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瑾
坊間不久前流傳過一個不知產自國內還是國外的笑話:
三個年輕人去蹦極,沒想到在下落的過程中繩子統(tǒng)統(tǒng)斷了,生死關頭,命運允許他們每人最后說一個詞。第一個人呼喚“God”(上帝),第二個哭喊著“Mom”(媽媽),第三個則酷酷地大叫一聲——“Transform”(變形)。
2007年,導演邁克爾·貝向全球觀眾獻上了《變形金剛》(the Transformers)的第一集。那時候,很多人是帶著昔日回憶走進影院的。因此,即便邁克爾·貝從一開始就暴露了不太會講故事的缺點,但當擎天柱、大黃蜂在銀幕上拔地而起時,不少金剛迷們還是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大概邁克爾·貝自己也知道他的問題所在,因此第二集里,他更加賣力地在特效上下功夫。然而,等到《變形金剛2》上映的時候,故事蒼白,角色無力,金剛迷們的期待化作了不滿。影評人羅杰·艾伯特(Roger Ebert)甚至公然批評道,你想為自己省下電影票的錢嗎?那你就到廚房去,找一個男聲合唱團來段難聽到極點的歌,同時叫一個孩子把盤碗瓢盆敲得震天響。面對潮水般的惡評,邁克爾·貝既不裝聾作啞,也不糾結,有人問他為什么還要為那些會說話的玩具再拍第三集時,他回應道——因為第二集很爛。
重返月球,花瓶依舊
與第二集相比,《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主線清晰了不少。男孩山姆成長了,變成了男人,為求職而煩惱,也會跟女朋友鬧點矛盾。上一集慘敗的霸天虎這一次卷土重來,陰謀進攻地球。而汽車人內部也面臨著陰謀和背叛,前任領袖居然與霸天虎勾結。在人類的協(xié)助下,擎天柱率領的汽車人再次與霸天虎展開殊死對決,雙方甚至還卷入了上世紀60年代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約翰·肯尼迪、理查德·尼克松,以及內爾·阿姆斯特朗等宇航員在片中一一亮相。導演還讓汽車人完成了一段長時間的太空行走——遠比觀眾們當年從電視屏幕上看到的人類那一大步要長——到達了月球的另一面,一個美國宇航員當年沒有到達的地方。于是,所謂的政治色彩和陰謀論就此有了發(fā)揮的空間。盡管這樣的煞有介事其實漏洞百出,但是有這樣一個歷史背景在,故事因此變得立體起來。
這是一部科幻電影,主角是一群著名的玩具機器人。相比他們的十八般武藝,“人類”無論怎么賣力都會黯然失色。更何況,男主角希亞·拉波夫從外形到表演,實在是不起眼。而美國人引以為豪的海豹突擊隊,與機器人相比也不是重量級的。幸虧有“貝女郎”。
一旦被命名為“×女郎”,基本上也就意味著又一個花瓶在銀幕上冉冉升起。新科貝女郎,23歲的英國超模羅茜·漢丁頓·惠特莉也未能例外。
作為某知名品牌的內衣模特,同時還是美國多家男性雜志評選出的“全世界最性感的女人”,羅茜一出場便證明了自己的確當之無愧。而接下來,她的腰和腿在銀幕上出現(xiàn)的時間要比臉多,效果也比臉更明顯。也許導演實在不知道該讓這美女干點什么好,于是就在擎天柱收拾不了老領導的時候,派她去對威震天用一下激將法,果然,小女子三言兩語就挑撥成功了。詭計多端的威震天居然像傻子一樣去解決了汽車人的老領導,然后自己也被擎天柱單手結果了。令人期待的兩大首領的對決戰(zhàn),就這么短,甚至一不小心可能錯過。顯然,導演又不知道該怎么講故事了。導演的錯怪不得小女子,而且人們對羅茜的期待與對她的前任梅根·福克斯一樣,不過就是養(yǎng)眼,而從這一點上看,羅茜的銀幕處子秀可以說是成功的。
你好,中國市場
邁克爾·貝固然算不上大師,但他的成功卻是有目共睹的。
這位15歲就在喬治·盧卡斯身邊實習的有志青年,后來在電影專業(yè)深造。1995年,他憑借電影《絕地戰(zhàn)警》獲得了票房大賣。之后又陸續(xù)執(zhí)導了《珍珠港》、《變形金剛》(第一、二集)、《世界末日》等影片,一共創(chuàng)下4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從而晉升為當今全球最成功的電影導演之一。
上海,是《變形金剛3》亞洲宣傳的第一站,今年年初,邁克爾·貝主動向影片發(fā)行商要求在亞洲巡回宣傳中增加中國內地站,而且偕同兩位男女主角一起到場,其對中國內地市場的期待由此可見一斑。
2007年,第一部《變形金剛》在內地拿下了2.82億人民幣,該片的全球票房是7億美元。2009年,《變形金剛2》以4.55億元人民幣的票房,一舉打破《泰坦尼克號》在內地市場保持多年的票房紀錄,而該片的全球票房為8.36億美元,升幅遠不及中國內地票房。
在邁克爾·貝看來,中國無疑是《變形金剛》系列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也是目前世界上崛起速度最快、最大的、仍在持續(xù)發(fā)展中的海外電影市場,“神秘而又充滿活力”。他希望能有機會親自踏上這片土地,跟當?shù)赜^眾面對面地交流,觀察當?shù)孛襟w對這部影片的反應。
而當這位身高6英尺2、有著明星般面孔的金發(fā)男子出現(xiàn)在上海的媒體試映場,出人意料地用中文“你好”跟大家打招呼時,現(xiàn)場觀眾報以一片歡呼。
確定于暑期檔在內地公映的《變形金剛3》推遲了上映日期,再加上國內媒體一直“盡職盡責”地報道該片在世界各地上映后的票房和口碑,從而使其成為內地觀眾近期最期待的影片。2011年6月29日,《變形金剛3》在北美公映。第一個周末,就以9785萬美元的收入創(chuàng)造了北美地區(qū)2011年最高的周末票房成績。上映9天,該片就在北美收獲了2.14億美元,海外市場吸金2.97億美元,以5.11億的全球總票房成為電影史上票房最快過5億美元大關的影片。
根據(jù)7月11日上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網(wǎng)站上公布的數(shù)據(jù),《變形金剛3》在上映第二周即登上該周全球票房第一的寶座,這一周新近獲得海外票房9300萬美元,美國本土4700萬,總票房已達6.45億美元。
給觀眾想要的視覺狂歡
對于邁克爾·貝到底知不知道怎么拍一部好電影,評論家也許會爭論不休。但是,鑒于他之前的8部電影,平均每部僅美國本土就獲得了1.87億美元票房收入,《變形金剛2》更是以4.02億美元的票房位列史上最賣座電影的第11名,那么,他在迎合觀眾口味上無疑比大多數(shù)導演都要成功。作為這個系列的最后一集,在《變形金剛3》殺青后,邁克爾·貝曾在派拉蒙公司的長椅上告訴記者,他拍的電影是觀眾喜聞樂見、他自己也喜歡的,僅此而已,這樣的影片可以幫助人們緩解壓力。
這一點,得到了男主角希亞·拉波夫的贊同。他說,每個和他合作過的導演都希望電影能灌輸點藝術之類的東西給觀眾,但是在他看來,大多數(shù)人都會在電影結束后拍拍屁股走人,他們不需要什么知識。他認為邁克爾·貝深諳此理,而且想得很明白——拍電影就是拿錢拍一些觀眾想看的東西。
對于自己現(xiàn)在才動手拍3D電影,邁克爾·貝也承認確實有些晚。但他認為,自從2009年3D巨制《阿凡達》憑借7億多美元的票房一舉成為史上最牛電影之后,3D電影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澳阋苍S聽見有人說過,他們再不想再看任何3D電影了;但是,他們錯了”,邁克爾·貝告訴記者,“因為他們看到的3D電影做得太糟了,導演們在不該用的地方用了3D,而我不想重蹈覆轍”。他說,制作公司總想撈快錢,觀眾很惱火。如果人們沒辦法花時間和金錢去好好做的話,那么我去!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變形金剛3》肩負著他所認為的力挽狂瀾、復興3D的使命。
當有媒體爆料說他花了4億美元拍攝這部影片時,他否認了,但拒絕透露電影成本的具體數(shù)字。他說他已經(jīng)給派拉蒙打過預防針了——拍3D電影很貴,而后者當時對預算的數(shù)字也有點震驚。不過,邁克爾·貝承認,光是車就毀壞了532輛。“如果你真想知道這部影片花了多少錢,那就買票來親眼看看吧”,他說。
《變形金剛3》的特效,一如邁克爾·貝期待的那樣獲得了全球觀眾的認可,而影片之所以在宣傳上口口聲聲要和《阿凡達》一決高下,也是因為在3D方面他雇傭了詹姆斯·卡梅隆的工作人員作為技術支持。而對于他的第一部3D作品,邁克爾·貝自己也花了9個月的時間研究技術。他還花費數(shù)百萬美元打造可移動的攝影機,因為卡梅隆拍《阿凡達》時所用的設備太過龐大,而他則要把攝影機帶到影片的拍攝地芝加哥去。因為在芝加哥這座鋼筋叢林里,破壞力顯然要比上一集在沙漠里大,也更有視覺沖擊力。
鑒于《變形金剛3》比前兩集的視覺特效更加震撼,一些知名媒體還是給出了較高的評價,比如美國《娛樂周刊》的Lisa Schwarzbaum稱之為“邁克爾·貝所拍出的最棒的電影”。她認為,在邁克爾·貝的指揮下,“所有耀眼、巨大的效果都得以用最靈活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而《紐約時報》的影評人A.O.Scott也表示,“影片用一種眼花繚亂、如同注射興奮劑的方式讓人體會到樂趣。它不僅是邁克爾·貝拍過的最好的影片之一,也是迄今3D效果最出色的續(xù)集電影”。
那些大場面的對抗,大塊頭之間的廝殺以及大規(guī)模的破壞,的確刺激到了一些觀眾的腎上腺素,但還是有觀眾不知不覺地睡著了。而且,在觀眾和媒體輿論中,始終有一些反對3D電影的聲音。對于那些相信了邁克爾·貝的承諾并翹首企盼的人而言,《變形金剛3》仍然是缺乏說服力的,因為3D效果的采用并沒有給影片帶來什么新東西,只不過是又一次價格不菲的電影消費。而154分鐘的《變形金剛3》,因為連續(xù)而漫長地渲染科幻世界暴力、故意傷害、極盡破壞之能事,再加上挑逗、嘲諷的對白,最終被美國電影協(xié)會定級為PG-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