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春,倪傳寶
(江蘇省金湖縣人民醫(yī)院,211600)
全麻誘導期靜脈注射芬太尼常誘發(fā)嗆咳反應,全麻誘導前1 min預注麻黃素5 mg能抑制芬太尼誘發(fā)的嗆咳反應已被臨床研究所證實。筆者觀察在丙泊酚誘導后即刻使用不同劑量麻黃堿抑制芬太尼誘發(fā)嗆咳的效果,以及對誘導期血壓和心率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擇擇期全麻手術(shù)患者90例,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級,年齡28~72歲,隨機分為A、B、C組,每組30例,手術(shù)種類分別為頸部手術(shù)5例,胸部手術(shù)8例,腹部手術(shù)66例,婦科手術(shù)7例,骨科手術(shù)4例。術(shù)前心、肺、肝、腎功能正常,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吸煙和藥物過敏史。3組患者年齡、體質(zhì)量、性別、ASA分級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3組患者的一般情況
1.2 治療方法 麻醉前30 min肌內(nèi)注射苯巴比妥鈉,2 mg·kg-1,阿托品 0.02 mg·kg-1,入手術(shù)室后開放上肢靜脈通路。麻醉誘導:依次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5 mg·kg-1,丙泊酚(清遠嘉博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842)1.5 mg·kg-1,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2022076)4 μg·kg-1,阿曲庫銨 0.5 mg·kg-1。A、B、C各組分別于靜脈注射丙泊酚后即刻注入0.9%氯化鈉溶液2 mL、麻黃素(沈陽第一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1022412)5,10 mg。90例患者氣管插管時間均于30 s內(nèi)完成,芬太尼的誘導劑量在2 s內(nèi)注射完畢,丙泊酚給藥速度為200 mg·min-1。
1.3 觀察指標與觀察方法 用監(jiān)護儀連續(xù)測量并記錄誘導前,誘導后 1,3 min,插管后 1,5,10 min 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記錄各組芬太尼注入后發(fā)生嗆咳的次數(shù)。
2.1 麻醉效果 A組患者注射芬太尼后嗆咳14例(46.67%),B組 4例 (13.33%),C組 5例(16.67%)。
2.2 平均動脈壓與心率測定結(jié)果 見表2,3。
芬太尼是臨床常用的麻醉性鎮(zhèn)痛藥物,靜脈注射能誘發(fā)嗆咳反應,其發(fā)生率為28% ~65%。嗆咳發(fā)生率差異可能與芬太尼劑量、給藥途徑、給藥速度等因素有關[1-4]。筆者在本實驗中采用 4 μg·kg-1、5 s 內(nèi)注射完成,有46.67%的患者發(fā)生嗆咳反應,B、C組嗆咳發(fā)生率基本相同,同A組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實驗證實麻黃素10 mg和5 mg都能有效地抑制芬太尼誘發(fā)的嗆咳反應,可能需要進行大樣本、多因素的研究來探討麻黃素的劑量同其抑制芬太尼誘發(fā)嗆咳反應之間的關系。
表2 3組患者誘導前后平均動脈壓變化 mmHg,±s
表2 3組患者誘導前后平均動脈壓變化 mmHg,±s
與本組誘導前比較,*1P<0.05
組別 例數(shù) 誘導前 誘導后1 min 誘導后3 min 插管后1 min 插管后5 min 插管后10 min A 組 30 89.78±9.58 88.96±9.82 81.46±10.12*1 90.53±11.92*1 81.46±11.28 78.52±10.16*1 B 組 30 87.81±9.42 86.71±10.12 84.13±9.49 91.28±9.16*1 85.69±9.32 77.53±9.58*1 C 組 30 87.40±10.51 86.31±11.02 89.14±11.42 93.29±11.23 92.56±10.75 88.82±10.43
表3 3組患者誘導前后心率變化 次·min*1,±s
表3 3組患者誘導前后心率變化 次·min*1,±s
與本組誘導前比較,*1P<0.05
組別 例數(shù) 誘導前 誘導后1 min 誘導后3 min 插管后1 min 插管后5 min 插管后10 min A 組 30 81.9±11.6 82.1±10.2 72.3±9.3*1 83.4±8.4*1 74.6±8.1 70.8±8.5*1 B 組 30 82.6±10.2 80.3±11.4 78.2±10.6 85.4±11.4*1 83.6±8.2 73.6±7.8*1 C 組 30 86.5±12.6 85.4±11.8 87.3±12.8 90.4±11.7 90.6±10.6 88.4±9.7
劇烈的嗆咳反應能引起胸內(nèi)壓、腹內(nèi)壓和顱內(nèi)壓升高,回心血量減少,體循環(huán)靜脈壓升高,心排血量下降,嚴重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暫時性的大腦局部缺血[1-4]。因此預防芬太尼誘發(fā)的嗆咳反應對提高患者的麻醉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顯示:全麻誘導前1 min預注麻黃素5 mg能降低全麻誘導期間芬太尼誘發(fā)的嗆咳反應,同時實驗也證實了預注小劑量麻黃素能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1-4],對伴有高血壓、冠心病、器質(zhì)性心臟病等患者可能帶來不利的影響。筆者采用丙泊酚誘導后靜注麻黃素的方法,在降低芬太尼誘發(fā)嗆咳反應的同時避免了上述的不利影響。
芬太尼誘發(fā)嗆咳反應的機制還不十分明確,目前有阿片受體、支氣管收縮、枸櫞酸等假說來解釋此現(xiàn)象。麻黃素因其β腎上腺素能受體的激動作用,一直被認為有支氣管擴張作用[1-2,4]。本試驗也證實了麻黃素能有效抑制芬太尼誘發(fā)的嗆咳反應,證明了β受體在芬太尼誘發(fā)嗆咳中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筆者也觀察到丙泊酚誘導后推注麻黃素不但能降低芬太尼誘發(fā)的嗆咳反應,同時也能拮抗丙泊酚引起的循環(huán)抑制且不引起氣管插管的應激反應。筆者選擇在丙泊酚靜脈注射后即刻靜注麻黃素是因為麻黃素對心血管作用的起始時間是1 min[5],丙泊酚的高峰作用時是注藥后90~100 s[6],這樣丙泊酚和麻黃素的作用時間趨于同步,使誘導期循環(huán)功能平穩(wěn),避免誘導期麻黃素引起的血壓升高。在拮抗丙泊酚誘導引發(fā)的循環(huán)功能抑制方面,麻黃素10 mg的作用優(yōu)于5 mg。
綜上所述,丙泊酚誘導后即刻注射麻黃素能抑制芬太尼誘發(fā)的嗆咳反應,但麻黃素的劑量同其抑制嗆咳反應之間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的大樣本、多因素的臨床研究。
[1] 張瑞冬,陳錫明,陳煜.芬太尼誘發(fā)嗆咳反應的機制、影響因素和預防[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06,27(6):369-371.
[2] 夏溶學,葛衡江.麻黃堿對芬太尼誘發(fā)嗆咳反應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05,34(10):1524-1525.
[3] 郭強.不同給藥順序?qū)Ψ姨釂芸确磻挠绊懀跩].中外醫(yī)療前沿,2009,4(11):65-66.
[4] 韓潮,黃紹強.不同藥物對芬太尼嗆咳反應的抑制作用[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07,34(1):135-138.
[5] 蘭志勛,黃曉波,蔡兵,等.麻黃素抵抗丙泊酚復合誘導引起的循環(huán)功能抑制[J].四川醫(yī)學,2000,21(10):852-854.
[6] 莊心良,曾因明,陳泊鑾.現(xiàn)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48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