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枳潼
摘 要:通過對林徽因的詩歌進行摘選并加以分析,淺談我從林徽因詩歌中所品味到的她個人的純美性靈,從心靈之美談到情感之美,再談到思想之美,最后談及氣質之美。
關鍵詞:林徽因詩 心靈之美 情感之美 氣質之美。
徜徉于書海,每每不得不為女人的命運而感到哀痛。漫步于歷史,每每不得不心生感慨,有多少紅顏薄于性命,有多少才女善始而得善終?翻閱近代歷史,林徽因的出現(xiàn),總算為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帶來了一絲暖意。作為曠世的美人,多少風流才子思之欲斷腸?一個徐志摩,一個梁思成,一個金岳霖?作為一代的才女,多少閱讀者狂迷于其優(yōu)美的語言,天馬行空般的思想?一個,兩個,三個?她作為“新月派”為數(shù)不多的女詩人,其詩意境優(yōu)美,情真意切,往往于不經(jīng)意的平凡意象中流露出微妙的人生之理,點滴的哲理之思。其詩如其人,于字里行間中,正映射出她純美的性靈。細膩的她,溫柔而多情。聰慧的她,腦袋里盡是些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
一、心靈之美——美,在那天使般天真而純潔的心
《你》你,煙花般燦爛的笑。你,小鳥般歡快的影。歲月的塵土湮沒不了你。我穿越時光,在某一角落,偷偷的把你望。你是那樣美,如夜空中的星,閃閃,發(fā)亮。
在那暖意洋洋的初夏,林家自有小女在歡聲笑語中漸漸成長,嬌小的她生來一副可愛的娃娃臉。身為名門之后,因其聰慧懂事,頗受父親寵愛,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她自幼受便到良好教育。后來游學于西方,中西方文化的通融,使她在思想上自由奔放。環(huán)境性格影響著一個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就這樣,她的創(chuàng)作深深地烙上了“新月派”詩風的印跡。其內省的審美之風,時而散發(fā)出她內心的那份純,那份真?!缎Α罚骸靶Φ氖撬难劬Γ诖?,和唇邊還原的漩渦。艷麗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貝齒的閃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風的輕歌”詩中,詩人以一系列模糊的比喻來為我們勾勒出一位女性幽蘭般的微笑,朦朦朧朧如水中的映影,清清淡淡如風的輕歌。那是一幅多么夢幻般的美人笑靨圖,圖中的她該是一位多么不食人間煙火的姑娘,是那樣天使般的笑,是那么單純,是那么令人憐惜。詩人該是一位多么生性愛美的女子,是一個多么追求完美的理想主義者!這反映了,“新月詩派”浪漫主義文風下,詩人朦朧化,唯美化的傾向。詩如其人,詩中所描繪出的這樣的笑,更是詩人自己身影的化身。反映了她天真而純美的心。試問,有哪個內心渾濁污穢的人能勾勒出如此靜美純真的意象?
正如楊永生所說“在眾多回憶文章里,我發(fā)現(xiàn),林先生是一位性格開朗,熱情奔放,心直口快的現(xiàn)代女性”。
二、情感之美——美,在那如夏花般燦爛而多情
《是你》:是你,多情的種子遍地播種。是你,淡淡的柔波總將他人吸引。歲月的塵土怎能把你湮沒?我穿越時光,在某個角落,偷偷的把你望。你含情默默的眼神,我是多么的難忘。
在那個霧雨連綿的冬季,在那個陰霾而潮濕的倫敦,兩位文學青年于異國他鄉(xiāng)相遇。相識的火花摩擦出相見恨晚的激情。然而,激情的背后,兩個人對這份感情卻是不一樣的心。他,前世多少次回眸,換取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為此,我早已虔誠的向佛苦苦祈求了數(shù)百年。她,旅居于異國他鄉(xiāng),于茫茫人海之中,尋尋覓覓,驀然回首之間,能適逢幾個如斯的知己?是的,他是痛苦的,我們是在一個多么錯誤的時間里相遇?或許,今生我不能獲得你的愛,但是,你不能阻止我那顆深愛你的心。即使今生我們只能成為知己朋友,我此生已足矣,我甘愿繼續(xù)等待,不論是百年還是千年。一首《偶然》譜寫了一首悲歌,為了你,我甘心等待。人已去,茶已涼,我心傷。點點的星輝是我的淚光,泠泠的溪水如我流逝的熱血就讓我積累的情感宣泄成不朽的詩篇,記載著今生我對你的愛,見證著來世我愛不變的諾言。即使,于你,我只是那片云,那片轉瞬便消失了身影的云。但我還是能夠感受到你對我那份淡淡的愛意。因為你說: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著晴空里,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澗,澄清,許我循著林岸窮究你的泉源:我卻仍然抱著百般的疑心,對你的每一個映影!林徽因與徐志摩的相遇,如同偶然間劃破夜空的流星,轉瞬即逝卻永世美麗。
這樣的多情就是一種美,它讓我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幻想。這樣得多情,正如那夏花般燦爛而美麗。
就如陳志華《愛美。審美。創(chuàng)造美》中所述:“林先生是詩人,是真正的,出色的抒情詩人;林先生是愛美的人,是十分敏感的追求一切美的人?!?/p>
三、氣質之美——美,在那寄宿詩魂的建筑
《還是你》:還是你,好個古靈精怪的姑娘。還是你,骨子里盡是奇異的思想。歲月的塵土怎舍得將你湮沒?我穿越時光,在某個角落,偷偷的把你望。你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姑娘?
林徽因是一個著名的建筑家和詩人,一方面她與丈夫梁思成運用現(xiàn)代科學的方法研究古建筑學,成為這一學科的第一代學者;另一方面,她與生俱來的文藝天賦,在詩歌,小說,散文,喜劇等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也顯露出非同凡響的才華。因此,在她那為數(shù)不多的詩歌中,時而散發(fā)出陣陣“建筑美”的幽香。
譬如,在《小樓》中:詩中對矮樓的描寫,以詩的描寫手法將一座矮樓的形象,生動的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樣獨特的意境,這樣生動的建筑意象,唯有建筑師兼詩人的林徽因的筆下才能將它們匯聚成詩。
正如《建筑師》中所說:“她撰寫的若干篇古建筑調查報告,是用建筑假的頭腦去衡量,美術家的眼光去觀察,詩人的心靈去感受而寫出來的”。她成功的將詩與建筑融合于一體。
誠然 ,在群星璀璨的現(xiàn)代文學的天空里,林徽因不是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畢竟,在她的許多詩中都流露出了不純熟的痕跡。雖然她不是一個杰出的詩人,但是她那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詩篇卻是無人可比擬的。透過她的詩篇,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更加了解這樣一位有著“一代才女”稱號的女建筑家兼詩人。徜徉于她的詩海中,我們可以體味到的是她自身的心靈之美,情感之美,氣質之美。
參考文獻:
[1]楊永生編:《記憶中的林徽因》[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年版
[2]張清平著:《林徽因》[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5年版
[3]林徽因著:《林徽因經(jīng)典作品》[C],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9年版
[4]《穿越歲月的靈性之光_試析林徽因詩歌的美學意蘊》[D],南京師范學院 鄭娟
[5]《林徽因詩意探究》[J] 韓惠芬
[6]楊永生:《建筑百家軼事》[M],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