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紅云 楊應周 譚衛(wèi)國 呂建文 吳清芳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深圳 518020)
深圳市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治療管理需求調查分析
管紅云 楊應周 譚衛(wèi)國 呂建文 吳清芳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深圳 518020)
目的探討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對結核病治療、管理和社會支持的需求,為更有效地開展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提供方向和重點>。方法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455例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基本情況、社會經濟情況、治療管理需求和社會支持需求進行調查>。結果社會經濟學調查顯示:82.6%的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月收入低于2000元;75.8%的患者主要通過自費支付除結核病免費項目之外的其他醫(yī)療費用。治療管理方面:44.2%的患者選擇節(jié)假日(雙休日)就診,91.9%的患者認為每次就診合適時間為4 h內,51.9%的患者認為每次復診最多能接受的醫(yī)療費用為200元;只有28.8%的患者愿意每次到三級督導點服藥,27.3%的患者愿意由家人看護或醫(yī)生電話督促,在家里服藥,而44.0%的患者愿意無人督促,自行服藥。社會支持需求調查顯示:89.5%的患者希望減免輔助藥物費;92.7%的患者希望減免輔助檢查費;85.9%的患者介意工作單位知道病情;69.9%的患者認為如果工作單位知道病情,將會被開除;63.3%的患者確診后仍然繼續(xù)上班;80.9%的患者需要心理醫(yī)生進行心理咨詢>。結論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社會經濟學狀況較差,結核病防治機構和各部門需要關注患者治療管理的需求,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超過40%的患者愿意自行服藥,對全程督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結核,肺/治療; 社會支持; 心理療法; 深圳市
人員流動及移民已成為影響結核病控制的4大要素之一[1]。由于流動人口經濟收入較低、工作和生活條件較差、文化程度低、健康觀念差,患結核病后接受系統(tǒng)治療管理的依從性較差。因此調查和了解流動人口結核患者治療管理和社會支持需求,是制定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策略的重要前提。筆者采用自制的結核病患者健康需求調查問卷,對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療管理需求進行了調查,為更有效地開展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工作提供方向和重點。
1.1 研究對象 2009年7—12月深圳市各區(qū)結核病防治機構確診登記并治療滿6個月的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納入標準如下:(1)在轄區(qū)內暫住3個月以上或者期望居住3個月以上的非本地戶籍人口為流動人口,排除旅游、探親、參軍等情形和一次性就診患者;(2)治療滿6個月的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3)能夠在調查員的指導下完成問卷調查者。
1.2 調查內容和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通過專家論證和預調查后進一步完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情況、社會經濟情況、治療管理需求和社會支持需求等。市級對各區(qū)結核病防治機構的臨床督導醫(yī)生進行統(tǒng)一培訓,選擇療程6個月末隨訪檢查的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作為調查對象,與其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意調查后方可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問卷采取匿名形式,當場發(fā)放、答卷,復核員對完成的問卷及時進行復核、驗收和歸檔。
1.3 數據管理及統(tǒng)計分析 應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2名工作人員負責平行雙錄入、一致性核對和邏輯核查。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頻數和頻率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68份,回收問卷468份,剔除不合格問卷后,最終納入分析455份,有效率達97.2%。受調查的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中,男性 282例(62.0%),女性173例(38.0%);15~54歲年齡441例,占96.9%;初中、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 337例,占74.1%;已婚者250例,占54.9%;廣東省以外流動人口 342例,占75.2%;在深圳居住5年以下376例,占82.6%;住房類型以租賃房為主332例,占73.0%;住集體宿舍80例,占17.6%。
2.2 社會經濟學狀況 社會經濟學調查結果顯示:個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376例,占82.6%;家庭人均年收入<2萬331例,占72.7%;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為患者本人 216例,占 47.5%;家庭每月支出<2000元330例,占72.5%;患者每天伙食支出<20元308例,占 67.7%;患者每月支出 <800元252例,占55.4%;除結核病免費項目之外,醫(yī)療費用的主要支付方式為自費者345例,占75.8%(表1)。
2.3 治療管理需求 治療管理需求調查結果顯示:方便就診的時間以節(jié)假日(雙休日)最多,201例(44.2%),其次是上午,194例(42.6%);每次就診合適花費的時間以4 h內最多,418例(91.8%);確診能接受的時間以1周以內為最多,363例(79.8%);131例(28.8%)的患者愿意每次到三級督導點服藥,124例(27.3%)的患者愿意由家人看護或醫(yī)生電話督促,在家里服藥,而200例(44.0%)的患者愿意無人督促,自行服藥;402例(88.4%)的患者認為不需要醫(yī)生看著吃藥;112例(24.6%)的患者介意醫(yī)生家訪;252例(55.4%)的患者需要醫(yī)生電話隨訪;339例(74.5%)的患者需要結防機構的咨詢電話;451例(99.1%)的患者對結防機構的治療有信心;342例(75.2%)希望能通過電話或網絡了解檢查結果;351例(77.1%)希望能通過電話或網絡與醫(yī)生進行溝通;276例(60.7%)的患者希望每月最多進行1次復診;236例(51.9%)的患者認為每次復診能接受的醫(yī)療費用為200元以下(表2)。
表1 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社會經濟學情況
表2 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療管理需求情況
表3 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社會支持需求情況
2.4 社會支持需求 社會支持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如能減免部分費用,433例(95.2%)的患者愿意在深圳接受治療;407例(89.5%)的患者希望減免輔助藥物費;422例(92.7%)的患者希望減免輔助檢查費;391例(85.9%)的患者介意單位知道病情;288例(63.3%)的患者確診后仍然繼續(xù)上班;318例(69.9%)的患者認為如果單位知道病情將會被開除;296例(65.1%)的患者確診后仍然與他人同住;77例(26.0%)的患者未將病情告訴同住的人;如沒有工作,231例(50.8%)的患者不能堅持在深圳治療;如提供個人基本生活(食、住),268例(58.9%)的患者能堅持在深圳隔離2個月治療;如有交通費、誤餐補助,441例(96.9%)的患者能按時復查;368例(80.9%)的患者需要心理醫(yī)生進行心理咨詢(表3)。
《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0》指出,2009年我國流動人口規(guī)模達2.11億。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問題是我國結核病控制面臨的3大挑戰(zhàn)之一。如何針對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在治療管理過程的實際需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提高流動人口結核病治療管理質量的關鍵所在。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流動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大多數是青壯年,15~54歲441例,占96.9%,與福建漳州、廣東東莞、廣州海珠等地區(qū)類似[2-4]。文化程度偏低,將近75%的患者文化程度為初中、高中或中專;約90%的患者居住在租賃房或集體宿舍。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經濟條件較差,大多數患者月收入低于2000元,明顯低于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顯示的2009年深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 245元/年。大多數患者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萬元,家庭每月支出低于2000元;76%的患者主要通過自費支付除結核病免費項目之外的其他醫(yī)療費用,進一步印證了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文化程度低、經濟收入較低、家庭負擔重、生活條件差等特點[5-6]。
流動人口結核病治療管理方面,近半數患者方便就診的時間是節(jié)假日(雙休日);超過90%的患者認為每次就診合適時間為4 h內;60.7%的患者希望每月最多進行1次復診;51.9%的患者認為每次復診最多能接受的醫(yī)療費用為200元。多數患者需要醫(yī)生電話隨訪和結防機構的咨詢電話,希望能通過電話或網絡與醫(yī)生進行溝通,了解檢查結果,提示結防機構需要關注患者治療和管理的需求,以方便患者就診為原則,提高服務質量,滿足患者的實際需要。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只有近30%的患者愿意每次到三級督導點服藥,近30%的患者愿意由家人看護或醫(yī)生電話督促,在家里服藥,而超過40%的患者愿意無人督促、自行服藥,對全程督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約90%的患者居住在租賃房或集體宿舍,65.1%的患者確診后仍然與他人同住;26.0%的患者未將病情告訴同住的人。這些結果充分顯示了深圳城市生活節(jié)奏快,時間觀念強,患者非常注重個人隱私[7],同時由于集體居住,不能有效隔離肺結核患者,造成結核病隱匿傳播,對周圍人群的健康造成威脅。因此治療管理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更加尊重患者隱私權,根據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樣化的督導管理方式,如家庭督導和志愿者督導等。如上海市結核病治療管理過程中,家庭督導占50%以上[8]。另一方面,結防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對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服藥管理和控制感染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減少社區(qū)傳播。
社會支持需求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患者希望減免輔助藥物和輔助檢查費用,大多數患者介意單位知道病情,確診結核病以后仍然堅持繼續(xù)上班,多數患者認為如果單位知道病情將會被開除,而如果沒有工作,半數患者將不能堅持在深圳治療,患者確診肺結核后將面臨著失業(yè),于是遷移至另一地繼續(xù)生活,造成流失。建議進一步加強政府承諾,增加經費投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的工作、生活和住院費用等經濟負擔問題。
本次調查顯示:80%的患者心理壓力大,需要心理醫(yī)生進行心理輔導。大部分肺結核病患者由于初次患病,對結核病知識缺乏了解,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反應[9],如焦慮、恐懼、自卑感、悲觀、孤僻和思想壓力增大等,通過心理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及緊張情緒,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配合治療的信念,提高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和肺結核的治愈率。
[1]張敦熔.現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64:773-775.
[2]郭景洲.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qū)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人情況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0,32(9):604-605.
[3]張錫萍.廣東省東莞市暫住人口結核病控制項目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5,27(4):264-266.
[4]鐘靜,麥潔兒,羅一魯,薛植強,何佩賢,陳淑平.廣州市海珠區(qū)流動人口肺結核病現狀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6,28(1):25-27.
[5]Wells CD,Zuber PL,Nolan CM,Binkin NJ,Goldberg SV.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mong foreign-born persons in seattle-king county,Washington[J].Marc Lindsey,2002:117-128.
[6]李友興,潘其正,李艷霞.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人遵醫(yī)行為的調查[J].中國臨床醫(yī)藥研究雜志,2004,(131):132-133.
[7]周揚,許衛(wèi)國,竺麗梅.江蘇省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效果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8,8(11):1970-1972.
[8]蔡鳳珠,白云,沈梅,李盛,梅建,胡佳,張懿行,施貴昌.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肺結核病發(fā)現和登記管理狀況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0,32(9):600-601.
[9]王俊霞,蔡蘭英,李淑媛,范書民,吳樹才,路惠民.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河北醫(yī)藥,2009,31(3):340-341.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need analysis of new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floating population
Guan Hongyun,Yang Yingzhou,Tan Weiguo,Lv Jianwen,Wu Qingfang
(Shenzhen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Control,Shenzhen51802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reatment,management and social support needs of new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patients in floating popul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targeted service for floating population.MethodsFour hundred and fifty five cases of new smear positive PTB patients in floating pop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social-economic survey show s that,82.6%of the patients the monthly income were below 2000 yuan;in addition to the cost covered by free policy,75.8%of the patients paid the additional medical expenses by themselves.44.2%chose holiday to visit the doctor,and 91.9%felt that 4 h was most appropriate for one time visit.51.9%thought 200 yuan is the affordable upper limit for each visit.For treatment,only 28.8%was willing to go to DOT spots,27.3%would like to take medicine at home supervised by family member or by doctors through the phone call,44.0%wished to take the medicine by themselves without any supervision.The social support survey shows that 89.5%and 92.7%hoped to reduce the cost for auxiliary drugs and examinations respectively,85.9%would not like to disclose the disease to their working unit,and 69.9%thought they will be dismissed if their employers knew their disease,63.3%continued to work after TB diagnosis,80.9%need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ConclusionsThe new smear positive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floating population were in poor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TB institutions and other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give attention to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patients and give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support.T he fact that more than 40%of the patients wished to take the medicine by themselves posts a new challenge for TB patients management.
Tuberculosis,pulmonary/therapy; Socialsupport; Psychotherapy;Shenzhen city
Yang Yingzhou(szyyz@china.com)
楊應周(szyyz@china.com)
“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9ZX10003-018)
2011-04-20)
(本文編輯:范永德)