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本刊特約記者 陳敏
“我感到冷靜而且平靜。我感到還有未竟的事業(yè),正在走向新的生活。我走過了一段長長的旅程,興奮于還將繼續(xù)新的挑戰(zhàn)?!?/p>
托尼·布萊爾站在窗邊接電話,一聲不吭。合體的藍色西裝,硬朗的臉部線條,側(cè)影挺拔。這位身高1.85米的英國前首相,仿佛電影男主角。
聽了十來分鐘,他簡短地三五句結(jié)束通話,隨即向記者笑著伸出右手,得體躬身。金褐色短發(fā)已然灰白,藍眼睛卻還坦誠年輕,凝視對方。
這種凝視,讓人想到布萊爾談及戴安娜王妃時說:“我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控制他人,迅速察覺他人的情緒……她對所有人都那么親切友好,沒有其他地位相當?shù)娜四苓@樣做,若非情感真摯,效果不可能如此顯著。”
58歲的布萊爾,氣場不遜當年。
布萊爾于1953年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幼時進入達拉謨的唱詩班學校,后來轉(zhuǎn)到愛丁堡費茨中學就讀,這是一所著名的寄宿獨立學校。
18歲時的布萊爾有點叛逆,去了倫敦游蕩,與朋友創(chuàng)辦搖滾樂隊。他曾在火車站附近的公園長椅露宿,也曾長發(fā)光腳,坐在卡車頂上大笑……一年后,他沒能成為搖滾明星,而是進入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法律系學習。在校時,他組建了一支名叫“丑陋的謠言”的搖滾樂隊,他的吉他彈得很棒。
大一時,他回鄉(xiāng),父親和朋友們在車站接他。
他穿著一條破牛仔褲—那時叫寒磣不叫流行,還套了件舊窗簾改成的無袖上衣。布萊爾看見父親皺眉頭,開了個玩笑:“爸爸,好消息是,我沒有吸毒?!?/p>
回想過往,他笑了:“我1975年大學畢業(yè)以后,生活很艱辛。理想主義并不可取,我必須更注重現(xiàn)實?!?/p>
22歲,布萊爾進入林肯法律學院工作,不久后結(jié)識了年輕女律師切麗·布思,熱烈追求,直到打敗其他角逐者。切麗是智力超群的優(yōu)秀學生,大學畢業(yè)后以全國第一的成績通過了訴訟律師資格考試,并加入了倫敦律師協(xié)會,她經(jīng)手的很多案件成為行業(yè)典范。切麗對政治興趣濃厚,17歲就加入了工黨。兩人相戀之后,布萊爾迅即加入工黨。
27歲,布萊爾與切麗成婚。41歲,布萊爾出任英國工黨黨魁。他放棄了工黨的原有政策,重新定位,明確三大關注的議題是“教育、教育和教育”。在1997年的英國大選中,他大獲全勝,結(jié)束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zhí)政時期。
當他知道自己創(chuàng)造了新的歷史,即將成為英國自1812年以來最年輕的首相;當歡呼的人群沸騰甚至哭泣時,布萊爾相當清醒:“不要驕傲自滿,像個剛在球場踢進致勝一球的球員?!笨裣菜查g即逝,他感受到的是恐懼、焦慮和巨大的責任。披上了首相斗篷,接過治理國家的重任,規(guī)模和復雜程度都和競選不可同日而語—而他別無選擇,必須勇往直前。
當今政治領袖都有瘋狂的日程表,不僅在國內(nèi)奔忙,可能幾天要飛四五個國家,而布萊爾一直在公眾面前保持著智慧、謙和、風度翩翩的形象。首相夫人切麗雖抱怨自己“成了透明魚缸里的金魚”,被媒體時刻追蹤,但常跟布萊爾十指相扣,大秀幸福。他們還有4個可愛的孩子。幼子利奧出生在唐寧街10號,是150年來英國首相在任期間孕育的第一個孩子。
“當我宣布切麗懷孕了,大家反應各異:一是吃驚—首相也有性生活?和他的老婆?二是冷嘲熱諷—一定是他的智囊團要求的,想要轉(zhuǎn)移民眾的注意力。三是反感。”
以這種幽默淡定任職10年,布萊爾帶領工黨連續(xù)3次贏得大選,成為工黨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他支持自由市場,發(fā)展經(jīng)濟,落實最低工資,進行憲法改革,加快北愛爾蘭和平進程,并且申奧成功。如他所言:“1945年以來,只有一個政府做到了這些:更多的工作機會,更少的失業(yè)人員,更加完善的教育和醫(yī)療體制,較低的犯罪率以及經(jīng)濟的持續(xù)增長?!?/p>
再漂亮的政績,似乎都被伊拉克戰(zhàn)爭的陰云悄然遮蔽。
內(nèi)閣批評布萊爾一意孤行,而之前媒體盛贊這位首相有容乃大。的確,對于反恐,謙遜的布萊爾十分堅定,并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別支援美國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失去民眾支持后,他被迫在2007年6月27日正式離任。
“離開的心情并不狂暴,卻更加痛苦?!彼f,“也許最終證明我做錯了,正如某些人所批評的,但是請至少相信,為了這個國家,我竭盡全力地做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離任時,布萊爾從唐寧街10號帶走了三把吉他,其中兩把是搖滾明星贈與他的。
其后,布萊爾擔任四方(美國、聯(lián)合國、俄羅斯和歐盟)會議中東問題特使,協(xié)助巴勒斯坦人為立國做準備;發(fā)起成立了“托尼·布萊爾信仰基金會”,努力使信仰在當代世界成為正面力量;創(chuàng)辦了非洲治理促進會,目前已為盧旺達、塞拉利昂帶來持續(xù)投資……
這位鐘情搖滾的政治家,繼續(xù)著更加自由的個人旅程。
布萊爾這次來到中國,是參加自傳《旅程:布萊爾回憶錄》中文版在北京的首發(fā)儀式。
他已來過中國多次,坦陳很喜歡這個未知領域十分廣闊的國家:“每次探索都想讓我更深入?!?/p>
1997年香港回歸,布萊爾主動要求參加交接儀式。儀式上,他的微笑相當顯眼。針對當時媒體“香港末日”的悲觀預測,他說:“英國是有輝煌歷史的國家,但她不能生活在過去,希望繼續(xù)擁有香港……”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圣火在英國傳遞時遭到干擾,一時謠言四起,布萊爾相信“北京奧運會將向世界展現(xiàn)真正的中國”。他赴京觀看奧運會開幕式,之后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奧運會標志著一個新紀元—中國的開放進程已無法逆轉(zhuǎn)。隨著現(xiàn)代化中國的形象變得更清晰,對中國的無知和恐懼將會逐漸淡出,權(quán)力和影響力正朝東方轉(zhuǎn)移?!蔽恼碌臉祟}是“我們可以幫助中國擁抱未來”。
當東方的崛起讓西方恐慌時,布萊爾正視這種力量。在他擔任首相期間,中英關系全面發(fā)展,邁入歷史的最好時期。
卸任后,布萊爾來中國更加頻繁。20年前,他初次接觸的北京處處是自行車,辦事也很程序化,行人看到外國人會緊張。“現(xiàn)在,我們能在一起聊天,開玩笑。人是變化最大的,尤其是中國的年青一代,他們都很想要成功,也感覺到了問題和壓力,但擁有一種開放和自信的態(tài)度?!?/p>
同時,他堅持中國還是發(fā)展中國家的論斷:“北京和上海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國。我去過兩次貴陽,探討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式……對于中國領導人而言,必須關注貧困人口的脫困問題,繼續(xù)發(fā)展經(jīng)濟。所以,政治穩(wěn)定十分重要?!?/p>
他談到中國面臨的三個主要挑戰(zhàn):政治改革;惠及所有人的經(jīng)濟繁榮;和諧的社會發(fā)展。
“中國曾一度把自己和世界隔絕開來,現(xiàn)在,我們都有自己的明天?!?/p>
托尼·布萊爾很堅定。
或許,他的堅定源自母親。他形容自己跟父親一樣主動堅決又野心勃勃,而他內(nèi)向的母親,“端莊慈愛,幾乎是個圣女”。母親52歲時因甲狀腺癌去世,他感覺世界傾覆,“那個純粹地愛著我的人,從不期待回報的人走了”。傷痛轉(zhuǎn)化成前所未有的“生命有限”的緊迫感,他的抱負更加堅定。那年,他22歲。
30年后的一個夜晚,心力交瘁的布萊爾回到家,特意上樓去看熟睡的小兒子。
他不愿再回想每周三狩獵游戲般的“首相答問”環(huán)節(jié)。每次去坐滿人的下議院,他都要穿上那雙去教堂時穿的粗皮鞋,希望自己能幸運過關。
他不再回想發(fā)生在倫敦地鐵和公交車上的4次恐怖襲擊。52人在襲擊中死亡,他深感悲傷:“52個死者,52個有著家人、朋友、愛人的人,正在享受美麗人生的人……”
他不再回想《今日》節(jié)目主持人對自己的詰問—“如果沒有進軍伊拉克,可能就不會有這次恐怖襲擊?”與之理論或者憤怒都毫無意義,叫囂聲中他已置身極端的孤立。
……
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下一次恐懼的戰(zhàn)栗是為了什么?
他看著兒子甜蜜的睡相,想象萬一兒子也在恐怖襲擊中?!拔蚁氲搅四欠N悲傷,那些犧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士兵,那些埋葬在巴格達或坎大哈的瓦礫下的其他人,他們的父親和母親的悲傷?!?/p>
那一刻,52歲的布萊爾也想到了52歲早逝的母親,在無情的壓力下再次意志堅定:“即使抱負無法實現(xiàn)……生命的目的,就是堅持奮斗?!?/p>
布萊爾直面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和領袖才能,曾讓戀愛中的切麗“神魂顛倒”,讓英國民眾狂熱支持。然而,他支持盟友美國、反對恐怖主義、決定派兵參加伊拉克戰(zhàn)爭時,局面已經(jīng)不受他控制。
多年后,當陣亡士兵的父親拒絕和他握手,指責他的雙手沾滿鮮血時;當反對派和媒體逼問他何時退位時;當他離開唐寧街10號,聽到與上任初期相似的歡呼時,這個男人自嘲道:“被打得一塌糊涂,但我還站立著?!?/p>
截至2009年4月,英國在伊拉克完成撤軍時,共有179名英國士兵在伊拉克陣亡。布萊爾宣布將把自傳的全部出版所得捐給英國皇家退伍軍人協(xié)會,但反戰(zhàn)人士稱此舉并不能改變他們對前首相的看法。
布萊爾偶爾借酒澆愁,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眠。他承受所有的結(jié)果,并不后悔做出參戰(zhàn)的決定:“‘9·11’事件的發(fā)生,使我堅定信心要和我們古老的盟友肩并肩站在一起。如果我們放棄了反恐,恐怖分子的活動將永不停息。這是一場意志和信仰的斗爭,我們不能失敗……”
《讀者·原創(chuàng)版》:您的自傳在全球發(fā)行后銷量不錯,您認為中國讀者能從中得到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
布萊爾:我想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寫回憶錄,用個人化的敘述來描寫一段旅程。在這本書里,你能讀到一個領導人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必須接受的挑戰(zhàn),即使對政治不感興趣,也會對這本書感興趣。人們會想,原來政治家并不是外星人,也是凡人一個。(笑)
《讀者·原創(chuàng)版》:您走上政壇,更多是源于自己的想法還是父親的期望?
布萊爾:這是我完全獨立的選擇。我父親加入了保守黨,而我是工黨成員,我們常常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爭論。(笑)我還是孩子時,父親和朋友之間討論政局的熱情讓我著迷,這點父親對我影響很大。不過,我20歲時更喜歡搖滾和娛樂,而不是政治活動。我的父親40歲時中風,花了3年才重新學會說話,但表達能力遠不如前,不得不中斷自己的政治理想,這讓人心碎。
《讀者·原創(chuàng)版》:您上任后每一次做決斷,會十分在乎公眾的評價嗎?又如何取舍?
布萊爾:人們過去經(jīng)常對我說“傾聽民聲”。當然,這是一個好主意,但不幸的是人們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傾聽完了,一個領導人必須自己做決定,懷疑、躊躇、反省、深思,最終拿出勇氣,去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剛進入政壇時,我想取悅所有人,但不久我就意識到這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就讓人們?nèi)ヅ袛喟伞?/p>
《讀者·原創(chuàng)版》:您44歲成為英國最年輕的首相,至今仍在勤奮地實現(xiàn)新的目標,這種強大的動力來自何處?
布萊爾:這不是一份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而是一個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事業(yè),是我的信仰。諷刺的是,我上任時獲得了驚人的支持率,快卸任時才對首相工作游刃有余,卻已經(jīng)不受歡迎。但我知道,我還有很多路要繼續(xù)走下去。
《讀者·原創(chuàng)版》:您曾說“競選如詩歌,執(zhí)政如散文”,您覺得領袖人物應該具有何種胸懷?
布萊爾:政治家要極度自律,這未免枯燥,也與愛好自由的天性相矛盾,但既然一心從政,就要決定時間是給個人還是給事業(yè)。作為領導人,擁有特權(quán),當然也要付出代價。
《讀者·原創(chuàng)版》:對于事業(yè),您總是樂在其中嗎?
布萊爾:“樂”談不上,但很充實。擔任首相時責任重大,壓力是每天24小時不曾間斷的。我過了10年那樣的生活,一點兒都不想回到從前。我熱愛我的新生活。現(xiàn)在,我對另一件事比對政治更有熱情:宗教。很明確,宗教不僅帶來憐憫和愛,也會走向極端甚至導致恐怖主義。世界上的很多沖突都有宗教的因素。我們應該考慮,宗教世界如何與全球化的強大進程實現(xiàn)互動,不同的信仰之間如何促成更多的理解。
《讀者·原創(chuàng)版》:所以您發(fā)起成立了“托尼·布萊爾信仰基金會”,并在北大做了主題為“跨信仰和諧是全球化和諧的關鍵”的演講。
布萊爾:我的基金會擁有一個大學項目,目前在9個國家的院校中推行。同時,我覺得宗教領袖們必須承擔一個責任:衷心地尊重持有不同信仰的人。在全球化時代,信仰應該代表理性和進步,世界需要信仰。
《讀者·原創(chuàng)版》:如果要給當下的生活打分,您會打幾分呢?
布萊爾:我不給生活打分,更重要的是要完成自己的目標。旅程還在繼續(xù)。很幸運的是,我再次擁有了明確目標后的那種美妙的感覺。
《讀者·原創(chuàng)版》:夫人會因為您的繁忙而抱怨嗎?如何平衡事業(yè)和家庭?
布萊爾:很難平衡。切麗偶爾會抱怨,但她很偉大,有時甚至讓我敬畏。利奧出生時,她已經(jīng)45歲了,還在堅持工作,分娩后當晚就出了院。我盡量花時間和家人在一起,也會哄孩子入睡。家人也很理解和支持我,因為他們知道,我一定要達到目的,否則會不開心。
《讀者·原創(chuàng)版》:您有4個孩子,對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布萊爾:相信、尊重和關愛他人。還得感謝上天,孩子們有點叛逆,但比起青春期的自己,還算通情達理。(笑)
《讀者·原創(chuàng)版》:如果有完全空閑的一天,您會如何度過?
布萊爾:一年到頭,空閑很少,即使有,也很難跟工作完全劃清界限。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太棒了!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我會去健身、踢足球、打網(wǎng)球、彈吉他、聽音樂,與家人在一起。還要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看一部好電影。(笑)
《讀者·原創(chuàng)版》:您表示今后會定期拜訪中國。這個國家為什么會吸引您?
布萊爾:中國的發(fā)展速度令人驚訝,我想更了解這種速度意味著什么。另外,我很尊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對中國人民也抱有好感。我去過貴陽,那邊的普通人都非常熱情友好,對未來充滿信心。
《讀者·原創(chuàng)版》:請您談談對未來世界的期許。
布萊爾:不同種族、不同背景、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和諧共處,全球化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jié)。最關鍵的一點是互相理解。卸任后,我去過很多地方。從加沙到蒙古,人們語言不同,文化背景迥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世界和平,自由勞作,在一個穩(wěn)定的、可預見的繁榮社會中供養(yǎng)家庭,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