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演講摘錄】
明天就是“9·11”,今年的“9·11”很特別,是“9·11”的十周年。在十年前的明天,我度過了一個非常非常焦慮的夜晚,最后也未見表達,不止是我而且中國相當多媒體都是如此。在美國新聞博物館里面也記錄了這一夜,所以十年前起碼這件事情上中國跟世界真不是一個概念。但是今年我們紀念“9·11”十周年的時候,國內(nèi)媒體鋪天蓋地,到處都能見到,比紀念自己的事還熱鬧——比如我們不太紀念中國足球進世界杯十周年這件事。這可能就是一種緩慢的進步吧,當你用歷史化記錄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國家緩慢進步的腳印。但哪有單方向的進步?有的時候會前進一步退半步,我即使處在退半步的過程中也OK,但是如果前進半步退一步,即使你處在前進的半步中有什么可驕傲呢?因為總體趨勢是向后。
所以面對今天的話題,我簡單說三句話。第一句話,我覺得我們今天的題目在“打開”之后的分題是有問題的,而且是我今年來越發(fā)擔憂的一件事情,就是形成一種對立和非常簡單的判斷。世界對中國開放,還是中國對世界開放?我們不是參加一場辯論比賽,還好連我算在內(nèi)的七位都沒打算辯論,只選擇A或者只選擇B,因為這是無法進行選擇的。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我們血液里面的確有一種基因,他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壞人,這件事情要么是對的,要么是錯的,這個東西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我們非常簡單的這樣二元對立,使我們和諧起來很難。因為和諧是讓不一樣的人可以在一起,和就是每人都有口飯吃,諧就是什么話都可以說。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判斷要么對了,要么錯了,那只能劃分陣營。所以中國對世界開放與世界對中國開放是一回事。另外中國和世界為什么要對立呢?中國本身就是世界的,搞經(jīng)濟的人早明白了這個道理,中國這個市場就是世界市場。同樣世界也該具有中國這樣的含義,當我們非常簡單地進行對立的時候,生活中好多事情全亂套了。比如做新聞總是說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全世界搞新聞好像沒有分成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的,只有報道這一說。而且在我看來可以轉(zhuǎn)化,如果我們都是正面報道的話,很多年之后,由于過多的正面報道,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認為中國已經(jīng)一切都OK了,危機感全部消失,最后這個國家衰落下來,今天的正面報道就是明天的負面報道。如果今天的負面報道都是建設(shè)性和推動這個民族和國家向前進的話,所有的負面報道都是正面報道。
第二句話,所有建立在一樣基礎(chǔ)上的不一樣才有價值。比如說大家有時候會討論新聞,我在學(xué)新聞的時候,我們都看跟別人的不同。這些年我越來越覺得不對,即便新聞這樣容易產(chǎn)生巨大差異的領(lǐng)域,我們跟世界上的新聞也有70%-80%都是相同的——要客觀,表達中間要有細節(jié),要人性化,要有社會責任感等等等等。接下來才有20%可能由于意識形態(tài)、文化、宗教、經(jīng)濟發(fā)展的水平才有不同。只有先建立了相同的這部分,我們才具有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和價值,然后你的不一樣才展現(xiàn)出獨特的美麗。前兩天我的一個體育前輩,寫大運會用了一個標題“先一樣,然后再不一樣”,寫到大運會,安保極其嚴格,攝影記者的照相機不準帶進去;記者到了現(xiàn)場之后,說先來的有座,后來的沒座;所有的志愿者問路的時候都是說“我不清楚”,諸如此類。先把這些弄一樣了,然后再去建立不一樣。我一向反感單方面只是簡單地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不認同這個話,你必須把綜合加在一起才是靠譜的,建立在一樣基礎(chǔ)上的不一樣才有價值,才有魅力。
最后一句話,中國與世界的關(guān)系,歸根到底是一場談判,而談判是什么?整整17年前,我作為中國第一個去長時間報道中國入世(那時候還叫入關(guān),后來叫入世)談判。有一天早上,龍永圖跟我說,你知道什么叫談判?我說談判就是拍桌子,討價還價。龍永圖跟我講了一句話,他說談判不是哪一方面贏,如果為了輸贏的話那是戰(zhàn)爭,談判是雙方妥協(xié)的藝術(shù)。這句話在當時我記住了,卻在這幾年突然重新跳到我腦海里開始深深影響我。我們生活中的理想,個人的和歲月之間的關(guān)系,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不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談判嗎?而任何的談判恐怕都是雙方妥協(xié)的藝術(shù)。年輕的時候不會接受妥協(xié)這個字眼,認為妥協(xié)是倒退的,但是雙方的妥協(xié)是人類進步最重要的動因??纯慈祟惔蟛糠值倪M步,難道不是由合理的雙方妥協(xié)所形成的一種藝術(shù)嗎?中國與世界之間恐怕也如此,都需要妥協(xié),同時要有一定的底線和分寸。中國不該去改變嗎?我從來不會說我們是為了別人要去改變,中國最需要的就是為了自己而去改變。有很多人說現(xiàn)在抱怨太多了,大家都在罵,不容易贏得掌聲,是不是中國太糟糕了?不對。是中國終于經(jīng)過改革開放進步到我們可以面對我們自己糟糕的時代了,難道不是嗎?我們有很多的自己需要改變的東西,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我們是要妥協(xié)的。世界也需要妥協(xié),很多年前我去紐約的時候,房間里給我們打掃衛(wèi)生的黑人哥們跟我們聊天,指著冰箱說這是冰箱,是儲存食品防止腐爛的,中國一般用什么方法儲存食品?我當時樂了,因為有的事情一極端之后,你一般不是憤怒,反而是樂了。全世界恐怕喜歡中國這個字眼的比例只有40%,喜歡中國人民的比例達到了60%,但是100%都喜歡中國人民幣,這是目前的狀況。接下來也有世界面對中國的時候需要改變的東西,如果我們能形成良性的雙方的妥協(xié)藝術(shù),那很好,中國與世界、世界與中國之間可以更好地贏得未來。所以說,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過所謂單方面的贏,我們想要推動最合理的有助于進步的雙方妥協(xié)的藝術(shù),不能簡單地把妥協(xié)當成負面因素。
我拿這樣一件事情做結(jié)尾。原來我們一家四口人,爸爸、媽媽、我哥哥和我。我媽媽是教中國歷史的,我父親是教世界歷史的,我哥哥是搞考古的,我是搞新聞的。世界歷史先死了,我父親在我很小時候去世了,母親一直帶著我們長大。到哥哥學(xué)考古的時候,有人說你們是傳承的等等,很多年后才明白,沒有比我哥哥更狠的??脊攀鞘裁葱挟敚客ㄟ^自己挖出來的東西證明爸爸、媽媽全講錯了。我以為這件事情到此了結(jié)了,但是等我干很多年新聞之后明白一個道理,我比我哥還狠,因為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所謂干新聞的人就是往歷史的洞穴里不斷放資料和佐證,讓后人在考古的時候去找到當初那個時代究竟是什么樣的行當??墒侨绻医裉旆胚M去的都不代表這個歷史,而我哥他們那個行當很多年后挖出來還信以為真的時候,歷史將會怎樣呢?考古將會怎樣呢?而那個留下來的新聞背影又將怎樣?所以對于所有新聞人來說,真正的考驗就是,你往歷史的洞穴里放了什么。
【小寶演講摘錄】
文道說的這個題目“民國是歷史還是現(xiàn)實”我還不是特別理解,但是我知道他讓我們說的主要是關(guān)于民國的事情。按照我的看法,這是指1949年之前,我覺得以后臺灣的民國和1949年之前的民國還是有非常不一樣的地方。1949年前的民國,從辛亥開始到1949年,我的看法是這是歷史上的過渡時期,清政府滅亡以后,用胡蘭成的話來講,那時候叫作“王氣漸消、兵氣漸漲,最后收于霸道”。
民國說的三民主義,其中的民生搞得非常糟糕,當年國家建設(shè)也有很多問題,軍隊也不是特別會打仗。除了這些不高興的事情我還是想說些高興的事情,民國最令人高興的事情,我現(xiàn)在最喜歡民國的就是有那些燦若群星的各種各樣的文化人,我們現(xiàn)在來看他們每個都比我們高尚很多,他們有良心,有尊嚴,而且他們的人格非常完整。他們在文化界、學(xué)術(shù)界、藝術(shù)界、文學(xué)界,包括在自然科學(xué)界,像胡適、魯迅,包括像張愛玲,胡蘭成寫她的標題就叫“民國女子”。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出版物,這幾年成果非常多,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很多人現(xiàn)在都被忽視了,有些思想的東西被忽視了。
有一個人我非常感興趣,辜鴻銘,他生在南洋,學(xué)在西洋,等他西洋學(xué)成以后回中國的時候才開始真正接觸中國文化。這個人長期在歷史上被我們丑化,丑化為一個小丑,一直留著辮子,喜歡討小老婆,對女人也有歧視性的愛戀。但其實他對中國的文化有非常深刻的想法,他寫過一本書叫《春秋大義》,翻譯成英文的書名是《中國人的精神》,里面講得非常好,他當時覺得中國文明是世界最好的,中國的良民比世界其他國家良民好,他列舉了很多優(yōu)點。他認為在皇權(quán)之下中國有最好的良民,他最討厭暴民,他認為歐美那些民主國家都是暴民,但是最極端的暴民他認為是蘇聯(lián),而且他在20年代的時候就預(yù)言中國皇權(quán)取消以后最后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就是蘇俄式的“暴力”。我們把他那些價值判斷的東西拿開,起碼從預(yù)言性來講,他是講得非常準。這也是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的,民國有非常多這樣的人。
胡蘭成也是一個可以研究的人,胡蘭成作為張愛玲的陪襯反復(fù)被人提起。其實他是民國時代江湖學(xué)術(shù)的代表人物,他有非常有意思的想法和講法,他對女權(quán)非常推崇,他在文章里面對中國女人學(xué)問上的贊頌是我從來沒看到過的。胡蘭成對中國的禮樂制度有他自己獨特的闡發(fā),現(xiàn)在來看也是非常有價值的。這些都是被忽略的。
還有些人完全不提也非??上?,作為一個文化現(xiàn)象來講,就是所謂的漢奸文人。汪精衛(wèi)政權(quán)里面基本都是文化人,而且這些文化人都是非常厲害的,像汪政權(quán)的監(jiān)察院長,包括滿洲國的鄭孝胥他們都是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堅人物?!豆沤瘛肥敲駠鴷r代非常有特點的雜志,主要的撰稿人都是那些所謂的漢奸。中國的文人經(jīng)常喜歡說空話、大話、漂亮話,但是他們手里沒什么權(quán),口袋里也沒什么錢。而“漢奸文人”他們當時位居高官,特殊的歷史機遇讓他們非常有權(quán),也非常有錢,甚至有很多人開銀行、報館,收入非常好。雖然他們對當時的漢奸行為有自己的解釋,但是良心上還是有壓迫或者內(nèi)疚的時候,所以他們寫的文章和傳統(tǒng)中國文人的文化非常不一樣。中國文人歷來喜歡的空頭價值,在他們文章里面非常少看到。所以《古今》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雜志。這批人也是在研究民國的時候要加以關(guān)注的人。
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的各類人在民國都能找到源頭,我們現(xiàn)在有非常多的愛國憤青,當年民國也有。當年浙江有一個憤青,他是一個小作坊做綢緞的,在杭州有非常多的朋友。1908年原來浙江籍的軍機大臣王文韶死掉了,他們有一個三百多人的出喪隊伍,浙江這個青年跟他的朋友在這個隊伍里面。走過一個日本人聚居區(qū),他把日本小孩叫來,他手下的朋友馬上打那些日本人,日本人打不過他們就逃回去。最后出喪結(jié)束以后,他又召集了工人,大概幾百人沖過去,看到店就砸,看到人就打。后來這件事情驚動了外交干涉,他的一個朋友因為這件事情被當時的官府抓起來,在杭州的一個橋頭帶枷示眾。當時由此很多人一起起來抵制日貨,日本人覺得呆不下去,全部撤走。這些人非常像今天砸日本餐館那些憤青,而且如果當時他死了,人們會覺得他非常偉大。后來這個人來到上海,成了流氓大亨,他就是張嘯林。一直到抗戰(zhàn)的時候,他是三大亨里面唯一落水的,最后被蔣介石特務(wù)給制裁了。從這件事情來看,當憤青和當漢奸也就隔了一張紙。
【劉瑜演講摘錄】
今天講“時代的青年還是青年的時代”這個話題,我想這個話題跟我學(xué)的政治學(xué)有關(guān)系,第一個浮現(xiàn)我腦海里的就是“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之春”是在過去大半年左右發(fā)生在中東的革命。關(guān)于“阿拉伯之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當然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談?wù)摰脑蛑皇前⒗畤业娜丝诮Y(jié)構(gòu)的變化。我看到的數(shù)據(jù)是說阿拉伯大概30歲以下的人口有65%,15-29歲的人口占他們?nèi)丝诘?0%-35%。這個數(shù)據(jù)在歐美國家大概是20%。我看過一些評論員和專業(yè)學(xué)者寫的東西,有一個學(xué)者說這個現(xiàn)象是年輕人口膨脹,這和國家穩(wěn)定性的關(guān)系高度相關(guān),從1970年-2007年將近40年的時間里面,80%的國內(nèi)沖突都是發(fā)生在年輕人口急劇膨脹的國家里,也就是30歲以下的人口占他們的人口60%或者60%以上的國家里面。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年輕人的大量存在和這個國家政治的生態(tài)是緊密相關(guān)的。年輕人多也可以是好事,大家聽到過一個概念叫人口紅利,像中國、印度,包括二戰(zhàn)以后的美國,有一個年輕人急劇增長的階段,它的經(jīng)濟是會受益的。但是一旦年輕人口膨脹,就業(yè)機會又沒有跟上,而年輕人往往是激情四射能量過剩的,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口的膨脹可能會帶來很多的政治的風險,年輕人膨脹往往帶來社會變更的巨大動力。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導(dǎo)致的人口老齡化,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來說是維穩(wěn)的最好策略。
不要迷戀青春,我們?nèi)绻?0世紀的歷史,年輕人并不總是積極和進步力量的象征,我們會看到年輕人在所有反動的、黑暗的,甚至暴政的力量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比如納粹的沖鋒隊他們的主力是年輕人;中國的紅衛(wèi)兵運動更不用說了。包括現(xiàn)在我們看恐怖分子,沒有相關(guān)的研究調(diào)查,但是我們看到恐怖分子的面目往往是年輕的血氣方剛的人,當然本·拉登是從年輕開始憤青,一直憤到了老。年輕人雖然往往代表著激情、力量、理想主義、正義感,但是他的力量并不一定總是用在正義和積極的事業(yè)上,他可能是抗擊和抵抗暴政專制的力量,但是他也有可能是被暴政和專制利用的力量。年輕人雖然力量很強大,但是到底用在哪個方向上,這是非常艱巨和復(fù)雜的選擇。
回過頭來看中國,至少過去幾年我看到中國變化,在我看來還是比較可喜的。我也看過專業(yè)的研究結(jié)論,我有一個朋友研究政治文化,大概三四年前他寫過一篇文章調(diào)查80后和之前人政治態(tài)度的變化,他發(fā)現(xiàn)80后的政治態(tài)度明顯更自由、更寬容、更主張民主制度,對權(quán)利有更多的意識,這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另外一個研究學(xué)者,他做了一個跨國的政治觀念的調(diào)查,如果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變化,社會結(jié)構(gòu)不變化的話,政治觀念未必是年輕人更自由、更寬容、更對權(quán)利有意識。并且,在中國也有另外一個“80后”,就是80歲以后自稱“80后”,他們的觀念非常開放、非常自由,所以并不是老年人一定保守,年輕人一定更自由。在中國因為經(jīng)濟的變化、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化,我認為中國的年輕人,尤其過去三四年,博客、微博的興起,我更加堅信中國年輕人向更自由、寬容的方向走。
青年的覺醒并不一定是站隊的問題,并不一定是你從左向右,或者從保守向自由。我認為青年覺醒的標志是你從集體主義的思維方式的禁錮中解放出來,運用你自己的頭腦和理性進行思考,運用你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去思考,這才是青年覺醒的標志。今天的話題是青年的時代還是時代的青年,這個話題里面本身有一個陷阱,因為青年還是集體性的概念和集體性的話語,剛才文道說到很多青年人說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應(yīng)該向何處去。我覺得青年覺醒的標志是我應(yīng)該怎么辦,我作為張三、李四我應(yīng)該怎么辦。這里面不是站隊的問題,不是說現(xiàn)在流行自由民主就跟著自由民主走,十年前流行民族主義就跟著民族主義走,這是另外一種有害的東西。大家看過一個電影叫《讓子彈飛》,這個電影里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誰贏跟誰”,這是非常有害的思維方式。無論你最后思考的結(jié)論是什么,如果你用這種方式到達那個結(jié)論,你這個國家的走向可能都是非常危險的。記得前一段時間有個80后的小孩采訪我的時候說,如果讓你送給青年人一句話是什么?我說:“相信你自己”,這是我愿意送給年輕人的話。相信你自己,破除任何的權(quán)威崇拜和偶像崇拜,無論是政府或者所謂的公知,運用你自己的頭腦和理性證明你配得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