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zhí)行 _ 韓亞
“我是好車我怕誰”“同是天涯行車人,相逢千萬別相吻”“小喬出嫁(初駕)了”……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車尾、汽車后窗貼上各種有趣的標語或圖案,或風趣幽默,博人一笑;或霸氣外露,恣意張揚。這些彰顯個性的標語或圖案被稱為“后窗文化”。
本期嘉賓:
《汽車商報》副總編輯 朱行之
私家車主 宋楠
《讀者·原創(chuàng)版》:你使用車貼嗎?
朱行之:不使用。不過,平時開車時,我也注意到很多汽車后窗上的車貼很有意思,比如“同是天涯行車人,相逢千萬別相吻”“我爸是李剛”之類的。據(jù)我觀察,現(xiàn)在流行的車貼大致分為四類:第一類最為常見,很多新手都使用過,就是有“實習”字樣的提醒性標志。我覺得這是有必要的,包括“Baby in the car”之類的,屬于提醒性車貼;第二類是諸如“出入平安”“安全駕駛”之類表達良好祝愿的車貼,使用者以老司機居多;第三類是惡搞的,比如“我是好車我怕誰”“擅長急剎”,我覺得此類車貼雖然語出驚人,但是容易讓后面的車主產(chǎn)生反感;第四類是車友會的標志,在路上遇到貼有同類車貼的人,會有親切感。
《讀者·原創(chuàng)版》:你傾向于選擇哪種風格的車貼?
宋楠:我喜歡幽默并且彰顯個性的車貼。目前經(jīng)常見到的車貼雖然比較搞笑,但是趨于類同,“本車相撞十次,九勝一平”“剎車油門分不清,都好使”之類的滿大街都是,所以我會DIY,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圖案做成車貼裝飾自己的車。讓我印象深刻的車貼是我一位熱愛旅行的朋友的DIY作品,是一句王維的詩:“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看到的人都會有一種遠行的沖動。
《讀者·原創(chuàng)版》:為什么車貼這么受歡迎?
朱行之:從前汽車是身份的象征,身居顯位的人才能享受“轎車”?,F(xiàn)在中國汽車年產(chǎn)銷量已經(jīng)是世界第一了,汽車走入家庭也已將近10年,很多消費者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汽車。而且,年輕車主們都追求個性、創(chuàng)新,這時,民間智慧就爆發(fā)出來了,很多有個性的車貼也就隨之出現(xiàn)了。
《讀者·原創(chuàng)版》:車貼會有什么不好的作用嗎?
朱行之:一些帶有挑釁性的語言,比如“買的證,租的車,您看著辦”,容易產(chǎn)生負面效果,要謹慎使用。
《讀者·原創(chuàng)版》:你對駕車途中看到的車貼有什么評價?
朱行之:多數(shù)情況下會一笑而過。如果比較搞笑,會覺得很有意思;如果是挑釁的,會比較反感。我個人覺得車雖然是個人的,車貼也是自主選擇的,但是考慮到容易對他人心理造成影響,所以還是盡量不要使用,除非某些“實習”之類的提示語。其實我個人是反對“后窗文化”的,車輛最好保持原樣。畢竟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是非常危險的,司機應該專心駕駛,不宜被其他事物轉移注意力,否則于己于人都有危險。至于車內的布置、裝飾則完全可以個性化。
宋楠:“后窗文化”作為一種個性表達無可厚非,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挑釁當幽默,比如“別催,越催越慢”“別跟著我,當心吃屁”之類的車貼,很容易招人反感,大熱天堵在路上本來就心急火燎,再看到這么一句話,不生氣才怪!前一段看到有車主在車窗上貼出抗議高油價的車貼,很有共鳴,我喜歡這樣的個性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