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承 瑛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人口老齡化,我國老年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伴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水平的追求及養(yǎng)生保健意識的增強,作為治療糖尿病重要手段之一的健康教育逐漸成為醫(yī)護人員研究的熱點。本文就一種新型的互動式的健康教育模式進行探討如下。
1.1 對象 研究對象為筆者所在醫(yī)院門診 “糖尿病活動之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入選標準:①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無心血管及腎臟等嚴重并發(fā)癥。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 42~68 歲,平均(54.18±2.26)歲;病程 1~12 年,平均(5.47±3.19)年。 觀察組 30 例,男 13 例,女 17 例;年齡 40~65歲,平均(55.10±1.05)歲;病程 2~10 年,平均(6.38±2.14)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文化程度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對30例患者集中進行授課的宣教方式,頻率為2次/周;宣教程序:宣教人員講課→患者學習與提問→宣教人員回答→宣教效果評價。觀察組:選取6~8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宣教人員居中的馬蹄型座次,小組式交談新型互動式模式,結合禮來公司“與糖尿病同行”教育模板,圍繞患者自身病情,運用啟發(fā)引導式的宣教方法。頻率為2次/周;程序:患者共同討論→宣教人員啟發(fā)與引導→患者評價自行得出結論→患者設計短時間內可行的目標→建立宣教目標評測表→宣教效果評價。
1.3 建立目標評測表
1.3.1 設定短期目標 如監(jiān)測近期血糖數(shù)值,近期付出的行動等。
1.3.2 對宣教課程的滿意度調查 包括宣教方法,患者關注的問題等。
1.3.3 自我管理依從性 兩組患者設定各100個與糖尿病相關知識,評測表總分100分,得分越高,依從性越高。記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體重指數(shù)等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宣教以3個月一個療程,采用SPSS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見表1、2。
3.1 互動模式患者的評估與選擇 評估患者的認知水平,安排文化水平,價值觀相近的人員組成小組,筆者發(fā)現(xiàn),患者更易聽取與自己處境相同并獲取了成功經驗的病友的建議,患者自己得出的結論,更愿意付出行動。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相關指標(±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相關指標(±s)
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5
比較指標 對照組 觀察組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空腹血糖(mmol/L) 7.41±0.14 5.12±1.14* 7.74±1.13 5.01±0.17*餐后2 h血糖(mmol/L) 9.45±0.32 7.31±1.18* 9.32±1.42 6.83±1.05*糖化血紅蛋白(%) 8.27±0.96 6.4±0.64* 8.30±1.11 5.7±0.48*BIM(kg/m2) 26.3±0.54 25.2±1.12# 26.5±0.83 25.1±1.34#鍛煉時間(h/周) 2.0±0.5 2.5±0.2 2.2±0.4 3.0±0.2
表2 6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前后依從性(±s,分)
表2 6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前后依從性(±s,分)
項目 對照組 觀察組 t P健康教育滿意度 7.05±1.40 7.05±1.40 3.0 0.03知識測驗分數(shù) 85±5 94±2 5.2 0.02
3.2 專職護理宣教人員在互動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模式轉變的關鍵在于變灌輸式的學習方式為啟發(fā)式、誘導式學習,變以宣教人員為中心的模式為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以往的健康宣教大多以宣教人員說教為主,患者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在新模式中,宣教人員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在宣教過程中設置開放型的問題,引導患者說出自身的感受,敏銳的洞察患者情緒的變化并掌握患者的興奮點。對參與討論的患者病情進行全方位的評估,評估患者的認知能力,可以幫助患者理清脈絡,抓住重點,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整個學習過程是患者一次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管理的學習歷程,在充分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得出結論,并最終落實到自身行為方式的改變。
3.3 “與糖尿病同行”“看圖說話”輔助學習模板在宣教過程中引導作用 由于老年人大腦皮層興奮性逐漸減弱,因此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部分老年人學習困難,有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的學習效果與所學材料的呈現(xiàn)速度有關[1]。“看圖說話”具有直觀性、互動性、趣味性,每一張圖都圍繞著糖尿病疾病發(fā)展的進程,把知識融入在情景模擬中,通過宣教人員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思維引導以及患者之間的互動,使交流在一個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下進行,有效地調動患者參與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及主動性。
3.4 目標評測的應用 健康教育成效的阻力往往來自于患者的自控能力差,依從性不高等情況,宣教人員常常面對著一方面患者對于授課內容的認同另一方面在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我行我素”的尷尬局面。所以讓患者自行制定目標計劃表,明確在某段時間內要達到何種目標,必需做出怎樣的行動對于宣教的效用是一個很好的延續(xù)。培養(yǎng)糖尿病患者良好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成就感”的獲得可以有效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協(xié)助患者制定目標時應注意目標要具體明確,切實可行。在目標的制定中避免使用籠統(tǒng)的詞語,而確立制定具體的目標,如:“今天少抽煙”,換為“今天抽3支煙”。確立明確的數(shù)字,如“每周運動3次,每次30 min”。應特別注意患者心態(tài)的變化,在宣教過程中面對血糖不能達到理想標準的患者,耐心的使他們了解控制指標的任何改善都對患者有益,將會降低相關危險因素所引發(fā)的并發(fā)癥風險[2]。
據(jù)調查,在我國仍有50%~80%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存在不了解或存在誤區(qū)[3],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糖尿病,提高治療依從性對患者來說至關重要。本研究顯示,互動式健康宣教模式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合理的教育模式,系統(tǒng)的教育課程,患者在學習中改變生活方式,提高了治療依從性,從而延緩了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1]Rayner K.Eye movements and the perceptual span in beginning and skilled readers[J].J Exp Child Psychol,1986,41(2):211.
[2]Asian-Pacific Type 2 Diabetes Policy Group.Type 2 diabetes practice targets and treatments.Fourth Edition,2005.78.
[3]侯玉魯.淺談糖尿病社區(qū)預[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1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