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漢華 許艷丹 黃同慶 徐靜靜
(衢州市柯城區(qū)人民醫(yī)院,浙江 衢州 324000)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衰竭的一個重要的并發(fā)癥,慢性腎衰行血液透析者更為顯著。目前,重組紅細胞生成素(EPO)的應用以及鐵劑的補充是治療腎性貧血的重要手段。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口服鐵劑仍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補鐵方式,但因其吸收差及胃腸道不良反應等,限制了其應用。NKF-K/DOQI慢性腎臟病貧血治療的實踐指南指出,為了預防慢性腎臟病患者鐵缺乏及保持充分的鐵儲備,應補充鐵劑,并與EPO協(xié)同治療,達到并保持血紅蛋白11~12g/dL(紅細胞比容達到0.33~0.36)[1]。作者對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腎內科40例分別使用靜脈注射蔗糖鐵聯(lián)合EPO及口服琥珀酸亞鐵聯(lián)合EPO治療尿毒癥腎性貧血患者進行療效對比觀察,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4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男 21例,女19例,年齡29~82 歲,中位年齡56歲。入選標準:內生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均維持血液透析1個月以上,透析頻率每周至少2~3次,血紅蛋白(Hb)<80 g/L,紅細胞比容(Hct)<0.30,血清鐵蛋白(SF)<200μ g/L,轉鐵蛋白飽和度(TS)<0.30。排除標準:已知對鐵制劑過敏,1個月內有輸血史,急慢性感染、急性失血、血液系統(tǒng)疾病、腫瘤、結核、藥物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及正在接受其他臨床試驗。剔除標準:未完成療程者、治療期內輸血者、治療中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者。隨機分為靜脈用蔗糖鐵聯(lián)合EPO治療20例(靜脈組)及口服琥珀酸亞鐵聯(lián)合EPO治療組20例(口服組),治療前兩組在性別比例、年齡、透析時間、血紅蛋白、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均 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一般資料比較
組 別 男/女 年齡(歲) 透析齡(月) Hb(g/L) Hct SF(μ g/L) TS靜脈組 11/9 56.8±18.0 33.5±29.5 64.2±12.0 0.20±0.05 173±110 0.23±0.05口服組 10/10 56.6±15.8 35.4±30.9 66.3±9.1 0.23±0.06 175±98 0.22±0.07
1.2 治療方法 計算總補鐵量(mg)=體質量(kg)×[Hb目標值g/L-Hb實際值(g/L)]×0.24+貯存鐵總量(mg)。靜脈組:將蔗糖鐵100 mg溶于0.9%氯化鈉溶液48mL在透析結束時緩慢微泵,并觀察有無過敏反應,2次/w,直至完成補鐵總量,以后每月用蔗糖鐵100mg溶于0.9%氯化鈉溶液48mL透析結束時微泵使用??诜M:口服琥珀酸亞鐵100mg,3次/d,飯后服用,直至完成補鐵總量。兩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均給予EPO 3000IU,3次/w,皮下注射,如紅細胞比容≥0.33或血紅蛋白≥11g/L時劑量減半,繼續(xù)維持用藥。EPO治療療程共8周。用藥前及用藥后4、8周分別測定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ct)、鐵蛋白(SF),同時觀察有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2.1 治療結果 治療后4周及8周靜脈組Hb、Hct及SF均高于口服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或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Hb、Hct及SF測定值
表2 兩組治療后Hb、Hct及SF測定值
與靜脈組比較*P<0.05,**P<0.01
Hb(g/L)Hct SF組 別 n治療后4周 治療后8周 治療后4周 治療后8周 治療后4周 治療后8周靜脈組 20 87.8±6.2 100.4±0.5 0.28±0.03 0.32±0.04 337±180 498±166口服組 20 81.8±7.1** 86.8±12.1** 0.26±0.07* 0.29±0.04* 180±102** 202±132**
2.2 不良反應 靜脈組用藥期間未出現(xiàn)嚴重過敏反應,輕度反應主要為面色潮紅1例,可耐受至觀察結束,未行處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诜M主要表現(xiàn)為胃腸道反應:食欲減退1例,癥狀較輕,未行處理,上腹部疼痛3例,腹瀉1例,均予對癥治療后,癥狀好轉,不良反應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血液透析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主要原因有:腎產生EPO減少、鐵的攝入減少、血液透析導致失血及紅細胞生存時間縮短,葉酸、蛋白質缺乏等。缺鐵是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的第2位誘因,約50%透析患者EPO治療貧血療效差與缺鐵有關[2]。2000年上海瑞金、華山等醫(yī)院統(tǒng)計慢性腎衰竭患者鐵缺乏發(fā)生率達77.6%[3],故給透析患者補鐵是糾正此類患者貧血的關鍵。但口服鐵劑對胃腸刺激較大,且胃腸道對鐵的吸收不良,其吸收量與體內的鐵儲備成反比,故口服鐵劑已不能滿足EPO治療過程中骨髓對鐵的需求。靜脈補鐵利用率高,胃腸道反應小,既可以增加可利用鐵,又可以提高鐵儲存水平,克服網狀內皮系統(tǒng)對鐵的釋放障礙,故近年來多數(shù)學者主張靜脈補鐵[4]。Valderrabano[5]報道用輸注靜脈鐵的給藥方法,可很快被釋放入網狀內皮系統(tǒng),被紅細胞的生成所利用,故建議對缺鐵患者以選用靜脈途徑補鐵為宜。因此,本觀察以NKF-K/DOQI貧血治療指南為目標,兩組行EPO 3000 IU每周3次皮下注射聯(lián)合鐵劑治療,治療4周及8周后,靜脈組的Hb、Hct及SF均高于口服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或P<0.05)。說明靜脈用蔗糖鐵提供儲存鐵的效果均優(yōu)于口服補鐵,能更快和更好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缺鐵狀況。并且靜脈組在治療過程中僅1例表現(xiàn)為面色潮紅的輕度不良反應,使用較安全,但仍需根據患者體內鐵儲存量及Hb變化及時調整鐵劑用量,以達到最佳效果[6]。
[1] 美國NKF-KDOQI工作組.NKF-K/DOQI慢性腎臟病貧血治療的臨床實踐指南.王海燕,王梅主譯.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83
[2] 王海燕.腎臟病學.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398
[3] 唐琦,汪關煜,錢瑩,等.腎性貧血時靜脈與口服鐵劑的療效比較.中國血液凈化,2004,3(8):431
[4] Vanwyck D B,Roppolom,Martinez CO,et al.For the United States iron sucrose clinical trials group.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Ⅳiron sucrosetoora iron in anemic patients with nondialysis dependent CKD.Kidney Int,2005,68(6):2846
[5] Macdougall I C.Monitoring of iron status and iron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rythropoietin.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1994,3:620
[6] 王莉,葉長寧,王芳,等.靜脈補鐵和口服補鐵對腎性貧血的治療比較.四川醫(yī)學,2002,23(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