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燕 朱 沂 李紅燕 張小寧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每年約有10%~15%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患者轉(zhuǎn)化為臨床癡呆(AD),而正常老年人群每年僅1% ~2%發(fā)展為AD。MCI也被認為是AD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早期診斷MCI對AD的防治具有極其重要意義〔1〕。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是由Nasreddine等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及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的認知項目設置和評分標準而制定的。在國外的臨床試驗中主要用于篩查、評估有MCI的患者〔2,3〕。目前AD尚缺乏特效治療,MCI是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干預的切入點。事件相關電位P300是目前檢測大腦認知功能常用的電生理方法,其對AD診斷價值已得到大多數(shù)學者的肯定〔4〕,但對MCI的診斷,有待臨床進一步證實。本文擬分析MCI患者MOCA及P300改變的特點,以提高MCI的診斷水平,達到早期預防和治療的目的。年限(20±8.65)年;AD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63.47±12.05)歲,受教育年限(17±7.53)年;對照組男女各15例,年齡(63.47±12.06)歲,受教育年限(15±3.29)年。納入分組標準:(1)MCI入組標準:①主訴記憶力障礙(有知情者證實);②客觀記憶受損依據(jù)(聽覺詞語記憶測驗的延遲回憶得分比與年齡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對照得分低1.5個標準差以上);③一般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保留;④尚不能診斷AD(MMSE≥24分、臨床AD評定量表(CDR)=0.5。(2)AD組:臨床表現(xiàn)符合DSM-Ⅳ和NINDs-ADRDA有關AD的診斷標準,MMSE小于或等于癡呆界值,CDR=1或2,參照 CT、MRI檢查。(3)對照組:近1個月內(nèi)無焦慮、抑郁等精神障礙;無嚴重軀體疾病史;甲狀腺功能正常;無肢體殘障和聽視力障礙;無酗酒史;排除腦卒中、腦腫瘤等腦部疾病;檢查合作程度良好,認知功能正常MMSE至少大于26分,CDR=0。所有評估測試由2名受過統(tǒng)一培訓的評定員完成。
1.2 方法 采用中文版MMSE、中文版MOCA進行認知功能評估。MOCA包括:視空間、執(zhí)行、命名、注意、語言、抽象、延遲回憶和定向力,量表總分范圍為0~30分。如果受試者受教育年限≤12年,在測試結(jié)果上加1分,校正受教育程度的偏倚。≥26分為正常,測試時間約10 min。P300檢測:應用肌電-誘發(fā)電位儀聽覺oddball程序。記錄電極放在CZ點(中央中線點),前額作為參考部位。非靶刺激率為1 kHz,靶刺激頻率為2 kHz,靶刺激隨機分布于非靶刺激中,靶刺激出現(xiàn)概率占刺激總數(shù)20%,刺激強度為110 dB,濾波帶寬1~50 Hz,疊加30~
1.1 對象 2010年1~7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患者。MCI組、AD組和對照組分別為31、31和30例。MCI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60.40±9.26)歲,受教育50次。記錄到穩(wěn)定的P300后,測定P300峰潛伏期,即刺激起始點至波峰頂點之間的時間。若P300出現(xiàn)單峰,以P300波的頂點為測量點;若P300出現(xiàn)雙峰,而雙峰波幅不等大,則以較高波峰頂點為測量點;若雙峰幅度相等,則以P300波下降支和上升支兩者的延長線的交點作為測量點,同時對靶刺激以按鍵方式進行計數(shù)。
1.3 觀察指標 各組患者MOCA量表評定結(jié)果和P300潛伏期、波幅的測定結(jié)果。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定量指標的方差分析,半定量指標的秩和檢驗和定性指標的χ2檢驗。
2.1 各組認知功能的特點 不同分組對象的MOCA量表中各項得分情況見表1,協(xié)方差分析及兩兩比較表明各項得分均有顯著差異(P<0.01)。
2.2 各組P300的測定結(jié)果比較 MCI組與AD組潛伏期PZ點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波幅PZ點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CI組與對照組潛伏期CZ點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波幅 CZ點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各組MOCA量表各項得分比較(±s)
表1 各組MOCA量表各項得分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1;與MCI組比較:2)P<0.01
視空間 命名 注意 語言 抽象 延遲記憶 定向力對照組 30 4.03±0.76 3±0 4.96±0.67 2.86±0.35 1.5±0.5組別 n 107.71 88.07 88.83 14.41 16.86 121.98 113.89 1 3.17±0.74 6.0±0 MCI組 31 2.55±0.961) 2.25±0.681) 3.38±1.111) 2.48±0.511) 1.03±0.791) 1.06±0.961) 5.09±0.741)AD組 31 0.94±0.761)2) 1.12±0.671)2) 1.94±0.811)2) 2.09±0.751)2) 0.58±0.51)2) 0.25±0.441)2) 3.0±1.151)2)F值
表2 各組P300潛伏期、波幅測定結(jié)果比較(±s)
表2 各組P300潛伏期、波幅測定結(jié)果比較(±s)
與 MCI組比較:1)P<0.05,2)P<0.01
組別 n 潛伏期波幅.94±1.0 5.01±1.37 7.26±0.96 AD 31 396.23±3.86 435.65±8.752) 384.08±9.242) 6.47±1.12 4.29±1.421) 6.59±1.071)對照組 30 395.42±7.66 417.43±10.62) 369.56±10.792) 7.35±1.02 5.88±1.191) 8.34±1.022)FZ CZ PZ MCI 31 395.91±6.83 426.3±7.85 377.21±10.14 6 FZ CZ PZ
P300是檢查認知功能的重要手段。它可能起源于海馬等邊緣系統(tǒng)、前額葉或丘腦等皮質(zhì)中樞、本結(jié)果顯示,AD組潛伏期比對照組明顯延長,而只在PZ點比MCI患者延長。而波幅的比較中,AD組患者比對照組CZ點降低,但與MCI組差異不顯著。MCI組在潛伏期的CZ點比對照組差異不顯著。MCI組波幅的CZ點比對照組延長。這些與文獻報道一致。Catani等對30例AD患者與26例MCI患者、26名健康老年人比較發(fā)現(xiàn),AD患者的P300潛伏期明顯長于后兩組,波幅明顯低于后兩者,其靈敏度為90.0%,特異度為79.1%〔5〕。有研究顯示,MCI患者與健康老年人的P300檢查的正確率相同,但是其潛伏期明顯延長于后者〔6〕。
有研究顯示,輕度癡呆(CDR=0.5~1分)患者的聽覺中樞功能障礙比正常老年人明顯,而周圍聽覺功能障礙無不同〔7〕。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BAEP)是外源性刺激相關誘發(fā)電位,具有一定的定位意義,特別是Ⅳ、Ⅴ波和IPL較少受別的因素影響,可反映中樞性聽覺損害。目前對MCI患者BAEP的研究少見。陳秋等報道,與健康老年人比較,AD患者的BAEP波形變異大、波幅降低'絕對潛伏期波延遲,以Ⅲ、Ⅴ波改變明顯,且左側(cè)偏勝〔8,9〕。我們認為,左、右側(cè)Ⅳ和右側(cè)Ⅴ波的延長是MCI患者和AD患者的共同點,這可能有助于AD的早期診斷。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MOCA是一個簡便、高敏感性的認知篩查工具。它涵蓋了重要的認知領域,能較全面的評價MCI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AD、MCI患者與健康老年人的神經(jīng)電生理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與認知障礙的程度有密切關系,但各有特點。注意這些不同改變對于AD的早期發(fā)現(xiàn)有一定幫助,值得重視。事件相關電位P300是靶刺激后約300(200~700)ms期間發(fā)生的正向電變化,各種感覺模式均可引出屬于P300的內(nèi)源性成分,受刺激物理參數(shù)的影響極小,它受經(jīng)驗意向決策等心理因素的影響與人腦的高級心理活動認知加工過程密切相關,反映了記憶、感知、理解、判斷及情感等多層次心理活動,已廣泛應用于認知功能研究。在判斷認知功能方面敏感于其他檢查手段,能及早反映認知功能損害老年人的認知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其認知缺陷。MCI潛伏期明顯延遲于正常老人。本文結(jié)果表明,事件相關電位P300與認知功能存在明顯相關性,可以客觀反映MCI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P300測定不受文化、語言、文字限制,患者易合作,需時短,可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定量評價。在無損害的診斷與評定輕度認知功能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1 Luis CA,Keegan AP,Mullan M.Cross validation of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in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adults residing in the Southeastern US〔J〕.Int JGeriatr Psychiatry,2009;24(2):197-201.
2 Olson BL,Holshouser BA,Britt W,et al.Longitudinal metabolic and cognitive change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patients〔J〕.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2008;22(3):269-77.
3 崔 楊.缺血性腦血管病輕度認知障礙MoCA與MMSE評估的比較及分析〔D〕.吉林大學,2009:45-58.
4 Tsai G,Coyle JT.N-acetylaspartate in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J〕.Progress Neurobiol,1995;46:531-40.
5 Catani M,Cherubini R,Howard R.1H-MR spectroscopy differentiates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from normal brain aging〔J〕.Neuroreport,2001;12:2315-7.
6 李海員.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神經(jīng)心理學及其血漿Hcy水平的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0:58-9.
7 郭翠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工作記憶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66-7.
8 陳 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磁共振波譜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44-6.
9 林秀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隨訪及中醫(yī)體質(zhì)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