量的作用時間分別為
式中:α為參考電壓矢量的相角;n為參考電壓矢量在α,β平面所處的扇區(qū)。
當調制度m=0.907時,參考電壓矢量u*的軌跡為正六邊形的內切圓,此時輸出電壓為線性調制范圍內的最大值。當調制度m>0.907時,由于正六邊形的限制,逆變器輸出電壓發(fā)生畸變,其幅值將小于參考電壓的幅值,此時PWM調制進入過調制區(qū)。
過調制區(qū)的脈寬調制可通過修正參考電壓矢量的相角和幅值來實現。如圖2所示,由控制系統(tǒng)得到的參考電壓矢量u*=u*∠α通過預處理器修正后得到實際調制的參考電壓矢量u*p=u*p∠αp,然后送入PWM調制器進行調制。
圖2 脈寬調制和預調制器Fig.2 Pulse Width modulator and preprocessor
如圖3所示,粗實線為實際調制的參考電壓矢量軌跡,長虛線為希望的參考電壓矢量軌跡,短虛線為實際參考電壓矢量中的基波分量。交角αg為u*和正六邊形邊界的交點與正六邊形頂點之間的夾角。令|u*|=u*,則交角αg的表達式為
將式(1)代入式(4),可得交角αg與調制度m的關系曲線如圖4所示。
圖3 過調制1區(qū)參考電壓矢量軌跡Fig.3 Reference voltage trajectory in overmodulation mode 1
圖4 交角αg與調制度m的關系曲線Fig.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ing angle and modulation index
在過調制1區(qū),保持參考電壓矢量u*的相角不變,即αp=α,只修正u*的幅值,以減少諧波。由圖3可知,u*超出正六邊形的軌跡被限制到正六邊形邊界上,則實際調制的參考電壓矢量u*p的幅值被修正為
將式(1)、式(4)代入式(6),可得基波電壓幅值U1與調制度m的關系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過調制1區(qū)的基波電壓與調制度的關系Fig.5 Fundamental voltage with regard to modulation index in overmodulation mode 1
由圖5可以看出,過調制1區(qū)的基波相電壓最大調制度為m=0.952,對應著交角αg=0,此時的軌跡被完全限制在正六邊形邊界上。故該方法無法實現逆變器六階梯波運行。為了達到最大調制度1,需采用其他的過調制算法。
如圖6所示,角αh稱為保持角,控制著保持在正六邊形頂點處的時間,并唯一控制著基波電壓,它是關于調制度m的非線性函數[3]。以第1扇區(qū)為例,當α≤αh時,up始終保持為u1;當αh≤α≤π/3-αh時隨u*一起旋轉,但是幅值為六邊形邊界,并且在位置π/6時兩者重合;當α≥π/3-αh時,始終保持為u2。保持角αh在0~π/6之間變化,當αh=π/6時的軌跡在正六邊形的6個頂點上跳變,即逆變器運行在六階梯波狀態(tài),達到最大調制度m=1。這種方法在相角上不能保證完全跟隨,但是可以實現幅值的最大化。
圖6 過調制2區(qū)參考電壓矢量軌跡Fig.6 Reference voltage trajectory in overmodulation mode 2
將保持角αh與調制度m的非線性關系曲線分段線性化,有
將式(5)、式(7)、式(8)代入圖2的預處理器中即可實現過調制區(qū)的脈寬調制。由于預處理器包含了一組非線性函數,經過預處理器修正后的參考電壓矢量已發(fā)生畸變。圖7為調制度m=0.98時α,β坐標系下的參考電壓波形及其頻譜圖。過調制過程引入了較大的低次諧波(5次,7次,9次,11次等),且總的諧波畸變率(THD)隨調制度m的增大而增大[1]。實質上,過調制條件所帶來的僅有的諧波差別是增加了基帶諧波分量,而這些基帶諧波是由過調制過程的非線性特性造成的。
圖7 過調制2區(qū)的參考電壓及其頻譜圖Fig.7 Reference voltage and harmonic spectra in overmodulation mode 2
本文采用 Matlab/Simulink仿真軟件,仿真參數為:鼠籠式異步電機(690V,350kW)額定轉速為1 100r/min(3對極),額定頻率為50Hz。電網電壓為690V,直流側電容為18.8mF,開關頻率為3kHz。為驗證過調制算法,將直流電壓從1 100V降到890V。
圖8為調制度m連續(xù)變化時的波形圖,可以看出采用該過調制算法可實現線性調制區(qū)到六階梯波運行狀態(tài)的平滑過渡。由圖8d可以看到,相電流波形隨調制度的增加畸變越來越嚴重。
圖8 調制度m連續(xù)變化時的波形Fig.8 Waveforms with modulation index mvaries continuously
圖9為逆變器輸出基波電壓隨調制度的變化曲線,當不采用過調制算法時,在過調制區(qū)逆變器輸出基波電壓將小于參考電壓,雖最終能夠達到六階梯波運行,但此時所需調制度m>4,這顯然對提高電機的動態(tài)響應速度很不利;采用本文所提過調制算法時,逆變器輸出基波電壓在整個調制范圍內隨調制度基本成線性變化。
實驗在350kW鼠籠式異步發(fā)電機全功率變換器實驗平臺上進行,該平臺采用背靠背兩電平PWM變換器拓撲,采用IGBT作為功率開關器件。軟件平臺以dSPACE為核心控制器,以Matlab/Simulink仿真環(huán)境為算法載體,可以通過dSPACE上位機軟件進行參數在線修改以及以實際波形的方式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的電壓和電流等量。
實驗參數如下:電網電壓380V,直流電壓600V,直流側電容18.8μF,開關頻率2kHz,網側變換器通過LCL濾波器接入電網。
圖9 逆變器輸出基波電壓與調制度的關系Fig.9 Inverter output fundamental voltage with regard to modulation index
圖10為不同調制度下a相SVPWM調制波波形,可以看出隨著調制度的增加,PWM調制波波峰逐漸被削平,最后工作在方波運行狀態(tài)。圖11為逆變器工作在過調制區(qū)時輸出線電壓Uab和相電壓Ua的波形,可以看出隨著調制度的增加,逆變器輸出電壓波形中的脈沖數逐漸減少,最后輸出方波。實驗結果與理論分析相一致。
圖11 逆變器輸出線電壓及相電壓波形Fig.11 Line voltage and phase voltage waveforms of inverter output
針對傳統(tǒng)SVPWM算法直流電壓利用率只有0.907的缺點,研究了一種基于SVPWM的過調制算法,深入分析了該過調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過調制區(qū)的低次諧波成分。最后對該過調制算法進行了仿真和實驗驗證。結果表明,該過調制算法可實現在整個調制范圍內PWM逆變器輸出基波電壓的線性控制,最終達到逆變器的六階梯波運行狀態(tài)。
[1]Dong-Choon Lee,G-Myoung Lee.A Novel Overmodulation Technique for Space-vector PWM Inverters[J].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1998,13(6):1144-1151.
[2]Bolognani S,Zigliotto M.Space Vector Fourier Analysis of SVM Inverters in the Overmodulation Range[C]∥PEDES1996,New Delhi,India:1996:319-324.
[3]Holtz J,Lotzkat W,Khambadkone A.On Continuous Control of PWM Inverters in the Overmodulation Range Including the Six-step Mode[J].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1993,8(4):546-553.
[4]劉洋,趙金.磁場定向控制中SVPWM過調制策略的改進與實現[J].電氣傳動,2008,38(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